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魏征执政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云梦学刊》2005,26(4):69-71
唐代魏征关于执政者必须具有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执政思想,曾指导唐太宗李世民执政23年,成就了其功载史册的“贞观之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魏征这一执政思想的积极成果,强化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和人事的公正意识、对现实和未来的危机意识,有益于贯彻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沂蒙精神的时代意义杨玉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坚强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精神。沂蒙精神就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  相似文献   

3.
崔骃<官箴>(三首)主要通过政治历史的变迁深刻反省儒家政治道德.这种反省精神表现了儒家政治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包含了德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道义意识等有关执政能力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忧患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忧患意识,自古于今延绵不息。它是主体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一定问题的思考中所呈现出的压抑感受和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是具有理性意义和意志倾向的沉重情感。忧患意识,作为集各种痛苦与焦虑情绪为一体的情感状况,与心理学相联系;作为支配人们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的一种动机类型,与伦理学相联系;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而广泛地表现于各种意识形式之中并构成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与认识论和历史观相联系。本文拟将忧患意识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心理范畴作粗浅的分析。忧患意识的形成和普遍存在的根据忧患意识是人类意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敏 《理论界》2012,(3):192-193
经济全球化背景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培养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剂良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讲成就,不谈问题。危机意识培养应借鉴其他国家进行危机意识教育的经验,拓宽危机意识培养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蕴涵了诗人极其热烈、丰富、深遂的思想感情: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危机意识、激昂的斗争精神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幻象丰富、语言凝炼,穿越历史时空,震撼当代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阿Q、王秋赦、赵多多们扭曲的造反欲望及其愚昧、"沉默"中的"爆发",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体现。他们的"爆发"具有相同的物质和人格背景、行为动机,它比"从昏睡入死灭"的"沉默"具有更大的历史危害性。这类形象也成为历史运行轨道上具有特殊警示意义的路标。其经典性的艺术生命力的生成,源于作家高出于同时代人的历史反思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作家创作取向和忧患意识的深度差异,也决定了形象的艺术价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定文  任远 《兰州学刊》2008,(11):21-24
忧患意识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体现在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中。先秦儒家忧患意识滥觞于西周,成熟于孔孟。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其思维基础是古代的辩证法。针对不同的问题,先秦儒家具有应对忧患的不同方法和思想体系,但都有伦理性、道德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应该积极吸收先秦儒家忧患意识的积极因素,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墨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社会诸多问题不断审视、总结,凝聚而成的思想结晶,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墨家的忧患意识有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征,它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浓厚的人文内涵;具体的社会内容及重大的实践意义,洋溢着一种以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
吴怀祺 《学术研究》2007,3(9):14-22
中国民族传统史学具有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历史意识,体现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历史思维。在中西史学问题讨论中,更可以看出这一点。历史意识体现在溯源探流的历史发展过程论、历史阶段思想、忧患意识以及探讨历史变动的"所以然"的历史盛衰论。新世纪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这样的思维,这样的历史意识以及忧患意识,对于研究当代社会,认识历史与现实运动的走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德价值启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忧患意识:来自经济问题对人类生存的挑战;2、责任意识:来自社会问题对社会发展的挑战;3、和谐意识:来自环境问题对生态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杨向荣 《云梦学刊》2012,33(4):159-160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以下简称《转型》),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最新建树,也是作者十多年来在网络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结晶. 一、深厚的忧患意识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心中,忧患意识是一以贯之的传统.欧阳友权可谓是一位颇具忧患意识的学者:他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网络文学刚刚兴起之时就投身其中,并实现了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的有效结合;当众多理论家对网络文学投以鄙夷和不屑的目光的时候,他能长期坚守;在网络文学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状面前,他又能一边坚持不懈地为网络文学正名,一边报之以深切的理论关怀.在欧阳友权对网络文学的关注与坚守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对当下文学研究现实关怀的忧患意识,也是一种对当下文学精神现实维度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现存的史料中,我们看到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初期的统治者最关心的就是政权问题,因而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执政意识。这些执政意识主要包括:忧患意识、民本意识、稳定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虽然周公在形成这些执政意识时完全出自狭隘的家天下观念,但是它们至今仍然不愧是一份值得批判地继承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在由愈演愈烈的中西文化冲突而导致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面前,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与同时代人相比,总是具有一种同时代人所无法比拟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在置身于“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行列之中,他的那种对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所特有的敏感气质、批判精神和反省意识,都使得他的忧患意识体现出一种善于从总体性的超越位置上,来认识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的独特视角,一种批判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及一种积极参与社会改造,推动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因此,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从20世纪初中西文化冲突的文化背景上,来探讨鲁迅忧患意识的精神实质,将对于整体地认识和把握鲁迅思想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探讨他的意识构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必然性角度透视历史转变的本质,上升为一种自觉的历史转折意识,首要前提是对历史时间的把握。历史时间反映人类在历史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它是历史主体对时间的价值设定,它更多反映历史过程中质的方面,是对主体现实、未来的实践行为发生影响的参照系。所谓历史转折意识,是借助历史的客观内容未揭示对象已完成的时间段落的“内部的东西”,特指对具有多时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理性把握,它在现实历史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一种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高校学报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应具有的时代意识、危机意识、信息反馈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 ,论证了这些意识与信息社会交流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报要扩大影响和承载更多信息 ,能更广泛地被了解和利用 ,发挥自己原有的功能 ,强化编辑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宁夏杂文创作中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牛撇捺始终将自己的杂文创作视做在尽一份知识分子的责任。他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从事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特色:大胆率真、富于激情;长于理性思辨;注重对历史进行积极而认真的反思;敢讲真话,取材上不自设禁区,立意上不自我束缚。而其创作亦存在忽略艺术性、形象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塑造河北精神是当代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思想灵魂和精神动力,河北精神是河北人民的思想信仰、精神风貌在建设经济强省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河北精神的塑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来自于实践又能动地影响着实践;河北精神立足并服务于河北,成为河北人民团结务实、改革创新、争先高效、振兴河北的精神力量。   河北精神应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   第一,应具有时代性内涵。即河北精神应反映时代的要求,体现时代的感召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也就成为人们奋进的强…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环境下加强执政意识建设,必须对执政意识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当前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党的执政意识建设的重点,从主体而言是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容而言则是核心执政意识:在何为执政、何为执政党的问题上,要强化责任意识;在为何执政的问题上,要强化公仆意识;在因何执政的问题上,要强化忧患意识;在如何执政的问题上,要强化执政成本意识。通过这些核心执政意识的强化带动其他执政意识的强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下,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与时俱进的思想要求。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一是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求我们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三是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