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审美文化虽然是一个当代概念,但这一概念的使用不仅仅限于当代。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汉画像石艺术完全能够成为我们探索和思考审美文化的宝贵资源。对日常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生动展呈是汉画像石艺术审美文化文本的重要题旨和根本追求,汉代社会所特有的文化观念是汉画像石艺术审美文化理论生成的重要因素和背景。从审美文化视域审视汉画像石艺术这一诗性文化的内涵,对于当前审美文化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阳出土汉画像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汉画像的文化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通过对汉画像石的普查、清理,出版汉画像石总集,召开汉画国际研讨会,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利用电视传媒平台,构建汉代文化圈等几个方面对汉画像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汉画像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独特的雕刻手法和成熟技法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陕北汉画像石的非原生性进行了考释,同时从陕北汉画像石的独特内容和化价值几方面与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了比较与研究,进而说明,陕北汉画像石在我国同类历史化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2,22(3):8-18
汉代画像石的最早研究是对汉画像石的收集和著录 ,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 ,画像石的数量日益增多 ,研究汉代画像石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诸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又重要的实物资料 ,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漏  相似文献   

5.
汉画像石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众多研究文章未曾于汉代文化整体结构与特定画像石语境的内在关联上进行通观,不仅使一些问题悬而未决,而且还演绎出新的误会,严重影响着汉画像石尤其东汉末期画像石这一不言灵石生命活力的解放.若从汉代早期道教文献视角去探询、观照和梳理画像石的宗教内涵和文化价值,以前许多误会及悬置的问题便可得到合理解析.  相似文献   

6.
邳州汉画像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邳州是汉画像石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汉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为研究两汉文化提供了详实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6,(5):21-22
"七夕颂歌"利用最新的数学动画技术对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进行处理、艺术创造、再现,通过当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手段来扩大传播范围,再现汉画像石被历史尘封的面貌,使更多的人以便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汉画像石这座巨大的文化瑰宝,从而为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现存汉代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之一。它完整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绘画表现、艺术审美的追求,是研究汉代艺术文化的重要资料。南阳汉画像石在散点透视、以线造型和意象造型三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9.
南阳是汉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与山东、苏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地区的画像石相比,南阳的汉画像石表现内容在共有的生活场景、宗教诉求之外,更多地把当时在天文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结合神话传说,以画像石独特的叙述语言呈现出来,这是其楚文化与古代天文学关系的一种外显。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星宿图对研究汉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汇中心,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丰厚的历史积淀,理应成为汉画像石的代表地区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深入地发掘与研究。但是,由于解放初期徐州曾经隶属于山东管辖,故在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著述中,常把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纳入鲁南地区加以介绍,鲜有另立章节,单独研究,造成颇多的误解和学术上的缺失。文章试对徐州的汉画像石研究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苏兆伟 《东方论坛》2016,(2):118-121
汉代骏马艺术作品类型主要有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陵墓石刻、青铜制品、玉器制品等材料形式,其图像艺术具有简、整、圆、拙、势的特点。反映了汉代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2.
汉画像石研究二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艳萍 《南都学坛》2010,30(5):9-16
第一,山东嘉祥武氏祠东阙画像中的多头兽应当是开明兽而非天吴或"天昊",它旁边的双头兽可能是屏蓬。第二,画像石伏羲、女娲中间的"抱持神"可能不是高禖,而是神农氏,这或许是汉为火德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在出土的山东汉画像石中,有几块极为罕见的送殡图和祭祀图,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丧葬风俗,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详和粗糙,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齐鲁葬俗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尽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不是纯粹的佛教绘画,但它蕴涵有丰富的早期佛教存在论生态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转型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汉画像石直观生动的表现,我们在领略早期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这一心灵金弦的氤氲热气之外,也可以感受生态灾难警示、命运终极关怀这个醒世木铎的悲壮与厚重。这些作为两千年前墓葬依附物而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对于当前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礼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西周的礼乐文明是这一文化模式的上古形态,汉代礼文化的重建完成了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为开端的文化转型。此后,礼文化通过对一些新的、外来的文化要素的不断整合、吸收,保持了自身内在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和统一。礼将整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制度规范和精神心态融为一体,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陕北是汉画像石墓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汉代陕北地处边郡,民族构成复杂,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使陕北地区的汉画像石墓表现出以华风为基础同时习染胡风的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体现了内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并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葬俗中早期佛教生态美学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不是纯粹的佛教绘画,但它蕴涵有丰富的早期佛教存在论生态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转型背景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汉画像石直观生动的表现,我们在领略早期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这一心灵金弦的氤氲热气之外,也可以感受生态灾难警示、命运终极关怀这个醒世木铎的悲壮与厚重。这些作为两千年前墓葬依附物而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对于当前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虽然是一种民间工匠的集体艺术创造,但她同样折射出汉代的时代精神。铺陈美则是汉代艺术共同的美学风格,也是汉代画像石,包括陕北汉代画像石突出审美特色。以铺陈美的艺术风格,汉代画像石反映了汉代人共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深刻地表现了汉代艺术整体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