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北京四合院的空间美为主要论述对象,从形式美、科学美、秩序美三个方面来呈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有意味的形式”、“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美学原理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钟之成 《领导文萃》2006,(12):55-58
首访夏威夷江泽民主席于1997年10月26日上午9时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访问的第一站是夏威夷。夏威夷州州长卡耶塔诺夫妇、檀香山市市长哈里斯夫妇、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普里赫海军上将夫妇、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夫妇等各界人士200多人到机场迎接。晚上,夏威夷州州长卡耶塔诺和夫人在官邸为江泽民主席举行盛大欢迎宴会。州长官邸是从前夏威夷一个国王的宫殿,实际上是一所半敞开的庭院,地方虽不大,但很别致。宴会期间,外面马路上聚集了几十名“藏独”分子和所谓“人权”示威者,其中还有穿着中式服装的外国人。宴会开始后不久,约30来名示威者突破警戒…  相似文献   

3.
<正>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所,官员本人对此没有产权。如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等都是典型的官邸。与官邸相对应的自然就是私邸。官邸当然不同于私邸,绝大多数官邸都是免费入住的,即使收费也是象征性的。而私邸是官员跟老百姓一样在市场上购买的私人财产。  相似文献   

4.
语丝语录     
《决策探索》2011,(7):9-9
100年前5两黄金够买四合院,现在1公斤不够买半个厕所!如果你在100年前没买四合院,而保留5两黄金,那你今天将足一个穷人。——经济学家郎咸平不赞同“黄金保值”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管理科学文摘》2012,(30):26-26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属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总面积300.8公顷,园内现存的各式宫殿、园林古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园藏文物3万余件,古树名木1600余株,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也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人文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宣传展现颐和园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园林魅力,2011年初,颐和园与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颐和园》应用项目,三网融合即“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和手机通讯网”。  相似文献   

7.
去过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人,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这里的院门只有两座“墙垛垛”,它的上方空荡荡的,没有“拱顶”,令人难以相信这是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官邸”大门。那末这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城市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失去文化特色。北京拆掉了号称“华北第一道观”的东岳庙和大片大片的四合院,湖北襄樊市拆除了古城墙,浙江舟山定海古城被夷为平地……很多城市即使你第一次去,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样的楼宇,同样的道路,同样的街区,乃至同样的城市广场,呈现出“千城一面”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夜宿林园 28日晚7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警卫员、著名的“三龙一虎”陈龙、龙飞虎、舒光才等人,乘坐蒋介石派来的几辆小汽车,离开红岩村,沿着嘉陵江岸驶过沙坪坝,又沿着坡道拐来拐去,再穿过一个山洞,便来到蒋介石的官邸——林园。  相似文献   

10.
官邸制     
《办公室业务》2013,(11):14-1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官邸制”是一种官员的住房制度。它既是我国官员福利住房的一种传统,也是许多国家目前采用的官员住房制度。在国外,一定级别官员的官邸和私邸是严格区别的。私邸是官员跟老百姓一样在市场上购买的私人财产,官邸只能在任职期间居住,个人没有产权。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官邸制,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典型的福利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除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外,所有公务员都参加了住房制度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住房制度改革虽有重大突破,但同时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财富中国     
北京赢了; 我们出线了; 2001年金秋季节,我们结结实实地火了一把,收获了一把。而“入世”指日可待,又将使我们欣喜与振奋:从申奥、冲击世界杯到“入世”的成功与辉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在走向新世纪之时令世界瞩目的尊严和骄傲,我们清晰地听到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正生机勃发迈开伟大复兴步伐坚定而有力的脚步声。 如果说举办奥运会和冲击世界杯是参与“体育王国”的竞争,那么“入世”无疑是参与“经济世界”的竞争。“入世”意味着什么?“入世”将带给我们什么?本期专家论坛:《入世后…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探索实行官邸制。"一时,"官邸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一、官邸制的内涵特征所谓官邸制,指的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提供居住的住所的制度。官邸,即一定级别的重要官员在任职期间居住的住所。对于官邸,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官员任职期间,居住官邸;任职结束,离开官邸。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决策》2011,(9):48-50
“我们现在是服务型干部!要修路、要土地平整,要园林改造……只是这个‘服务型干部’的帽子并不好戴。”  相似文献   

14.
且慢"高攀"     
美国世贸大厦双子星座被劫机撞毁后,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扬言要建“世界第一高楼”。似乎,超高建筑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与现代化的标志。不信,请听有人在说,“到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也有摩天大楼,这将是北京的象征,将是我们的光荣。”“上海又要长高喽!”摩天大楼,真的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吗?  相似文献   

15.
正官邸制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场所,官员本人对此没有产权。官邸制的正向效应是多重的。对国家财政而言,由于官邸制的要义是"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官邸可以长期且持续地使用,无疑可以减少对官员住宅的财政支出;对官员而言,由于任期只能居住在官邸内,这种看得见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官员进行房产腐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北京”“莫斯科—北京”,50岁以上的同志大概都熟悉这首赞美中苏友好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老大哥”给了我们相当大的支持,在156个国家级项目中,大多有苏联专家的身影。那时中国人敬仰“老大哥”、尊重“老大哥”,以“老大哥”为楷模。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中国展厅里,我们看到一张发黄的1949年庆祝十月革命32周年的《天津日报》,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个大标题《黄敬市长号召虚心向苏联学习、苏代理总领事吉多夫莅会讲话》,消息旁边配有黄敬与吉多夫的照片。可见,当时中国人民对苏联是多…  相似文献   

17.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首相官邸主办的讲习班上说:“不论现在还是未来,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要超过我的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北京”经济圈是近两年的一个热门话题,起因于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主持完成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2001年10月11日,国家建设部组织评审通过了这个“大北京”规划)。“大北京”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把分属北京、天津与河北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地区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廊坊、沧州和石家庄的城市部分地区的城乡规划统筹进行研究。“大北京”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  相似文献   

19.
语丝语录     
100年前5两黄金够买四合院,现在1公斤不够买半个厕所!如果你在100年前没买四合院,而保留5两黄金,那你今天将是一个穷人。——经济学家郎咸平不赞同黄金保值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陈名胜 《决策探索》2014,(18):88-89
一“、官邸制”权力制约的新思路 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告诫世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正是因为权力的这一属性,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许多的先贤大哲就开始投身于权力制约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的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