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子中 《决策探索》2009,(21):28-30
从5月上旬的杭州飙车案,到5月中旬的东莞城管殴打小贩事件,再到7月重庆云阳两位官员因嫁女大办宴席在电视台"悔过"……近年来,官员道歉事件逐渐增多。从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一个又一个道歉官员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2.
《决策探索》2009,(17):83-83
马英九最近成了鞠躬总统,8月17日下午的记者会上,马英九90度的鞠躬被定格为7秒。这幅照片让我凝视良久。莫拉克台风毕竟是天灾而非人祸,政府也就是救灾疏失:但马英九从灾区到记者会上,不断鞠躬,代表政府向全社会道歉。这样诚意的鞠躬向社会和民众道歉,不知台湾民众会否接受。会上,马英九更表示要取消今年的“双十庆典”,以为民悼。  相似文献   

3.
方乐迪 《领导文萃》2014,(23):115-119
正2月12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翁钢粮就"两张叔侄冤案"和"萧山五青年抢劫杀人案"两起错案道歉。此前,浙江方面已有多个部门致歉。现如今,官员致歉、道歉、检讨已相对普遍。但官员因何道歉,怎样道歉,道歉效果又如何呢?道歉官员级别不断升高2000年,中国官员似乎还都不习惯面向公众道歉。那一年河南省相继着了两把大火:焦作大火和洛阳大火。死了不少人。然而,翻看当时的新闻,并没有任何官员就这两起灾难向公众道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种信任违背类型的信任修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平  宁吉 《管理学报》2013,10(3):390-396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现有的人际信任修复问卷,对企业内人际信任修复策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力型信任违背,道歉、道歉加承诺要比否认和否认加承诺的信任修复效果好;对于能力型信任违背,道歉加承诺要比单纯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好;对于正直型信任违背,道歉加承诺要比否认和否认加承诺的信任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道歉用语并非日语中所特有,但日语中的道歉用语在语义及运用上却有很多与汉语道歉用语不同之处,本文试从语言学和文化两方面来把握和分析日语中道歉用语及其在应用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道歉     
《领导文萃》2007,(4):85-85
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回答:“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入。”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很多矛盾,而且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正>道歉说来容易,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看到会道歉的人。伤害、过错就像一个伤口,而道歉像是一个缝合手术,如果手术过于粗糙或随意,不仅对伤口无益,甚至会造成更深的伤害。抚平伤害,道歉是门必修课。会道歉的人不推诿责任,不找借口。把责任推出去是容易的,但也意味着把成长、真诚交流的机会断送了。纵使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一股政治道歉风正在多个国家的政坛上刮起,从硝烟四起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大战中的三个主角到韩国总统李明博,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到法国总统萨科齐,越来越多的国家政要与道歉扯上了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道歉在西方日益成为流行的公关手段,美国有专家声称世界已经迎来"道歉时代"。不过,政治道歉是柄双刃剑,克林顿借道歉大大削减了性丑闻的杀伤力,李明博道歉之后却引发了新的批评。对政治道歉,有人认为可以表明政治家的负责精神,也有人担心这会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沈小平 《决策》2005,(8):34-35
不能让政府官员的“道歉”遮上监督部门的眼,如果“问责”被主动出击的道歉“洗掉”,这样的政府官员道歉不是政治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38):26-27
正9月11日,河南获嘉县发生群体性事件,副县长吴振福到现场与民众对话解决问题,当时正在下雨,旁边的警察为其撑起雨伞。不久,现场照片流传至互联网,且被冠以《河南县官与民众对话,警察持枪撑伞护卫》的标题,随即引来一片质疑。对此,该副县长及时作出回应并道歉。在此之前,诸如此类"被打伞"、"怕湿鞋"等舆情事件已屡有发生,而这一次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又一起"被打伞"事件引发的舆情事件,再次表明,当前的政治生态、舆情生态和社会心态正在进入一种让官员动辄得咎的新常态,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和做好聚光灯下被监督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日前《深圳市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暂行办法》正式审议,对于这一全国首例"官员失职道歉"地方立法,舆论一片赞扬之声.(《人民日报》9月17日) 不否认深圳此举的开创意义,也深知中国不同于国外.在国外,由于制度的使然,官员道歉是不需要写在法条上的,但是,我们现有的制度和政治伦理,还不足以让官员养成自觉道歉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颜昌武  刘亚平 《决策》2007,(8):37-39
行政问责的深圳"新政" 2007年,深圳市把失职渎职官员公开道歉纳入制度化轨道,推出了"公开道歉制度",以作为"问责风暴"的延续与细化.该制度要求,如果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以登报发表声明等形式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13.
凭什么原谅     
正知错就道歉似乎是一件被社会规范所赞扬的事情,但是,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讲,道歉也在阻碍着对方的表达。不管一个人在道歉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种行为总是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我道歉了,你应该原谅我;如果你不原谅我,你就是一个小气鬼。也正是  相似文献   

14.
唐斌 《决策》2014,(2):84-85
今天的官员道歉显然不能等同于古代帝王的“罪己诏”,从而不能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方式过份彰显道歉伦理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5.
政府官员公开道歉彰显政治文明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小平 《领导科学》2005,(19):10-12
近一个时期,政府官员因为工作不力或失职而公开向公众道歉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通过媒体神态凝重地向公众公开道歉。这成为官场生态中的一大热点。一声道歉,表明政府官员们已经确立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权力观,彰显了执政理念的进步和执政水平的提升,是政治文明的体现。政府官员公开道歉,作为一种主动承担责任的行为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群众对抗情绪,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无疑是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媒体视野里的政府官员公开道歉众生相较早进入人们视野的政府官员道歉是因…  相似文献   

16.
老实 《领导广角》2000,(9):36-36
看到《游客挨宰,市长道歉》一文(2000年7月4日《人民日报》)。望文生意,颇感好奇。一般来讲,谁出过错谁道歉,合平常理。向游客道歉的应该是宰人的不法商贩呀,怎么叫市长来做?  相似文献   

17.
课题背景:由于“宰客”传闻和龙江河镉污染,三亚市委书记和河池市市长公开道歉,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重视网络舆情。但《学会诚恳道歉》《三亚应该怎样面对批评》两篇评论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学会道歉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8.
周亚越 《决策》2008,(8):50-51
对全国而言,官员道歉整体状况仍然处于自发与非制度化的阶段。道歉制度化,这就是我们未来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刘湘琛 《决策》2007,(11):32-33
近日,深圳市监察部门出台了《深圳市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社会影响的,应当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20.
汪强 《领导文萃》2010,(6):32-33
<正>去年多家报纸都刊登了上海两个区政府分别向"钓鱼执法"的受害者孙中界、张晖道歉的消息。按照惯例,当政府向受害者道歉时,受害者往往会向政府表示感谢,赞扬政府英明,云云。然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