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目前有几种观点,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对于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不仅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是解决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应当指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时期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即使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那么无论如何也不是对这种不平等的解决。这是因为,解决这种不平等只能是民族工作的任务,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而不是民族问题的实质。第二种观点认为,是解决民族间的差距问题。这样表述的漏洞在于,差距没有概念上的限制,不够明确。同时还可能引起歧义和误  相似文献   

2.
对民族、民族-国家、民族主义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民族、民族 -国家和民族主义的问题 ,首先需要对“民族”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民族”的定义有很多 ,我国目前对“民族”的定义可归为三种 :第一种是从种族角度对民族进行界定 ,第二种是通常被称为“国族”的民族定义 ,第三种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仅从种族角度对民族进行界定现在已比较少见 ,因为这样界定不切实际 ,显然 ,同为黄种人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绝对不会认为自己与对方属于同一个民族。对于“国族”的观点 ,郝时远认为 :“通俗地理解 ,一个民族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全体居民或全部享有该国国籍的人的总称。因此 ,将nati…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界在谈到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源时,一致认为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产物,意即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旧制度留给社会主义的遗产。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它不能全面地说明存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源。存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探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源,指出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而且也是现实的产物,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对民族工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 要断定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否完全是一种历史遗产,最佳的办法是把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这一社会现象量化,使其能够通过计算来确定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而后以新中国成立时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作为一个基点。假如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民族间事实上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与民族认同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运动中阶级、种族、性别等范畴的经验揭示:民族主义有可能成为一种隐含不平等权力关系的话语形式。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民族国家的同质性假设,因此要想实现个体在根本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满足民族主义的文化诉求,就必须在新的基础上重构民族认同。本文认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后殖民批评理论在重新构建独立的民族认同这个问题上提出的有关思路和策略。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后殖民批评理论本身的不完善性,而本土化语境会放大其理论缺陷,不仅使后殖民理论的本义遭到歪曲,且民族认同的内涵也会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 间题桑军11语言和民族马学良、戴庆夏16风俗习惯应否列为民族构成要素? —关于民族定义的一点看法 熊锡元115略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政策和实践 李宏烈21国营企业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作用间题孙青28事实上不平等是指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 —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 探讨之一杨文炬31关于“HAPO双HOCTb”一词和它的译法 何宏江37略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熊锡元41民族理论问题的几点探讨 王国栋48从实际出发,放宽政策,搞好边疆民族 地区商业体制的改革 —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情况调查 王若65…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世界民族主义问题仍然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花永兰的《当代世界民族主义论纲》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世纪末兴起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成因、特点、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民族主义问题做了论述。关于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目前人们讨论较多。徐则平的《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特殊功效-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争论说开去》认为,斯大林民族定义中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不应作为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应是构成民族的基本条件。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质和身份象征,在共同…  相似文献   

7.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和事实上平等的两重含义以及平等和不平等,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平等的关系等问题,我们在《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见《哲学研究》1983年第10期)和《民族之间事实上平等的性质问题》(见《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三期)两文中已经作了论述。由于平等与不平等、事实上的平等和不平等本来就是辩证的关系,应该辩证的理解,所以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以及实现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辩证途径等问题进行一些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怎样认识和对待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在多民族国家内的深入发展和全面胜利,对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最终胜利,都具有重大的和深远的意义。杨文炬同志针对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不同看法,发表了《事实上不平等是指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一文(载于《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阶段”论),提出深入研究和探讨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于该文的基本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商榷,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繁荣,这是我国民族理论界谈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曾被提到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的高度,认为是一个新课题。而将这一问题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联系起来,则多从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在短期内堆以解决的角度来认识。由此出发,近年来,不少同志认为既然在短期内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最好是“多做少提”,即多做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工作,少提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要提,就提“共同繁荣”即可以了。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同志一九五七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简称《讲话》)对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作了论述,指出在当时,“历史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与“民族认同”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主义开始在各国被激活,“民族认同”问题也就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对近30年来关于“民族”与“民族认同”研究的有关概念、英译、概念间的关系、基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就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今后研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邓演达民族主义思想属于典型的“外生刺激型”民族主义,其核心内容是“反抗帝国主义、谋求中国民族的自由独立”.其主要内容包括族裔型民族主义、集体化民族主义、承载民族主义的主体阶层和反对不平等的世界主义等四大内容.邓演达对民族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对理解后发展国家民族主义的特征和逻辑演进,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反思价...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族同化、民族融合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是民族学、民族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阶级社会中是否只存在民族同化、不存在民族融合,民族同化的内涵,强制同化与自然同化、自然融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笔者完全赞同列宁关于同化的论述,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同化概念除了暴行与不平等外,还包含有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破坏民族界限,消除民族差别,使各民族同化的趋势。同化是进步的社会现象。列宁的理论可以应用于认识中国阶级社会中民族同化现象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郎维伟  黄钰 《民族学刊》2019,10(6):78-82, 133
民族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基础性概念,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论述并不鲜见。但是,在国内研究民族主义的专著或论文中,某些作者习惯直接或间接引用——“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民族主义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两种类型,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把这一段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同论述或观点。根据这些作者提供的出处经核查和佐证证明为误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应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阅读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人们、阶级、政党对民族概念有不同认识和定义,并对它们的民族问题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中外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民族的定义必然影响到对民族问题的定义,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必然影响到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可以说,民族概念是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这是民族主义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已经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但是许久以来 ,绝大多数学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性预设 ,认定每一个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的同胞和本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 ;民族意识觉醒于殖民主义时代 ,其结果表现为民族主义。而很少有人对此进行理论考察。事实上 ,要想厘清民族主义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要想认清民族主义的基本属性 ,就不能回避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问题 ,因为它们决定了民族主义的基本特性。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熊锡元所著《民族理沦基础》一书,已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该书近十六万字,在体系方面有新的构思,共分绪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两种民族观;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平等;民族问题中三个敏感的因素;各民族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等八章,阐述了关于民族形成、民族和民族问题发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关于民族主义的涵义在什么是民族主义这个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尚需要讨论。 (一)有的同志把民族主义划归民族意识这个大概念,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意识,说具体些就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对本民族的偏爱。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民族主义并不属于民族意识范畴。民族意识是民族共同体对自身的存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直接反映,属于民族心理素质范畴。它主要是感性认识的东西,具有直观、不稳定、不系统等特性。而民族主义则更多的是民族共同体的间接反映。主要是理性认识的东西。具有抽象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族优惠政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以追求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为制定理念和最终目标.然而,我国目前客观存在的“汉—少”二元结构、部分汉族成员对优惠政策造成“逆向歧视”的不满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对优惠政策“污名化”效应的抵触等问题充分说明对我国民族优惠政策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民族优惠政策进行微调:以构建发展型民族福利体系为目标;以对“过程平等”的强调抵消“机会不平等”的消极作用;“两手”并进,共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