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传媒览要     
北大改革——《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7月14日出版张维迎在北大为学生举办“关于北大的改革”的讲座,听众超过了座席。他说:“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所惟一没有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地方。”北大要建成一流大学,体制的落后被认为是最大的束缚,尤其是师资管理体制。张维迎归纳了改革的四点理由:首先,北大要成为一流大学,所谓一流大学,学校里的每一个学者都应该是一流的,而不是平均一流。其二,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北大的学生录取是万里挑一的,而北大没有与之匹配的百里挑一的教师。第三,为使教授有尊严,门槛就得高,意味着抬高教授的身价。第四,因为整个国家在改革,所以没有理由独独让教授的岗位稳如泰山。  相似文献   

2.
郑银雪 《当代老年》2013,(11):55-55
1985年,在武汉华师一附中读高二的儿子,刚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为面试保送生。巧合的是,28年后喜讯再次临门,在上海复旦附中读高三的孙子,也同因荣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被北大录取为免试保送生。真是喜从天降啊,全家欢腾。  相似文献   

3.
香港的大学这次从大陆招走一把状元,对北大清华冲击不小.痛定思痛,北大招生官员公开抱怨香港的大学搞不公平竞争.理由是,北大在统一招生的制度之内招生,香港的大学则在这个制度之外.北大录取了一些学生,却被香港的大学半路抢走,结果北大浪费了一些招生指标.这些被录取的学生不来,却占了其他学生的位置,对其他考生不公平.当然,这番抱怨的底牌,北大一位教授已经说得很清楚:应该把香港的大学纳入统一招生的制度中.  相似文献   

4.
小P 《上海科学生活》2001,(6):10-10,12
从1999年跨过世纪到2000年,在飞机、火车、出租车出没的地方,都会有鲜黄的互联网广告。那些新鲜的创意让人感觉到仿佛新的时代就在我们身边了。出租司机问我上哪儿去,我习惯性地说——上网去。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2014,(1)
正2013年6月22日,四川省高考成绩公布。广元市广元中学学生、脑瘫患者陈超竟然考出了612分,被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录取。不同凡响的陈超,被网友们赞为"中国霍金"。面对记者的采访,陈超激动地说:"我要感谢妈妈。没有妈妈多年来的陪伴和严格要求,就没有我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正本月起,小学、中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将陆续发放.虽是"一纸"通知书,但由于不同寻常的意义,备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期待.由于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和制作由各学校自主决定,不少学校今年在录取通知书上"玩"出新花样,呈现集体卖萌的景象——亮甲店小学将严肃的录取行文改编成可爱的"火车旅行"版本;北京林业大学另出奇招,采用植物标本半手工制作通知书;十一学校一分校将录取通知书设计成"入场券"……(7月2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田野 《老年人》2014,(1):30-31
2013年6月22日,四川省高考成绩公布。广元市广元中学学生、脑瘫患者陈超竟然考出了612分,被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录取。不同凡响的陈超,被网友们赞为“中国霍金”。面对记者的采访,陈超激动地说:“我要感谢妈妈。没有妈妈多年来的陪伴和严格要求,就没有我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北大最年轻漂亮的女博士 1988年冬,我认识了北大生物系的熊猫博士吕植.她15岁考进北大生物系,读的是植物生理,是当年北大最年轻、最漂亮的女博士.可是23岁的女博士人小鬼大,慧眼识妖,一眼就看出我"只可远观,不可近看".最终妥协成:到1995年5月10日她"三十而立"之后,再嫁给我.  相似文献   

9.
1960年,我从保定一中毕业,参加了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南开大学中文系录取。今年6月,又到全国高考日,不由忆起54年前参加高考时的一些往事。现在的高考是公布分数后,教育部门划出不同院校的分数线,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填报相应院校。当年却不是这样,而是高考前一个月就得填报志愿,还必须填满30个,一个也不能少。因那时强调阶级斗争,注重学生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本人政治表现,考分高不一定能被重点院校录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9日,在数百万莘莘学子正辛苦备战6月的高考时,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已经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他们就是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的樊昊霏和樊昊阳。难道他们是天才吗?他们的父亲樊玉生说:“我孩子肯定不是天才,也不比别人聪明,不同处是我为了全程陪读,辞去了工作,将培养孩子当成了我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原校长周其凤走马上任北京大学校长。"作为新一任北大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做一任合  相似文献   

