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首先,他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这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在他文艺观中的反映;其次,他主张诗贵传神,不仅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而且要在“超以象外”的远韵,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再次,他崇尚“天工与清新”,认为诗要有率真的感情、清新的意境,这一审美原则的渊源是庄子“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的主将徐志摩先生的代表诗作。该诗既融入了自由体诗歌的现代元素又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意蕴丰富、音律优美的精髓,呈现出底蕴深厚、优美清新的风格。新月诗派的又一主将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格律诗主张,即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相似文献   

3.
王文龙先生集“东坡诗话”之大成,并笺评成书的《东坡诗话全编笺评》(以下简称“笺评”),已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奉读之余,受益匪浅。它是当今研究“东坡诗话”,求真、求新、求深的成功尝试。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古典诗论和东坡诗话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诗话(包括“词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之一。它既不属纯粹的古典文学理论研究,也不属纯粹的古典诗歌研究,而是介于文学理论研究与古典诗歌作品批评、鉴赏之间的一种文学研究样式。王先生的“笺评”无疑就属于这种文学研究样式。诗话的特点主要…  相似文献   

4.
吕亮耕重视诗的艺术技巧,却不赞同“唯技巧论”。他的诗作,意象鲜明、生动、丰富;语言清新、洗炼;他不但是在诗坛上不断地探索诗艺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少有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主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诗歌本质论;诗歌的社会作用与诗人的社会责任论;诗歌语言论;诗歌技巧论;诗歌风格论;诗歌创作论  相似文献   

5.
朴实与美     
加拿大诗人McLachlan的诗歌以它的朴素风格和自然的美感而尤显与众不同.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诗歌的朴实与美.诗歌的主题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朴素美.而且朴实的语言和优美而清新的风格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试论北宋诗僧惠洪妙观逸想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诗钞》说惠洪之诗“雄健振路”,《四库提要》卷一五四评惠滋诗曰“清新有致,出入于苏、黄之间,时时近似”,两种意见综合起来便见出惠洪的诗歌风格是雄健振踔与清新有致。那么,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换言之,隐藏在风格背后的惠洪的诗歌艺术是怎样的?惠洪与一般人不同。他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诗人。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历和豪放的个性使他的作品既有别于传统的僧诗,也不同于通常的宋诗,虽然他与苏轼、黄庭坚相似,都属学者型诗人。在上述条件之外,惠滋的批评家身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身兼作家与批评家双重角色,他的创作与批…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许浑诗歌风格的研究都局限于其雄浑、豪放等特征上,而实际上,面对晚唐王朝日益衰败的局势,在儒、释、道思想的交互影响下,昔日的“晚唐铮铮者”许浑一改往日雄浑豪放的诗风,诗歌创作风格为之一变:积极的“入世”思想与逐渐凸显的“出世”思想相互交织;对山林田园的倾心取代了对重大事件的关注;“清新”的水意象取代了饱含历史韵味的意象;清词丽句取代了雄健豪放之语,使作品在立意、题材、意象、语言方面呈现出有别于“铮铮”的清新幽怨之诗风.  相似文献   

8.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9):I0017-I0019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诗歌、散文年刊<同心圆>(Full Circle)刊载了美国、中国、巴西、肯尼亚等国学者和诗人的作品.充满了民主、博爱的进步思想,而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创作风格:从于心,秀于笔,追求仁与美的统一境界;以当代生活为素材,体现时代精神的律动;采取日常生活的语言,创造透明清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体诗歌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关系。译文与原文应该达到形似还是神似,译者应该求真还是求美,这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的关系来分析江枫先生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两首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的翻译,可以看出,标点符号、遣词、诗歌的韵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江枫译文的特点和风格:译文选词简单但富有张力,行文简约而内敛,与原诗风格颇似;但由于过于追求简约而稍显生硬和晦涩。总之,江枫的译文是形似与神似结合的典范,体现其“形似而后神似”的主张以及“简约而忠实”的风格,但并未完全实现“求真与求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从“芸斋”了望“白洋淀”──论孙犁小说风格的演变赵福生人们提起孙犁,眼前就会浮现诗情画意的“荷花淀”,它是那么清新、纯洁、亲切,使你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然而,在4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看到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芸斋小说”(五十年代的《铁木前传》、《风云初...  相似文献   

