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承载了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使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基于市场经济而组建的经济互助组织,体现了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一种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项目依赖、效益弱化和动力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而政府干预、政府缺位和乡村社会性质特点分别是存在上述三个问题的原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也是改造乡村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分析的基本框架是:"符号—符号"的语法体系,是符号本身的逻辑架构;"符号—现实"的语义体系,是符号对现实的抽象;"符号—解释者"的语用体系,是符号的意义。在本质上,"公民社会"概念是一种社会分析模式,它通过公民成长的尺度(城邦民—市场人—私人—公共人)来评估社会的发展,表达公民成长的正当性及其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公民社会"概念的解释框架是:动态线脉——城乡分离、市场崛起、"经济—政治"分离、"私权—公权"分离、"经济—政治—文化"分离;静态要素——商业化、市场经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国家。 相似文献
4.
孟宪忠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2)
论“社会发展”概念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孟宪忠“社会发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使用最频繁术语之一。特别是今年3月6日~12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社会发展首脑会议,更促进了社会发展意识在全球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尽管人...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揭示。生态视野下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维护和促进生态公平以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提高生活水平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关系,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的关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系"概念是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构建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微观社会研究模型与方法。近年来随着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渐次传入,有些学者常以"社会资本"概念来替代"关系"概念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微观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文化现象,或在研究中混同使用这两个概念。本文经过多个学科视角分析后认为:虽然这两个概念之内涵有些许重叠之处,但鉴于其各自不同所指、外延与文化背景,所以在研究中不能相互替代、混用。 相似文献
7.
黄春林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1,3(2):63-64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人类寻求自身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体育人才出发 ,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体育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荀子首先从赋予礼以新意义,建立新礼学入手,彻底否定了远古以降的神学本体论;其次用天人相分的观点考察人性,把人性之善看成是后天之善,打破了思孟学派的心性进路的道德形上学;最后通过对礼起源的论述、认为礼为天地运行之摹本,建立起自己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张舟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21-23,80
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思想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体系,即人是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基础,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由人的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历史有规律地运动的目的和归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社会本体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社会本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层标准是一个随着社会之发展而不断变动的范畴,消费在揭示社会分层方面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应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审视消费分层标准的社会意义及其限度,将其作为分析社会发展及新时期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是不同时期社会学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课题。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现实中,不同的社会理论家就社会分层展开了激烈的争议,从阶级、地位到品味、消费,消费分层在研究与揭示社会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日渐显现。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消费分层的社会意义及其限度,将其作为分析社会发展与新时期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2.
13.
试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这表明我党对自身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视野中的乡村社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社会发展观及其实践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改变,一是认识到要把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改变以往以牺牲社区为代价的经济社会发展倾向,开始探索既能达到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又不损害微观社会团结基础的发展道路;二是认识到除了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也是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社会资本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两个改变,其实也是当前中国正在贯彻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设计,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人文理念在中国各个行业已被广泛遵从,建筑设计更应处处体现这一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对于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确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正确的人才观及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提出很久了,然而一个好的理念的提出到实现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怎么才能很好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呢,目前学界研究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如何去解读。文章尝试从实现条件的角度来分析以人为本,期望能就该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着重讨论了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条件、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条件、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以及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价值判断,而且也是一个深刻的事实判断。其科学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人本维度的客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借鉴了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概括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品质和精神气质。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关照,也是人类发展的诉求。20世纪以来,随着人权运动的蓬勃开展,在以人为本立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将人格权制度放到了重要位置,从立法上完善对人格利益的保护。本文从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入手,简单分析了人格权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关系,并结合我国人格权保护的立法与实践,对现代民法中人格权制度的新发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就是以未成年人为本,其中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凸显对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强调未成年人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二是实现着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需要和特点;三是体现全面发展之价值取向的要求,强调尊重未成年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