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外出版物中,汉语文化词语翻译通常采用直译、先音译再加上直译作为注释、音译加脚注、直译、直译与文化对应词并用、借译以及直译加脚注等方法,而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7,(2)
本文首先阐述从传统翻译理论到目的论翻译理论的演变,解析目的论翻译理论中源语地位的改变;其次分析电影片名的目的和片名翻译的目的,包括准确传递原片信息、原片美感、原片文化价值和实现原片商业价值,列举一系列无法达到翻译目的的片名翻译的失败案例;继而赏析目的论指导下美国电影片名的经典翻译策略,包括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和改译策略进行的一系列片名翻译的经典案例。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的片名翻译,才能达到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英文影片名翻译的可行之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大量英文电影的引入 ,西方影片在中国有了日益庞大的观众群体。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如何给西方影片冠以一个精彩贴切的中文片名 ,就成了吸引观众视线 ,取得票房利润的先决所在。片名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本文以基本的翻译原则为指导 ,详细分析了直译、意译、编译这三种片名翻译的方法并辅以大量例证 ,展示了西片名翻译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直译意译的基本概念,并指出直译还是意译不但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而且还取决于译者本人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梅 《人文杂志》2012,(4):181-183
文章以名家的唐诗译文为例,对比意译和直译的特点,说明唐诗翻译上可采用直译加注释翻译的方法,来传递诗词原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意境与神韵。进而,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应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等效翻译要求译文给读者带来的效果等同于原文给读者带来的效果。这就要求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 ,注意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本文从探讨直译与意译的效果入手 ,讨论了等效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7.
运用翻译的基本理论,结合实例,分析了引喻的英译汉中意义传译的技巧:直译、直译加解释和转译,以求目的语与源语概念基本等值  相似文献   

8.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过程也不同,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译文语言的文丽或质朴,需要解决译文是否需要文饰的问题,属于语言风格的争论;而意译、直译之争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内涵是按意翻译还是按词翻译的问题,讨论如何传达原文的问题,属于翻译方法的争论.这些不同说明文质问题不等于意译、直译问题,二者虽有关联,但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比附于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间商业联系的日益加强,广告在商业领域的主导作用也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中文广告同被译成英文,同时许许多多的英文广告被译成中文。在众多广告中,若进行粗略的归纳,大致有三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和仿译。“直译和意译,哪一种更好”——这一直是翻译领域的争论焦点。笔者认为,直译、意译各有所长。在广告翻译中,应以译文是否明了,是否能吸引消费者为宗旨来确定采用的翻译方法。下面笔者拟用一些广告实例具体说明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在现实广告中的应用:1.直译。乔姆斯基认为,直译不仅忠实于深层结构(内容),而…  相似文献   

10.
拟从会话含意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英式幽默的语用翻译。基于笔者所收集的真实语料,认为英式幽默汉译可以采用直译法和直译加注法来再现原文的会话含意。若英语原文没有涉及英国特有形象或现象,可以采用直译法来移译英式幽默,再现其话语含意。若英语原文涉及英国特有形象或现象,在直译之外还需对其进行注释。通过直译法以及直译加注法,汉语译文可以再现英式幽默会话含意。  相似文献   

11.
杨扬 《阴山学刊》2005,18(5):39-46
韩国电影的政策与法规制度、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市场开发与营销方式的流变过程,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启示:真正理解了电影产业化的本质是将电影作为一种有些特殊的商品推向市场,努力去研究如何为电影拍摄提供适宜的政策和资金环境,如何拍摄出现众喜欢的电影。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电影制作经费日益昂贵和筹资渠道单一的矛盾,作者通过对风险投资方向与电影产业特征的分析,论述了中国电影产业开发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中国电影风险投资的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电影制作中引进风险投资,建立电影制作风险投资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周月亮 《河北学刊》2002,22(4):72-75
现象学原理与电影创作的原理是“同构”的 ,二者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电影一直在寻找根本的哲学理念 ,现象学也需要通俗方式深入大众。本文仅就现象学对电影之“再造”功能、意义给予问题 ,及现象学对电影学从经验状态方法上走向理论状态的启示 ,提出尝试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电影《恋爱中的宝贝》是一部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非传统爱情的影片,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对纯粹爱情、精神家园、生命过程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整个影片拍摄制作十分精致,叙事和情感表现得相当巧妙,魔幻艺术手法的运用为影片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体现了导演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刘凌 《云梦学刊》2006,27(2):80-82
通过对我国影视产业的需求状况、经营现状、融资体制、相关产业、产业政策与法制环境以及出口竞争力等要素的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见出我国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们要尽快提高我国影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折扣体现了本国文化对异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是不同国家在进行文化贸易时会遇到的问题。采用2009~2013年美国影片的中美票房横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检验不同类型和不同版权属性的美国影片在中国的文化折扣度问题,得到如下结论:电影类型及版权属性在文化折扣度问题的检验上都是联合显著的;不同类型的美国影片在中国的文化折扣度不同,动作片、科幻片、冒险片、灾难片的文化折扣度相对较低,剧情片、家庭片的文化折扣相对较高;不同版权属性的影片的文化折扣度也不同,买断片的文化折扣度相对较高,分账片的文化折扣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一切心理现象中的整体都不可分解为元素,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且大于部分之和并决定各部分的性质,这是格式塔心理学趋完形律的基本思想。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电影,就可以把电影看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被分解为单独的元素(画面),它先于每个元素(画面)且又大于各个元素(画面)之和。电影音乐使这些电影画面严格地与现实世界分离并又使之有效地把握现实事实的整体性,电影音乐是观众对电影画面组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甚至是画面呈现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双赢,还是双失?--谈影视与文学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与文学的结盟是近年影视发展的一大趋势,今天二者处于相互撞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影艺术的日益繁荣,本雅明的电影理论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他的电影心理学理论却很少有学者进行系统研究。观众接受心理是本雅明电影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对这种不同以往的接受心里,他主要通过绘画与电影的比较而得出。大众的感知觉因为电影的出现而得到了深化,同时本雅明还对电影演员的心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