12.
戴砚田同志,是以诗歌步入文坛的,现今已有三十来个年头了。他的诗歌,诚如诗人张志民同志为《春的儿女》所作的序中说的:“很精巧、很清新、很有味道”、“朴实无华”。一九七九年以来,作者又写了许多篇散文作品,我觉得他的散文,宛若大海上刚刚升起的霞光——清新而雅丽,恰似灏茫之沧溟——舒扬而深沉;犹如莽莽的草原——质朴而自然。可以说,细腻而不纤弱;火热而不绮艳;纯真而不浅露,让人在美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时代的震撼力量。  相似文献   

13.
何逊是南朝齐、梁间一位优秀诗人。其诗歌情辞宛转,韵味悠长,在“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①的诗风里,显得清新朴实,卓尔不群。陈祚明认为:“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于骈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故应前服休文(沈约),后钦子美(杜甫)。”②赞语虽重,却只推崇何诗“状景必幽,吐情能尽”的外在美学风貌,至于何诗情淡背后的内在美,则并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揭示。而何诗所表现出的传神写照、平淡淳厚、中和适度、滋味隽永的内在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4.
李少君在诗歌界大力倡导“草根诗歌”,提出了“草根诗学”这一理论主张。但这一诗学观念由于不断扩容,导致自身边界漶漫模糊,成了无边的“苹根诗学”;再者,“草根诗歌”作品风格差异杂糅,难以形成大体一致的诗学风格。“草根诗学”的提出和倡导在与“中产阶级写作”的对峙中有其积极意义,但至少目前看来,“草根诗歌”还很难作为一个诗歌流派来看待。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针对目前学生鉴赏能力低下,想象能力贫乏,创造能力缺乏的情况下,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文学鉴赏:抓“文眼”,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欣赏品味作品的情感美;求同辨异,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间读体会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对我国古代诗歌作品风格作分析时 ,一向沿用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标准。本文援引白氏诗论 ,对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作者及诗作进行分析 ,对传统界定的风格提出质疑 ,论证了“歌诗合为事而作”,“浪漫的也是现实的”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文化氛围下,中国新诗的多向发展走向了黄金时代,产生了不同风格的诗流派: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新月派”:2.着重抒内心感受,强调情与智、自然律动和心灵律动相结合的“象征派”;3.借鉴外国现代诗,又结合自己民族传统而创造了诗的散文美的“现代派”;4.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而要求诗歌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革命诗歌。  相似文献   

18.
《男女内参》极少讨论书的内容那一句句风格独特的”网签“,完全是作者和粉丝的个性化交流。她借助微博的属隆让更多的读者产生了购买的欲望. 6月的一天,未经实名认证的网络名人“不加V”在微博上说了一句,“下面开始卖书”后,她的22万粉丝,见识了她刷屏的能力。泡微博的人大概郜知道,“不加V”还有一个更著名的ID:木子美、因文章风格大胆另类,这位当年以《遗情书》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以致最后成为禁书作家的争议人物,这次颇为“小清新”地出了一本《男女内参》。  相似文献   

19.
《孟子》文学风格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文学风格论略边家珍在先秦诸子中,孟子文章对于后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养气之传”、“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市文取法孟、韩”。从韩愈、苏武、王安石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与绘画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艺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在评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与画时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诗诉诸听觉,画诉诸视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互相勾通。在人类文化艺术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诗与画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促进了诗画艺术的共同繁荣,使得他们各自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得到丰富,审美范畴不断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