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对策研究张丽华田晓伟李杰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经营,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它与冗员、社会负担一起,构成了压在国有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企业转机建制的改革阻力重重,使国有企业在转轨时期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战自败”的境地。一...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点。随着企业兼并破产的实施,企业裁减冗员和人员分流已成为必然趋势,由此而形成的大量富余人员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这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广东省劳动部门统计,1997年1-9月全省城镇的富余人员及下岗职工近80万人,预计今后两年的失业率仍将在2%左右。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搞活国有企业和最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一、再就业的障碍及其原因(一)下…  相似文献   

3.
职业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在职人员的社会表现,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O职业地位的差异对人们的影响尚且如此之大,那么职业的有无对人们的影响就自不待言了。1997年国家统计部门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调查显示的失业人数为WX)多万人。又推1997年多项大范围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下岗人员规模为城市职工总数的7%左右,据此推算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为1028万人,下岗人员已经再就业的约占1/2,这样,城镇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约占城镇职工总数的7.5%,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总数达到约1500万人。考虑到还有一部分困难企业处于发不出工资或…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有企业冗员是企业改革中的一大问题,无疑这是计划体制下的就业制度和庞大的人口压力造成的。国有企业要走出困境,减少企业冗员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条件。但是,减员就能增效,就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或者说减员和增效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显然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减员增效作为一个命题,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假设或前提条件:企业的产品必须是有市场的;企业的内部管理是良好的;企业的领导是有良知和责任的。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第三个假设或条件是最关键的。但是就是这个假设或条件是最令人担忧的。笔者所知的一个企…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二元用工现象。企业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城镇劳动者冗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却又成为进城农村劳动者的主要吸收者。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障碍促使城市社会中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交织运行。二元用工制度和双重劳动力市场使二元社会结构由城乡分隔变为城乡交织互错,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延缓了城镇劳动者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可能带来的社会振荡;另一方面却又为城市社会带来了新的隐忧,即城镇劳动者的优越感和乡村劳动者的相对被剥夺感同步增长,使社会不平等显性化,成为引发新的城市社会冲突的潜在根源。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企业文化[德]G·布鲁默1993年,尽管德国东部的生产有所发展,但德国社会总产值仍减少2%。德国的结构性经济危机正在急速加剧。今年冬季,登记的失业人数将高达4百万。日本经济虽也处在萧条时期,但没有发生结构性危机。总的来看,日本经济仍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寻求资本有效的过程。搞好资本运营,是实现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有效途径。一、黑龙江省在资本运营进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6个方面:思维定式障碍、旧习惯势力障碍、过度债务和沉重社会负担障碍。1.思维定式障碍集中表现为,有些人仍然坚持过去旧的国家社会主义模式,将国有企业看成是单一的商品经营者。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国家按计划下达的产值。企业领导者在生产经营观念上仍然局限于产品的生产经营范畴。社会主义的企业生产经营不存在资本运营问题。…  相似文献   

8.
过渡性失业保险方案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由于不能释放冗员造成的效益低下和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不足,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对潜在的矛盾。基于此,文章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承受力作为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作者在对我国传统就业体制、过渡时期就业体制变化作出分析后,将我国在过渡时期表现出来的失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为"体制性失业",并用合同理论对这一转变过程作了解释,借此提出了由国家划拨一部分国有资产充实失业保险基金,以使国有企业可以逐步释放冗员,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是当前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迫切的问题。本文拟从对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出发,谈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一、当前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花都市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企业职工由原来的“国家职工”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职工”,劳动者脱离了国家计划分配就业的“终身制”,有了自己的择业权。企业也不再由国家计划安排接收劳动力,而是根据企业需要录用职工,这对从宏观上调…  相似文献   

10.
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其对策衣长江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经营困难,活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是一个重要因素。减轻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负担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过剩劳动力转移:一个契约方法的解说李清均如果将现代厂商一个模型①作为解析当前国有企业劳动力冗员问题的分析工具,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将因“人浮于事”导致的生产低效率等问题归结为“过剩劳动力如何有效地转移”?基于此,本文将运用契约方法,试图探索其间可...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及启示武汉大学彭晓峰孙海容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其国有企业成功地实施了民营化,成果为世人瞩目。日本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政企不分,资产负债率过高,人事负担较重以及经营缺乏效率等,与我国国有企业相类似。因此,研究剖析日本国...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探讨崔秀芬高云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负债过重的问题,负债率高达70%~80%,其中不良债务高达20%以上,过度的债务负担,使企业陷入了“债务—亏损—债务”的怪圈。尽管国有经济占用了全社会2/3的资源投入,但对总资产增加额贡献仅...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下岗职工素质 加快再就业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下岗职工素质加快再就业步伐张洪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企业纷纷破产或被兼并,城镇下岗职工人数逐年剧增,因而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在...  相似文献   

15.
如今国有企业是各国经济中普遍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但是研究国有企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国有企业”本身的概念不清。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单位。如果按这一说法把“最大化”作为标准,很显然会把一大批公认的国有企业排除于外,因为多数的国有企业都不可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更准确地说,它们的基本目标主要在于社会效益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国家把国有企业称作“现业”、“事业”、(Undertaking)和“政府服务”(GovernmentService),以示与私入企业相…  相似文献   

16.
刘鹏 《社会工作》2008,(9):16-16
3月3日,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布了《重庆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广泛收集意见。该《办法》做了“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暂住地3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主动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流动人口登记站(点)申报暂住登记”,“企业不得招收未申报登记的流动人口”等规定。(3月4日《重庆晨报》)  相似文献   

17.
《今日辽宁》2014,(5):7-7
一季度,葫芦岛市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110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控制在3.8%以内。  相似文献   

18.
民营化,顾名思义,是指国有企业从国有国营转向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以此造成对国有企业已形成的僵化运行机制的冲击,促成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创新。80年代,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以电信事业为例)的实践,作为国企民营化的“范本”迅速改变了国企产权配置方式和运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率先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广州市已经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国有经济体系。据1996年的普查表明,在全市的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2499亿元中,国有企业占了60%(达1502亿元)。1997年末,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为895.6亿元,其中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价423.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的38%和42%。由此可见,在全市的51200多家企业中,国有企业虽然只有4409家(…  相似文献   

20.
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社会保障赵永臣,吴荣生,车福祥目前.离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及破产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失业保险,成为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我们就此作以如下探讨。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职工生老病退等一系列问题都由企业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