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前期的社会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社会改革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他早年对建立“人国”①的呼唤,前期他对开辟“第三样时代”②的号召,还是后期他为“无阶级社会”③的实现而奋斗,热情渴望中国社会的改革,积极倡导改革,坚决和反改革者斗争,这一思想和行动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鲁迅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本文着重对前期鲁迅的社会改革思想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
鲁迅诗歌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因为鲁迅诗歌不但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旧体诗和民歌体诗、外国诗式而创作的宝贵文学遗产,是本世纪前三、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艺术概括和伟大史诗;而且也是鲁迅思想的艺术再现,是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依据。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期所写的诗,是迄今为止所收集的鲁迅诗歌的最早作品。这时期他的其它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生始终与佛教保持着密切的精神联系,佛教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格心理、精神气度和思维方式,而且还广泛地渗透进他的学术研究和创作中。因此,探讨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的独特的人格就力时,不能忽视佛教文化对他精神世界尤其是前期思想的深刻而复杂的影响。鲁迅与佛教的关系虽然可以追溯至童年时代,但他真正开始接触佛学却是在留学日本时期。当时他师从章太炎,受其影响,开始对佛学研究予以重视。留日之初,鲁迅和当时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对近代科学和工业文明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以为国家振兴在此一举。但…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生里,为祖国和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财富和思想财富。这些财富蕴藏在他的全部著作里,包含在他一生的活动中。鲁迅和他的著作,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对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我们不能仅是珍若拱璧,而应该去不断地发掘,让这些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自出世至今,研究和评论的著作、文章发表不少了。正如一切真正伟大的作品那样,它永远是召唤着人们去探索和发掘的无尽的宝藏。关于《呐喊》和《彷徨》的思想倾向的性质,就迄今仍无定论。它仅仅是一种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学,还是具有社会主义文学的某些因素?写作这些作品时的鲁迅,仅仅是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某些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继续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及其后,曾以相当大的精力对国粹主义进行斗争。这一斗争是他对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文化所作的带根本性的批判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他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所谓国粹主义,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问题,“国粹”的概念,是在新旧文化激烈交战中提出的一个被赋予了特殊色彩的概念。中国由于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很突出,抬出所谓“国粹”,从根本上说,就是抵挡新潮,反对变革,因循守旧的思想的一种反映。诚然,在上一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革命派阵营中也兴起过一阵国粹主义浪潮。当时,以章太炎为首  相似文献   

7.
王建刚 《浙江社会科学》2023,(6):141-148+161
鲁迅终生奉行“拿来主义”。他很早就着手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向革命文学运动转变,他的翻译重心逐渐转向苏俄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对苏俄文艺政策与无产阶级文学、“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等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除了“硬译”相关著作之外,鲁迅还撰写了大量的“译序”或“译后记”。这些文字及其对译著的“挑选”展现了鲁迅逐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鲁迅自己曾认为,进化论是他前期的主导思想。但人们对他的这种思想的认识,至今尚不一致。鲁迅在《三闲集·序言》里说过:“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解放前,曾有人认为这句话概括了鲁迅进化论的全部思想内容。这显然过于简单了。其实,鲁迅在这里只是就某一点而论的,并无全面概括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给我们遗留下的极其宝贵的思想遗产,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光芒,鼓舞着我们为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战斗,为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而战斗。鲁迅的思想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巨大力量和无限生命力,是很值得我们在学习中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评论娜拉与塑造子君的形象,体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热切关注。他以易卜生剧作的终点为起点,进一步提出了应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寻求妇女解放之路。鲁迅的见解是敏锐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正> 鲁迅的诗,参照他思想发展的进程,大体可以一九二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鲁诗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前期在艺术风格上属于浪漫主义,后期则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关于后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多大异议。这里我侧重谈谈鲁迅前期诗歌中浪漫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于小植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312-313
鲁迅前期作品人物的目光意象十分突出,有时甚至会冲破文本内部的逻辑凸现出来,而且面对他人的目光几乎总是表现出一种不安甚至恐惧;在描写民众时,观察他们的目光大多表现得离奇地冷漠;在面对自己时,表现出了轻蔑甚至厌憎。1.恐惧目光在自己被别人看时,鲁迅笔下的人物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恐惧。在《狂人日记》里,随处可见狂人对目光的恐惧。“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1]3“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1]4如果说,《狂人日记》中狂人对目光的反应是一种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的病态,不能作为论据的话…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尼采哲学和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学说一起在中国知识界广为传播,一时出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大谈尼采”的文化现象,许多新文化战士把尼采哲学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鲁迅在本世纪初年就注意介绍尼采,称许尼采是“个人主义至雄杰者也”,1918年以文言部分地翻译了《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1920年又用白话全译了这篇“序言”,他的前期小说中,或隐或显地回响着尼采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鲁迅思想应分为早期、“五·四”时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但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将其分前期和后期。此种观点滥觞于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特定的观照视角 ,使瞿秋白忽略了鲁迅思想从早期到“五·四”时期的重要转折 ,也使他轻忽了鲁迅“五·四”文化批判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魯迅在第一次国內革命战爭失敗以前,“一向是相信进化論的”,“以为將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按照他自己的分析,在一九二七年春到广东,目睹了国民党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員和革命群众之前,他的思想基本上沒有超过进化論的界限。这已是大家公認的事实。但是,是否因此就可以認为“五四”时代的魯迅,还沒有了解革命斗爭的必要呢?有些人把魯迅自己在前期常說的“国民性”或“国民精神”当作“民族性”的同义語,因此判断魯迅在沒有确立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观点之前,还不能分清統治者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郭沫若前期创作文化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是中国文化巨人的鲁迅与郭沫若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和无聊的纠葛”,人们往往归咎于性格的冲突,这未免简单化。倘若我们将视点转移到他们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和无聊的纠葛”之前,比较一下他们的前期(指一九二七年以前)创作文化场,那么多少可以解释这让人感到遗憾的文化现象,并能够理解他们之所以成为文化巨人的个人的文化因素(包括历史的、社会的、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思想发展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因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面貌。近代中国,由于社会发展迅疾,思潮纷繁多样,这就决定了许多历史人物思想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尤为显著。李何林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儒、道、墨、释持有不同的态度,展示他对基于儒家传统思想的封建礼教以及儒、道之下而形成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对佛、墨思想,鲁迅更多地持一种积极评价的态度。但是作为文化传统的社会思想,它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人的思想的变革 ,这是鲁迅及其同时代的思想家和变革家的共识 ,但他们同时也身处于一种尴尬的关系中 ,愚弱的民众作为思想改造的对象并不理解甚至憎恨他们灵魂的“拯救者” ,文化传播者与其民众形成一种难以沟通的隔阂状态。在此境况之中 ,鲁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传播观念 ,包括 :通过推行白话文 ,疏通传播渠道 ,统一传播符号 ,实现传播通俗化 ;通过传播者思想的修正及自我改造 ,确立平等尊重民众的传播态度 ;通过传播方式的大众化 ,改变传而不通的传播现状 ,逐步扩大传播市场的观点。对民众的热诚态度及对民众处境的切实理解是其传播思想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里,关于建设民族精神文明的思想是非常丰富而精深的。本文以历史的眼光,从时代的高度概括了鲁迅为摧毁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精神文明和建设我国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的精神文明而战斗的一生的劳绩。作者认为,鲁迅思想是我国现代精神文明的坚实的基础。鲁迅对中国封建精神文明种种特征所作的概括和批判,对旧社会人们精神上的缺点、弱点所作的分析论述,至今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