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知常的诗歌语韵清华,用语出奇,构思巧妙,立意高古、新颖,风格清丽而意境廓大、幽远,颇得唐诗风韵。郑知常师承唐诗,但他没有偏狭地走某一类唐代诗人的路子,而是博采众家,靠自己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观察力和高深的文学修养,创造了富有艺术魅力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2.
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进行考察。以文化为参照,以人为基点,以道德主题嬗变的整理讨论为指归,透析文艺复兴“人”的道德图式。文艺复兴是神性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的时代,其成为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享受现世节制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上帝之爱消弭邪恶。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道德主题体现为神性超拔人性、人文终极的图式。  相似文献   

3.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译者因素带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哲学基础来自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解释学,而且一直坚持以当代解释学作为其理论语境。这一理论为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文学作品自译中,由于译者同时又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发挥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语词组合在具体微观环节上是呈线性延伸的,但是从整体上看,这种线性组合则有时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非线性特征离不开语境。语符的表达往往是诉诸线性组合完成的,但是语符的理解则不尽然,它有时需要以非线性的方式理解,形成理解上的"循环",表现出线性组合的非线性特征, 体现出表达和接受的动态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初盛唐人对孟子的接受,主要表现于引述孟子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中晚唐人发展为对孟子的学说进行专题讨论,显示出对孟子更高的兴趣.其中,韩愈崇孟最具推动力.韩愈自身的儒教学养及其欲以道统自振一代的抱负和理想是其崇孟的学缘基础,而其崇孟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可以为中唐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疗救的药方.韩愈以孟子的君臣之论反对藩镇分裂,以孟子的心性说为排佛的思想武器,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君主秩序,维护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模糊性 法国电影导演、先锋派电影理论家阿斯特吕克曾说过:“银幕艺术可谓是以暧昧与多义为本质的艺术。”(见《世界电影》1984年第4期)而在事实上,暖昧与多义的岂止是银幕艺术,就是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如某些文学作品就是如此。这些文学作品的暖昧与多义,不仅表现在作品一般的思想意蕴上,而且集中地表现在作品的主题上。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产生了网络文学,使得网络文学的接受主体也呈现出多种类型,有消遣型与功利型、嗜好型与职业型、分享型与旁观型、消费型、欣赏型和鉴赏评论型;也使得他的接受主体出现了空前的主体与对象的相融与互动,接受主体更加自由,并且趋向年轻化、校园化等特征;同时,网络文学接受主体对网络文学也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其正确认识,以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蕴是有区别的主题和意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主题是指作品总体的思想意义,意蕴是作品的各种意义和意味的总和;主题具有明确性、可言说性,意蕴有时具有不可言说性;主题更多地是指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旨,意蕴更多地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主题有正副、主次之分,意蕴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之分;主题具有时代性、阶级性,意蕴具有超时代性、超阶级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在其接受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接受对象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接受对象的“第二文本”是对话与交流的体现;接受主体具有高度自由性、接受心境与参与创作冲动的统一、情感还原与异变的并存;接受过程是审美差异性与统一性的互补、个体性期待与集体性期待的同一、接受动机与接受延留效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艺术的起源问题,过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艺术起源于劳动”,并认为这是普列汉诺夫的观点。近几年有人对此说提出质疑。《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发表了张育新同志的《普列汉诺夫怎样论述艺术的起源》。他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之说是片面的、有弊病的,并认为普列汉诺夫没有提出这个公式。《文摘报》一九八三年第八十一期以《艺术起源于劳动不是普列汉诺夫的观点》为题摘登了张育新同志的文章。如何理解普列汉诺夫关于艺术起源的论述,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与张育新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苏轼青少年时期所受教育及家庭环境决定他受到佛禅影响较少,从具体的诗作考察,可知凤翔之前,苏轼完全是以局外人的态度,对寺院进行客观描述,佛禅并未真正进入到他的精神领域之中。凤翔时期,苏轼诗作虽然数量上没有大幅增加,但佛教内容比重增加,显示出苏轼在凤翔签判任上,真正开始关注佛教。  相似文献   

12.
杨慎的五言诗宗六朝,但更得庾信风致。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上探讨杨慎对庾信的认同、学习和吸收,说明杨慎对六朝诗风的喜好和重视以及为六朝诗风在明代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水浒歇后语是民众对水浒故事长期体认的结晶。由于创作主体和流传范围的民间性,水浒歇后语较多地表现出关注弱小人物、注重生活内容及淡化政治意识等特点,与小说《水浒传》相比带有浓重的生活化色彩,真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16.
话语理解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文章试以ST和AT为视点来解读话语理解过程,并提出话语理解的成功解读不仅依赖于以“预料”为基础的概念和脚本,同时,依赖于语境的顺应。文章同时指出,ST与AT在话语理解中具有互补性。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话语的理解有更强的解释力。为此,文章提出了一个认知示意图。  相似文献   

17.
"主题"既不同于"基本问题",也不同于"主线",它更接近"主旨"的含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在表述上是一致的.但其内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是指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8.
略论童话的审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期儿童文学界较为关注的童话审美接受问题作了探索,在肯定"童话的接受对象无疑主要是小读者"的前提下,客观地对童话接受的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进行了多层次的细致剖析,为童话创作的接受预设提供了许多意见。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对虚拟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认为 :虚拟哲学的提出标志着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 ;虚拟哲学是研究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在二者之间实现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与条件的一门哲学学说 ,是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概括 ;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文学作品的主题?从小学语文课起,人们就已了解并在运用这个概念,这似乎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了。但是,倘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实际出发,深究一下这个近乎常识的文学理论概念,那么,无论在文学论著中,还是在文学理论教学(包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它的解释与运用,就科学性而言是大可推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