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南三省坡地区的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贵州地扪人文生态博物馆两座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政府机构、民间机构两种不同力量主导下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在实践过程中的异同,指出生态博物馆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各有特色和利弊,其建设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并对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龙晔生社长(以下简称龙):周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民族论坛的专访。这次您带队到湖南通道县上岩坪寨做田野调查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您和同学们自备凉席吃住在村里,与村民进行广泛交流,全方位观察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您能给我们谈谈当时为什么选取上岩坪寨作为田野调查点吗? 相似文献
3.
4.
“我在山顶吹哨子,三省人都听得见。”曾经,侗族猎人们这样自豪地说。
他们所说的山顶,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当地侗话叫做“弄三升”,即三省坡。这里是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侗族同胞共同的精神地标和“世外桃源”,也是侗族文化遗存保留最多、最完整和最具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6.
<正>1995年的夏天,我带着一班大学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访少数民族的村寨。几天的行程中,每天都是大雨连连。就在通过某一小镇后,不到半小时,身后就发生了山崩,我们无法回到县城住宿;只有继续往前走,希望绕个道还能够走回我们原来预定的路线。就在绕道行驶的一天中,我惊讶于眼前所见的一个个村寨中皆为木构建筑,多数的民居是三层楼设计,它们的共同特色就是下窄上宽,类似倒梯形的木结构。除此之外,每一个村 相似文献
7.
以“萨”文化为核心,以三省坡为中心 着力打造侗族文化“圣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萨"又叫"萨岁",即始祖母,她是侗族宗教信仰中至高无上的神。她的作用就是对内掌管生死祸福,消除灾难,对外驱妖逐邪,保境安民。侗族由于对"萨"的尊崇、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形成人们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诚实善 相似文献
8.
9.
邓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
侗族的礼俗对塑造侗家人真诚纯朴、热情好客的品格,对维系侗族社会和谐,发扬侗族礼俗文化,稳定地发展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研究侗族礼俗背后所具有的和谐意义,有助于人们认知、理解和诠释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也可以充分让世人认识侗人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0.
11.
从前,靖州飞山脚下的东南方,有一个大寨,寨上住着三百三十三户人家,种着三千三百三十三担山坡地。这里粮食富足,尤其是这里的山林中生产木耳,是难得的山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实在安乐。不料有一年,皇帝派来了一个县官,叫杜长南。他脖子生得又粗又短,脑壳又尖,心肠狠毒,一肚子坏水。他一上任,就派人到各寨,贴出了一张张告示,派捐派款。这天,又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道:“皇帝要木耳,每户一百斤;哪家没有交,就用人耳顶。”天啦!这怎么得了!每户要交一百斤木耳,全寨每年最多也只能收三千三百三十三斤,全都交了,也还差得远。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浅析侗族习惯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习惯法过去一直被侗族人民视为金科玉律,其自萌芽形成以来,存续至今,历经几千年的传承、积淀,蕴藏有太多的文化内涵,在长期维系侗族的生存、发展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与自己社会组织制度相适应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张勤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1)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众文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提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影响.地处偏远山区的侗民族审美文化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歌舞艺术、建筑、服饰、饮食文化都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理想.在当下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侗民族审美文化将相互促进、相互生成为生态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
<正>在春日暖阳里,听欧俊楼夫妇以舒缓柔和的语气,悠悠地讲述他们的婚姻、他们的家庭、他们的音乐,真的如沐春风。"假戏"结出了真姻缘这里山清,水秀,景美,人纯,歌甜。欧俊楼和杨焕英夫妇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头寨村。家乡巍峨的鼓楼,秀丽的风雨桥,醇厚的苦酒,动听的侗歌,优美的芦笙舞,伴随着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