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1,(21):30-31
过去十年我国处于人口低增长阶段。但中国的人口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数量问题,而是面临的结构失衡危机。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第一.我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仍处在人口红利阶段:第二,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第三,居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30多年,人口红利给我过带来经济快速增长,而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拐点的到来,劳动力人口减少、老龄人口社会抚养负担的增加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处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我们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实现人口红利向教育红利、人才红利、机器红利、结构红利的转变,以此来延续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一两年之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劳动扶养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这个转折阶段,现实经济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发生变化,凝聚在劳动力中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范忠宏 《决策与信息》2013,(11):294-294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我国的人口红利是否结束,会有哪些问题?从“人口红利”对消费和储蓄婚影响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会改变社会抚养比,社会抚养比越高社会整体负担越重。如何顺利渡过这一艰难时期?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14):14-17
博鳌亚洲论坛4月1日至3日在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确定为“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透过本次论坛的多场讨论,我们看到3(1多年来中国长期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体制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未来10年,中国要素结构面临重大趋势性转变,传统国家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冲击,要素结构整体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十二五”时期,中国新的增长源泉在哪里?如何有效化解发展水平低、发展差距大等“成长中的烦恼”(李克强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议题。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0,(5):11-11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后.因为人口抚养的比例下降.所以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整个国家的人口比例因此上升,而这时,老人的人口比例又还没有明显提高.所以整个国家处于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7.
许普 《经理人》2012,(12):8-8
诺基亚全盛时期,全芬兰1%人口在诺基亚上班,每年贡献国家1.5%的GDP。然而,2007年之后,罹患胰腺癌的乔布斯,悄悄创新了iPhone。iPhone的触控式屏幕,指尖一划,将手机巨人诺基亚推到了墙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年增幅高达85万,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将达17.39%。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人口红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人口发展规律表明,人口红利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必然伴随着人口红利减少,中国即将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企业将面对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出发,论述了企业应对这一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措施,由于有关问题关系到未来企业的发展及中国经济的走势,毋庸置疑有突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据人民网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统计显示:到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有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15%和18%,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呈加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2011年的2.2万台销量,到2013年的3.6万台,短短3年,我因从全球第四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全球每卖出五台机器人,就有一台被中国买走。在人口红利减弱、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战略发展黄金期。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4,(33):11-11
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竞争力增强的支撑因素已经发生变化,企业整体性地进入转折期。这就需要企业正确地定位发展阶段,并找出关键性转换路径。在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经济及企业的发展主要靠的是三个因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消耗、王不境污染。未来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要从对人体力的依赖转化为对人智慧的依赖,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化为对人造资源的依赖,从对运作成本社会化为利润源泉的依赖转化为对社会福祉贡献的依赖。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假设、分析框架与个案状况在中国社会学家中间流传着一种形象的说法:当前中国是一个单条腿的社会。这一说法的含义是通过对比来说明当前中国社会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些部位的形势比较好,而另一些相对应的方面或者部位的形势则不太乐观。城市和农村的对比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农村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我们的社会中,城市和乡村的分割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更重要的是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差别。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截止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共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农村人口共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其中农业就业人数比重高达总人口的50%,但是农业产出只占GDP的15.9%。也就是说,从人口比例和GDP的比例看,50%的人口仅仅分享15.9%的GDP。尽管我国GDP总量一直在增长,但上述两个比例结合在一起仍然让人感到沉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村的发展事关80739万农民的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14.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口红利"及其成因 "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又称为"人口机会窗口"(Demographic Window of Opportunity),是指一国人口结构转变过程中,会形成一段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较轻的时期,经济由此获得额外的增长源泉被称为"人口红利".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人的生命周期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包括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而对一个国家来说,由于人口自然规律的作用和国家人口政策的引导,每个阶段的人口增长率高低会发生动态变化,从而导致劳动适龄人口和社会负担发生波动甚至较大波动,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只是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一个有利条件,能否转变为经济成果,依赖于劳动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只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应对“人口红利”枯竭的重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长富 《决策探索》2008,(18):68-69
自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城乡养老问题,尤其关注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2007年1月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比重从2000年的9.9%增长到16.0%。相关统计表明,我国9000万农村老人中约有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也是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44):30-31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年均增长2.5%,相比年均增长3%的目标,任务完成并不理想。“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有3项预期性指标未能完成,其中就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到2015年达到47%,增长4%,这样的话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超过工业占GDP的比重。这意味着到2015年,服务业将是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部门,届时中国将迎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这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报告明确指出,一定的经济增速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是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5年到2011年17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适龄人口比率和抚养率比率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劳动适龄人口比率,人口抚养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经过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适龄倒动人口比率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口抚养率比率成负相关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我国在人口红利上的优势也在逐渐减弱,有预测指出,我国的人口红利可能会在2030年前后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就意味着我国由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增长点已经不复存在,这就对我国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等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9,(16):28-29
根据近期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而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省市的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GDP的比例低于3.32%的全国标准.仅有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省区达到或高于3.32%。其中.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GDP的比例最高的为西藏自治区.比例最低的为山东省的1.34%。提高中央及各地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比例.从而达到年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已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