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是哲学的基本范畴,对于它的本质、它的能动作用等,人们经过了长期的研究,似乎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以严格科学的态度加以审查,就会发现原来已经形成的传统观点还不够科学确切,因此,还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物质世界整体结构的二重性,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区分为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不同的论域,从而肯定了在本体论这一“非常有限的范围”之外,物质和意识在认识论范围内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实现着客体与主体的辩证法。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理解这一辩证法的关键。列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做过经典性的概括:“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页)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大都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即认为“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何为“能动性”?对此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能动性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二是这种自觉的活动是只有人才具有的,人是这种自觉活动的主体,其他任何物都不具有自觉能动性。据此可以看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自觉能动性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所有的哲学都没有解决好。旧唯物主义者,认识不到主观意识是由人们的实践所产生的,他们把实践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排除出去,把自然界只看作直观的对象,而不把它看作是实践活动的对象,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不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结果从根本上取消了人的自觉能动性。与此相反,唯心主义者却错误地夸大了主观因素的能动作用,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只不过是一种精神实体,或者是人的感觉表象和意识而已。完全脱离了现  相似文献   

5.
“意识的能动性”是许多哲学家坚持意志自由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指出,意识并不像某些哲学家们想象的那样能够自由地左右我们的行为选择,人的意识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反映和认识并不是可以任意改变的,而是受到各种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倾向和确定性。影响意识倾向性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主要有:1、事件同自我的相关性;2、个体的需要;3、个体的人生经历;4、个体的人格特征;5、个体的认识结构和能力。这几方面的因素在个体身上的交织与综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和判断,从而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因此,在每一特定事件中,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相对确定了的,因而个体的行为选择就总是会被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的合力推向一个大体确定了的方向。因此,那种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哲学教科书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意识、意识活动与意识的本质、认识结构与认识活动的结构、意识能动作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五个哲学观点的表述存在着一定的错误.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哲学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社会作用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人在其一定意识作用下的实行.实践不只是物质活动,实践不只是运用手和足.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都是相对于一定意识的实践.实践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更在于创造了一个文化世界、意义世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要包括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而从事文学活动的人有作者(大多是专业的)和读者(大多是业余的)。因此,对于文学的研究应包括对阅读行为和对读者的关注。应该说,文学阅读与读者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读者一词的定义,就应是指阅读作品的人。笔者认为,一部作品是在阅读中才得以现实化,才最终实现它的价值的。作品含有等待阅读的期望,同时,不同作品就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因而作品、阅读和读者是三位一体的。作品导引阅读,阅读中产生出读者的意识;反过来,读者意识又影响其阅读方式,阅读方式对作品内涵有能动的整合作用。对此,本篇论文拟从阅读与读者境遇的关系进行一些论析。  相似文献   

9.
一、足球意识的作用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的最高反映形式。足球意识则是意识与足球运动最完美的结合,它附着在比赛的每一项技术和战术中,它支配和影响技、战术的运用和发展。因此,足球意识既是技、战术运用的先导,又是驾驭比赛的灵魂。足球意识有着能动的特点和思维的特点,对错综复杂的比赛情况和信号,是经过了大脑的思维、分析、判断后作出新的抉择,这才使技、战术的运用,适应和突破场上情况的变化而显示其创造性。二…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的.人的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一个有意识的自觉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能够“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这样,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导致的人的发展,必然表现为一个自觉追求的能动过程.惟其如此,我们在考察人的发展的诸种条件时,不能不涉及主观因素的作用.人的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随着主体进入活动,并对活动施加影响的主体内在的因素.主观因素的作用,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自身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得到开发和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凝聚着当时希腊人类的最高智慧。然而,漫长的岁月过去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依然近乎肤浅!幸运的是,近三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揭示着人脑的奥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理解到,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心理—意识过程;人的心理功能,人的智慧(或思维)只有能动认识、改造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蒙·德·波伏娃是存在主义女性观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女性观是女性问题的唯心主义思想产物,它混淆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未能指出女性解放的道路,只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才是深刻揭示女性问题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1 对思维与存在关系所包含的内容,历来有一个权威的结论,即它包含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我们认为,除此之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还有第三方面,即思维能否能动地改造世界的问题。所谓思维能动地改造世界,就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客观事物的现存形式,改造成人们所需要的应有存在形式。把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改造,确定为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第三方面,概括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4.
“在党意识”是每一个党派的成员都可能存在和应该存在的一种自觉意识。就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 ,笔者以为应该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增强“在党意识”。1.共产党员的角色意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就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 ,首先要解决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的问题 ,同时更要解决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问题 ,要不断强化共产党员这个角色意识 ,时时处处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角色意识到位 ,才能保证思想行为到位 ;只有思想行为到位 ,才不愧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增强“在党意识”首先就是…  相似文献   

15.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人生价值及人生价值观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根据体制转型的种种影响,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思想文化背景上探讨人生价值的调适问题,便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的一生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人的能动的创造力如何实现的问题。它侧重从个体道德的角度,探讨个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由于生命的短暂和许多遭际,迫使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作用,思考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确立人生理想、人生信仰、人生追求、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应当树立实践控制意识王朝增人们通常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积极能动地改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天然合理性和绝对权威性。但实践在现代的发展愈来愈向人们显示,它在对客观世界改造时,也会产生负效应,它在对人的本质力量肯定时,也会产生反主体化。在造成实...  相似文献   

17.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者一般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来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是,作为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问题上,看法就不一致了。有一种意见认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物质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否则,就等于“否定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前苏联哲学界一开始理解为是列宁自己的成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用以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接着,认为这是列宁转述黑格尔的观点,因“意识创造客观世界”是明显的唯心主义的语言;还有人认为,这是列宁针对否认社会历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经济主义者讲的;再后,有人提出这段话是列宁用于表达旧唯物主义的,因其在社会历史领域仍是唯心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列宁的思想。这里的“意识创造客观世界”应理解为人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同于镜子成像,具有创造性。对此,凯德洛夫院士力排众议,提出这是列宁在改造黑格尔思想过程中所做的一次“语言手术”,是改造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所以呈现出了“亦此亦彼”的现象。我认为凯德洛夫院士的解释是正确的,令人信服的。我国权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编写者们对苏联哲学界这一研究过程好像茫然无知,仍停留在苏联哲学界对这段话开始研究的水平上,是对列宁的一种误读。把意识创造世界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只能为搞唯心主义、唯意志论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批判理论虽然继承了启蒙的理性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意识,但是它也标志着对理性和革命问题的重新反思.不管是将革命使命赋予理论自身还是托付于艺术实践,也不管是寻找新的革命主体还是追求理想的谈话环境,批判理论都是从对现实的分析和认识之中表达社会的激进变化和人的解放兴趣的,这也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重建.虽然批判理论并非统一性的思想,但是批判理论家都有一个更好的世界的构想.它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虚构的乌托邦上,而是可以变得更为激进,因为理论仍然趋向于具体的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20.
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认为,主体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它强调的是人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自觉性,体现为人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主体意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理论研究认为,用静态抽象分析的方法,可把主体意识的内涵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自主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公民意识、人格意识、受动意识。文章分析了主体意识的内涵及其基本结构,认为完整界定主体意识结构应从逻辑和事实两个层面考虑,进而认为在实践中培养主体意识主要就是培养能力意识和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