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溪屏 《北方论丛》2007,1(3):116-119
马克思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区别和联系中,把人的类本质或人类的本质规定为劳动,人类和能被人所理解的自然,都在劳动中生成,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在劳动的基础上得到说明。由此,马克思创建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存在论,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性变革。人的类本质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它以生产力为表现形式,通过区域生产力和民族生产力两个阶段的发展,在人类生产力那里获得了完备的形态;而它内蕴于自身中的自由规定性,显现为人类生产力的自由维度;这一维度是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2.
冷梅 《兰州学刊》2006,1(3):14-16
马克思哲学自创立以来,不断遭到各种各样的误读与批评,致使马克思哲学以其非本来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马克思不得不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对马克思哲学的正确解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马克思生产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误读的分析,展示马克思生产概念所开启的存在论境域,揭示当今之生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把马克思海德格尔化。不可否认。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以自己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其理论相似性的背后存在思想的巨大差异。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和人的存在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改造,最终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海德格尔则通过其“思想的移居”,即从“意识”的逻辑演绎转向对“此在”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分析来领会存在的意义。只有深入二者的思想,才会看到他们对“存在”问题的不同诠释,才不会简单地以海德格尔解释马克恩。马克思不是谁,马克思就是马克思,这是我们实现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当代对话并由此推进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所必须清醒意识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消灭剥削 ,而社会主义现实中又存在剥削 ,这是否与社会主义本质构成矛盾。本文从本质的统一性和剥削的两面性相互作用、私营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和剥削的社会属性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并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与以往剥削制度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人是存在的而不是理性,更不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人是理性主义的思考方式的产物,在哲学史上的存在主义论述实质都是在描述人的存在本质。人的存在在现实科学中也能找到其时间性、偶然性、有限性的存在证据。  相似文献   

6.
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主张存在主义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海德格尔不同意萨特的看法,他认为萨特的观点遗忘了存在,依然是形而上学的。海德格尔相信,重要的是为存在之真理效力的人道,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阿多诺等则从本体论入手,揭示了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学术的批判发展中,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本质问题。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劳动的人,人类因劳动而存在,劳动赋予人做人的权利。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财富概念是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总结和哲学革命的前提,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存在,财富指示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可能性空间。财富的本质实现与劳动的本质实现相一致。财富是人类的直接自然界,是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根据,也是社会建筑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因此,我们要想从哲学上把握历史的运动,发现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的一致,就不能没有财富概念。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的人不能给人本质以正确的解答,原因在于其没有理解或掌握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实践需要,马克思实际上科学地阐明了人的类本质和具体人的本质问题。对于前者,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相对动物而言的,对这种本质他特别看重人的劳动方式;对于后者,马克思认为具体人(个人、群体)的本质是相对于具体人而言的,对这种本质他特别看重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其真谛蕴含着马克思基于不同实践需要而对人本质进行的这种双重定位。脱离实践定位事物本质的理论和方法,就容易导致对人、具体人界定不清,使其对人本质的理解与马克思对人本质的理解产生差异,也无法回答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人的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中,人的类本质是实践辩证法、人学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的统一,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它的肯定性规定使人成为现实的人,它的否定性促使人不断打破现实而实现自身.而社会本质主要是从肯定的方面来具体化人的类本质.把两者分割开来就达不到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完全理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既克服了以往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人的本质问题)理解的片面性,又揭示了人的本质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即人是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学者眼中,鲍德里亚自身的学术发展经历了从新马克思主义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转向,而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生产主义的批判和消费社会、拟像与仿真诸理论则成为中国学者讨论中国的消费主义和消费社会现象的理论武器.但是,这里存在着误读.鲍德里亚对生产主义的否定和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基于同一逻辑基础之上的;他选择象征交换理论超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其实并没有"走出马克思",是"接续"了马克思尚未展开的理论空间.因此,鲍德里亚的前后期思想具有许多的一致性.探讨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但对社会主义本质作过深刻的分析和明确的判断 ,他们从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中去研究社会主义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实现人类解放 ,使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这一点构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及其它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概括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一概括中没有提及公有制 ,是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特征而不是本质 ,这一观点也是与马克思的思想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儒学在宋代以理学的形式复兴,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最终完成了天理本体论体系的建立.朱熹建立的客观本体论,是一个包含诸多范畴的庞大的体系,然而朱熹的本体论体系却并非以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的.笔者从辨析其基本范畴的意义入手,将其散见于不同著作中关于本体论问题的观点耙疏整理为一个相对完整而具有内在逻辑的体系,以进一步加深对朱熹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对庄子美学的发明及其误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出版的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对庄子美学做了深度的发明,于奠定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开山地位厥功甚巨.徐氏把庄子美学诠解为中国艺术精神,企图在技的层面上与道会和,导致如下连续的困境:(1)把技外见道误读为技中见道,合乎常识然而却违异庄子本意;(2)引入现象学的纯粹意识以解读"心斋",将之定义为审美观照,成为技中见道说的反证;(3)把"天地精神"读作艺术精神,颠倒了庄子思想中自然对艺术的优先关系;以艺术取代审美,就无法在审美与自然的共通关系之中来为庄子美学作出定位.  相似文献   

17.
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开始于人类自觉审视人类自身并探究人的本质问题.鉴于以往在研究人本问题时,不论是基于唯心还是唯物视角得出的观点,都未能最终触及到人最根本的“创造资源”本质而存在缺憾.故从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出发,通过分析阐述人的本源性固有本质特征属性的最新观点,并借助人类独有的“生存本源性”固有本质特征属性这一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传承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和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将人的本质问题向前进一步发展并落实到“创造资源”的人类固有本质特征属性的概念中.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连云 《河北学刊》2003,23(4):59-65
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人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 ,是在劳动实践中自我创造与发展的 ;物质本体论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把实践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实践本体论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随着劳动工具的进步和劳动社会性的日益广泛 ,人的本质也在发展、丰富着。  相似文献   

19.
王海琴 《兰州学刊》2005,(5):101-103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在根本上是存在开显自身的一种方式.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有着鲜明的不同和深刻的联系.当今时代正处于现代技术控制的危险之中,对于这一关联的考察将指引我们走向一条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扼要地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思想,经典表述了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传统教科书和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序言》中“古代的”生产方式表征的就是奴隶社会。但是,通过大量研读马克思原著,我们发现,用“奴隶社会”来表达亚细亚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