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宜州市北山白龙洞外左壁刊刻的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及其部属题诗,是石达开现存诗文的唯一真迹:石达开白龙洞诗会诗文中透露出政治、军事信息;石达开太平军在广西庆远府毁庙灭佛的真实原由是"焚刹"征粮以解决军需燃眉之急;离开庆远后很快分崩离析的原因则是由于其回师广西实行的错误政策造成"民情恶",和始终遥尊洪秀全为真主而不愿自树旗帜,不能满足其部下攀龙附凤的愿望,加上艰苦的斗争环境促使原籍三江两湖的将士思乡之情日迫.  相似文献   

2.
再论石达开的出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受到洪秀全的猜疑及诸王的排挤,愤然率部出走。石达开出走后始终坚持革命斗争,没有脱离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和原则的指导。石达开的出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从侧面证明了由于农民小生产者分散、狭隘等特点,使革命团体缺乏统一的意志和远见,其失败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起义军中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本文从他的出身、参加起义的经过、在起义军中的作用和地位出发,论述了他与太平天国最高领袖洪秀全的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对石达开“出走”的原因、责任以及对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并对学术界加于石达开身上的不公之词,进行了辩驳。  相似文献   

4.
石达开等题壁诗在今广西宜山县(原庆远)北山白龙洞。诗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序文,接着是“翼王题”的落款与和诗,以及元宰张遂谋、地台右宰辅石蔡亲、户部大中丞肖寿鐄、礼部大中丞周竹歧、兵部大中丞李遇隆、吏部尚书孔之昭、户部尚书李岚谷、礼部尚书陈宝森诸大员的和章;第二部分江右李岚谷古风一篇;第三部分工部大中丞吕玉衡和精忠大柱国朱衣点的和章及附录楚南刘云青原韵。石达开所题原诗:“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白龙洞诗刻是研究太平天国后期石达开思想、活动的珍贵史料。诗刻序文的落款明确地刻上“翼王题”三字。翼王是洪秀全在1851年永安封王时给石达开的封号。石达开承认这一封号也就是仍然承认洪秀全的领袖地位。另从诗刻仍用太平天国正朔、遵天国礼制等,说明石达开仍打太平天国旗号,坚持反清斗争,大节无亏。在石达开的诗中还重申了“毁佛崇天帝(即天父上帝),移民复古风”的主张,这是无可非议的。但  相似文献   

5.
关于天京血案前后的石达开,我们一般的印象是:(一)根本没有参与"密谋诛杨",但其全家老小却惨遭杀害,是无辜受害;(二)韦昌辉伏法后,他返京主政却遭到洪秀全的无端猜忌和怀疑,处处掣肘于安福二王,是一代忠臣的处境。然而事实上,天京血案前后的石达开不过是一个"工于心计、巧于权谋"的政客;"工于心计、巧于权谋"不但是其全家惨遭杀害的重要缘故,而且也是他本人遭到猜忌和掣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揭批“四人帮”影射史学斗争的推动下,史学界热烈讨论了怎样评价杨秀清?由此而提出又一问题,即怎样理解一八五六年“杨韦事变”后洪秀全对杨秀清的怀念? 洪秀全对这次事变,是从一八五七年石达开出走之后,才有步骤地用文字形式向全国军民表明态度的。  相似文献   

7.
表面看来,在天京内讧后期,石达开离京出走的行为是负气出走、迫于无奈。然而事实上,石达开离京出走后的所作所为非但让人感觉不到负气与无奈,反而充分显示了自己虚假的"仁义、正义、忠义"形象和彻底暴露了自己离京出走的真实意图——成为惟我独尊的"万岁"。  相似文献   

8.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之一,对他的评价史学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来不同意见的讨论对于提高学术水平是有益处的,但“四人帮”搞的影射史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则是根据他们的政治需要出发,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或全盘肯定,美化为白玉无瑕;或一笔抹煞,丑化得一无是处。他们对石达开的评价也是如此,不作具体分析,全盘予以否定。为了拨乱反正,我们对石达开的评价,必须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加以分析。特别是关于石达开的出走和被俘问题,是评价石达开的关键,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关于石达开被俘问题,史学界存在着原则性分歧.弄清楚石达开被俘问题真相,对于正确评价石达开和揭示太平天国后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有一种说法,叫作“受骗中计”说,大意是:石达开部在紫打地被围后,进退两难,急需寻找出路.清将杨应刚等利用这种情况,去石营游说,以谈判出路为饵,诱骗石达开到清营;石达开因而当了俘虏.根据主要是《越嶲厅全志》.此书能够证明石达开是“受骗中计”么?否.因为事实真相是: 第一,石达开部“进退战守俱穷,颇有降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1840——1949)研究领域中,太平天国史研究一枝独秀,发展成“太学”。如何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太学”研究呢?我认为,除了挖掘新史料、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外,有必要对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拙文不揣浅陋,直陈己见,冀求教于“太学”前辈。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谈起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揭开了序幕。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冀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  相似文献   