12.
梁山 《老年世界》2009,(4):18-20
李箐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排行第三,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94年,年仅16岁的李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大学,199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冶金研究所工作。1999年,李箐参加了托福考试,很快就接到了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拿到全额奖学金。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社会导刊》2010,(21):10-10
44% 因生源质量非常优秀,北大在北京大幅扩招,扩招比例约为44%。其中,理科计划数155人,实际录取232人,提档线为655分,高居各高校之首;文科计划数101人,实际录取136人,提档线为632分。  相似文献   

14.
"哥,有一天你也带我到北京去看看,我也想坐坐火车,看看天安门,听说天安门比我们阎高村大多了……"2005年7月20日,手拿着中国人民大学英语专业录取通知书的黄亭  相似文献   

15.
<正> 广州地铁一号线从珠江南岸的西朗起,至珠江北岸的天河火车东站止,连接芳村、荔湾、越秀、东山、天河5个区,形成贯通广州市区东西的地下客运交通大动脉。自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试运营以来,受到了广  相似文献   

16.
宝剑 《女性天地》2006,(12):16-18
2006年7月19日上午,北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迟行刚一行专程来到河南省襄城县阳光福利院,看望在高考中取得670分好成绩的考生仲书芬,并把北京大学今年在河南省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交到她的手中。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仲书芬潸然泪下。她一把抓住福利院院长牛志远的手,要向他跪下谢恩:“爷爷,因为您我才有今天。我给您磕头了……”  相似文献   

17.
车厢社会     
丰子恺 《中外书摘》2014,(11):65-66
我第一次乘火车,是在十六七岁时,即距今二十余年前。虽然火车在其前早已通行,但吾乡离车站有三十里之遥,平时我但闻其名,却没有机会去看火车或乘火车。十六七岁时,我毕业于本乡小学,到杭州去投考中等学校,方才第一次看到又乘到火车。以前听人说:“火车厉害得很,走在铁路上的人,一不小心,身体就被碾做两段。”又听人说:“火车快得邪气,坐在车中,望见窗外的电线木如同栅栏一样。”我听了这些话而想象火车,以为这大概是炮弹流星似的凶猛唐突的东西,觉得可怕。但后来看到了,乘到了,原来不过尔尔。天下事往往如此。  相似文献   

18.
酷玩 《金色年华》2011,(6):24-24
1999年,我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念大学,一个不值得夸耀的民办大学,没有通知书,没有谢师宴,有的只是火车24小时的颠簸、内心的狂躁不安和对未来模糊的想象。大学毕业后,如我一般的就业生,像是非洲奔腾的角马一样一起奔向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南昌大学开始开办第一届国学实验班,本硕连读六年制,面向全校新生招收25名学生,然而在近万名新生中只有65人报名参加18日的录取考试,其中还包含一些被本硕连读、高额奖学金和免费出国交流等优惠政策所吸引。真正出自学生对国学的爱好和重视有多少呢?这几年,许多大学出自于国学和现代教育制度的反思等原因,开始开办国学班,然而有心栽树的正规国学教育,活得滋润的不多。比如说,北大办的全日制实验国学班,以流产而告终;武汉大学的国学班,大抵也是虎头蛇尾,音讯不多;中国人大组建的国学院,风声大雨滴小,迄今消息不多。难道说国学已经降温了?  相似文献   

20.
李东 《公关世界》2023,(12):7-8
<正>我是一名公关人,我与《公关世界》结缘始于1998年,至今将近25年了。1998年,我从职业高中参加高考对口招生,最终以全区第三名的成绩被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公共关系专业录取。我在职业高中读的是文秘班,因学习的有公共关系课程,并被公共关系职业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毫不犹豫选择了公共关系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