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一帆先生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下称《提纲》),力图揭示社会心理在从生活到艺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由此重新思考文艺的本质问题。这一新的理论构想,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社会心理作为人们精神生活过程的结果,无论作为一种感性的社会意识(从认  相似文献   

2.
读了《学术研究》1991年第5期关于“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问题的一组文章,觉得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笔者曾在该刊1984年第5期发表《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的论述》一文,也谈到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现受到以上讨论的启发,拟作一些补充和具体论证。一、几个基本概念须要明确文艺作为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通常又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说社会现实的反映,还说文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文艺究竟反映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上面提到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为文  相似文献   

3.
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的学说长期遭到非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指责普列汉诺夫把意识形态“仅仅看作是人的心理的反映,而不把它们看作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说明普列汉诺夫的这一学说是唯物史观的具体化,是人类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关系的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2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文艺心理学学会组织召开了以“心理学与马列主义文艺学”为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学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赞扬《提纲》作者的理论勇气,充分肯定《提纲》所探讨的问题对于马列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从各方面予以认真的商讨。我们特将陆教授的《提纲》和部分与会者的发言给以刊载,并期望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提出社会心理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中介以后,对我的观点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文章对我都很有帮助,给我许多启发。现把思考所得写出来,求教于大家。一对几个观点的商榷 (一)文艺反映经济基础没有中间环节吗? 意识形态不直接反映而是间接反映经济基础这个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已反复说明过了。但有的同志却认为马、恩只说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要通过中间环节,并没有说意识形态反映基础也要通过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形势下,陆老师提出文艺本质问题让大家讨论,很有意义,也显示出探索真理的勇气。过去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仅只于此还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机械唯物主义美学也肯定这一点。陆老师明确指出:“文艺的直接反映的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一震聋发聩之语对廓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的误解有积极意义。文艺反映生活不是直接的、映象式的,它经过文艺家的选择、加工、改造,是创造性的客观的“再现”与主观“表现”的统一。那么,在“反映”前加“能动”二字是否就可以了?陆老师认为仍然是含混的,未能把文艺与其  相似文献   

7.
“游戏说”是西方关于审美本质和文学艺术起源的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之一。它曾经风靡一时,影响深远。本文试将其有关方面涵义综合于摄影美学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 关于文艺起源于“游戏”这一概念,首先由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康德提出,他说,美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尔后,德国美学家席勒又称之为人的三个冲动之一的“游戏冲动”;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的艺术与游戏都是过剩精力的自由发泄;及德国美学家康拉德·朗格的“游戏是儿童的艺术,艺术是成人的游戏”等等,这个学说经过他们的补充而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然而,文艺起源于游戏的观点,已经成为现代西方艺术超阶级、超功利论的重要内容。所谓“游戏说”,其主要论点是:人们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情感的心理层次对情感作心理层次的剖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文学艺术研究中的几桩“公案”之所以长期悬而难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恰当地区分不同心理层次的情感。“公案”之一是托尔斯泰与普列汉诺夫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分歧。托尔斯泰认为,作家艺...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唯物史观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深入地探讨和论证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揭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一个基本前提。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在同时写作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中,却有两个不尽相同的定义。在《手稿》中得出的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结论的同一时期,马克思在《摘要》中却又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不但如此,在以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  相似文献   