11.
石达开从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为这次农民战争的准备与金田起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后南征北战成为太平天国的先锋主将,被清军称为“石敢当”,被天王号为“翼王”,为太平天国建都金陵和达到鼎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整体看,石达开被忌负气出走对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釜底抽薪”的损失。危害了农民革命的整体利益,是农民阶级属性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所造成的。史实证明,石达开所走的道路是完全错误的。在残酷的斗争中,任何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和幻想都会给统一的农民运动带来巨大的损失。总的看石达开既不像我们想象的农民英雄那样完美无暇,也不像有些人所评论的那样,为个人利益而卑鄙无耻。在石达开的一生中既有光彩照人的业绩,又有使人称道的性格。但时代环境和农民阶级的属性,使石达开的结局造成我们不甚满意的结果。这都是历史的必然,因此石达开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之一——冀王石达开的自述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达开久想占据四川省”。这是石达开谋蜀思想的一个明确的表白。当然,石达开夺取四川的努力最终是失败了,石达开本人也于一八六三年六月在成都英勇牺牲。但是,探讨石达开谋蜀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作用,以及他最后失败于大渡河的原因,仍不失为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中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导核心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多年来,在评价石达开的问题上,一直存着较大的、甚至全然相反的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从一八五七年五月以后就已经叛变了革命。有的说:石达开在大渡河“早就同敌人进行一桩黑暗交易,按官授职。”有的又说:“一八六三年五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顺场)陷入清军重围,抱着真心投诚,或可侥幸免死的可耻目的,向敌人投降。”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石达开评价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原则分歧。其主要分歧点是,如何对待一八五七年石达开的出走和一八六三年在大渡河的晚节问题。有人提出,石达开在一八五七年大搞分裂主义,企图“拥众自雄”;一八六三年于大渡河向敌人“乞降变节”,因此,石达开是一个“确有变节思想和行动”的人。本文仅就上述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在对于石达开的评价问题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意见并且是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总的评价上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是农民革命英雄,但也有认为他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地主分子”①,是“剥削阶级方面的代表”,“实质上是叛变了革命”,“本质上和郜永宽等相同”②。对于石达开的一些具体行动,如皖省安民、参加内讧、带兵出走、以至最后在大渡河复败等方面,也有若干不同的说法。如何在历史上对石达开这一重要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看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现在只就我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来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叙述了太平天国时期,湘军与石达开部对峙时,湘军运用各种途径搜集石达开部活动的情报,为镇压大平天国起义奠定了基础,从而说明搜集情报在战争中胜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十六岁接受拜上帝教,十九岁毁家纾难,率领一支三千多人的汉、壮队伍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参加团营,成为金田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鉴于他对起义所作的贡献和突出的组织才能,起义不久,洪秀全便封他为左军主将、翼王、五千岁。从广西到南京的进军途中,他始终担负着“开通前路”的艰巨任务,太平军“自永安趋湖南,攻长沙,破岳州、汉阳、武昌,经安徽而下金陵,与  相似文献   

18.
1853—1854年间,石达开奉命到安庆“抚民”,所谓“易制”一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有过争论。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石达开安庆“易制”篡改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改变了革命的性质,是一种倒退行为。近年来不少同志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的代表性看法是,石达开安庆“易制”改变了“东贼苛制”,所谓“东贼苛制”,“实际上就是指《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石达开安庆“易制”,“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最初提出者和实行者;“易制”不仅不是倒退,而是推进农民革命事业的行之有效的积极行动。①我基本同意第二种意见,但对其中的某些提法持保留态度。我认为,石达开在安庆“易制”,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而是部分地实行、部分地变更,因时制宜,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19.
同治元年,石达开带兵入川,清廷破格擢拔牛树梅任四川按察使。为什么清廷要重起赋闲在家的牛树梅呢?牛树梅对阻击、擒审石达开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石达开入川时,总是根据骆秉章、刘蓉的奏稿,只字不提时任四川按察使的牛树梅。根据牛树梅《省斋全集》的记载和其他一些佐证材料判断,牛树梅是挽救四川危局的关键人物,是清军在大渡河前线的主将。清廷能够成功阻击、擒审石达开,是离不开牛树梅这个关键人物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六平军石达开部和汪海洋部在粤东两次战斗的情况,并对其作用和地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