10.
步时贤之后尘,追宏论于一二。本文也尝试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来探讨文艺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等问题,由此对社会的文艺活动系统作一番初步考察。§1 文艺属于世界3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流行的传统观点大都认为文艺是一种再现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近年来学术界在重新探讨文艺的本质问题时,看到了这一流行观点所存在的“单纯从认识论和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的缺陷,于是提出了文艺的本质当是“情感”、或“主客观的统一”、或“人的本质的确证”等新见解,有的还认为文艺的本质应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笔者认为,尽管上述新观点都从理论上作了相应的论证,但总的说来仍没有跳出美学概念之争的框框,有的甚至还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历史唯物主义定义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仅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或合规律性的角度去看,没有全面理解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无法合理的揭示与解释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创造历史的历史主动性的根据,因而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主题思想就是实践观点。在提纲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全面理解这句话即可知道,社会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是辩证统一的。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艺与经济、政治的联系,必须以社会心理为“中间环级”,这是普列汉诺夫的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观点。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富于生命力的。普列汉诺夫的《从社会学观点论18世纪法国戏剧文学与法国绘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一篇重要的华章。其中,普列汉诺夫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对18世纪法国戏剧文学与法国绘画发展变化的深入分析,深刻地阐明了18世纪的法国正在衰亡的封建制经济与正在兴盛的资本主义经济怎样通过阶级斗争也就是政治,决定与制约着戏剧文学与绘画的巨大变化,而经济、政治对于戏剧文学与绘画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陆一帆在艺术本质问题的思考中,引进了“社会心理”这个环节,得出艺术并不直接反映生活,而是直接反映社会心理的结论。无疑,陆一帆的探索志在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力图沿着导师指引的方向探寻历史准物主义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这种理论探索的勇气和责任心都是应当肯定和学习的。下面就其中两个问题谈谈我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们的文学概论、艺术概论的教科书中,比较流行的对艺术本质的界定是这样的:“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应当说,这种对艺术本质的界定来源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描述,为在文学艺术领域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点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界说的广泛流行、一直占据着指导思想的地位又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它显然同普列汉诺夫、斯大林以及一些苏联学  相似文献   

15.
“回到马克思”是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牛乃喜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人和思想家们关注的理论热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也很多,从总体上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述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文艺象征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当代文艺部论家林兴宅的新著。该书除“代序”和“结语”外计有十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象征”概念,在反思“文艺反映论”中继构“文艺象征论”的理论框架。下篇主要就象征论文艺学的中心部分—“征意蕴说”展开论述,并用《离骚》和“阿Q性怀’为例加以验证。贯穿全州力核心观点是:艺术的本质即“凭惜艺术形象来引发观赏主体的经验、情感或感性生命的人现,从而使人的内在的抽象无形的主体性内涵获得外化和升华”。从该书的别题“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解”可以看出:《文艺象征论》一书是…  相似文献   

17.
《江汉论坛》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发表了李怀君同志的《辩证法的‘实质’问题探讨》一文,读了很受启发。李怀君同志赞同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是同一个东西的观点,我也赞同。但李文把辩证法的“实质”只归结为关于联系的学说,值得商榷。我认为,所谓“实质”,就是本质、特点、特征。“联系”是辩证法的实质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特征。事物的矛盾规律以及对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哲学研究》和其他报刊开展了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讨论,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见解。虽然各种见解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分歧,然而也有共同的弱点,这就是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与实践直接相关的规范性认识,因而不能在关于认识本质的判定上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一、各种见解的人们都未充分重视规范性认识和由此建立起来的实践观念的意义据笔者读到的材料,对于什么是认识的本质,大致有以下六种见解: 第一种:认识的本质是反映。持这种见解的同志指出:“把认识的本质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针对持有异议者的批评,他们对“反映”概念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界定,并指出:“机械唯物论有机械唯物论所讲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有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反映”,后者“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是不排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关于人性问题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直到现在,我国的一些哲学工作者,还从这句话得出,在阶级社会中,没有“一般的人”,没有人类共性,只有人的阶级性的结论。但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如果我们简要地考察一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的费尔巴哈及其以前的人性论,再从这段话及整个“提纲”的基本精神出发,并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研究在普列汉诺夫整个哲学研究中所占的比重,同美学、哲学史、科学社会主义、宗教等领域(更不用说唯物史观了)比较起来,显然小得多。然而,普列汉诺夫的道德学说确有其独到、“新颖”之处(参看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8页)。恰金指出:“在马克思的那些论述道德的学生和继承者中间,最深刻地和全面地分析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道德问题的功绩属于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一般社会学理论的分析》,1977年俄文版,第123页。这里指的是直接受教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那些门生)。他“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某些方面”(《普列汉诺夫及其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1963年俄文版,第106页)。那么,普列汉诺夫的道德学说中有哪些独到、新颖的内容,在哪些问题上具体化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