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这样两个因素。艺术美是由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地结合而构成的。在艺术美中,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黑格尔说:“只有内容与形式都须得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黑格尔《小逻辑》第287页,三联书店版)“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87页)  相似文献   

2.
(一) 文艺作品的艺术美,应该包含内容与形式这两个因素。艺术美是文艺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吻合无间的结合,在艺术美中,内容美与形式美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当内容美不具备时,形式美的存在就成为徒然的无意义的了,单纯的形式美不能构成艺术美,反之,单纯的内容美也不能构成艺术美。但是,艺术美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并非是一半对一半的平分对等的关系,在某些情形  相似文献   

3.
艾青作为由绘画转向诗歌的诗人,绘画影响了他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抗战时期,他娴熟地把色彩和线条运用于诗歌创作,突出了色彩美和构图美。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农人的后裔”,他诗中的色彩和线条饱含了他对祖国的深情,闪耀着朴素的光泽。  相似文献   

4.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美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传统美学中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作出的,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最大的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依据审美关系生成性质,应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彭建玲 《学术探索》2014,(12):118-123
《黄帝内经》虽是一部中医著作,然书中所阐述的医理、医术让读者觉得形象逼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探究其语言表达艺术,我们可以看到,此书之所以成为传世佳作,除医学特色外,语言表达之艺术美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从修辞角度分析:大量的对偶修辞格的应用使句子具有整齐而变化之美,强化了语言的感染力;排比辞格的应用音韵和谐,整齐流畅,对偶与排比辞格的应用构成了行文“整齐的美”;而拟人手法的高超应用更可谓传神之笔,创造了一种气韵生动的“文面之美”,使读者惊叹作者造语的艺术,此二者构成《黄帝内经》语言的“形式美”。而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则构成了这部著作的“层次美”。  相似文献   

6.
苏轼对艺术价值的看法,与其人生哲学相联系,强调艺术的审美价值。苏轼对审美享受的看法,一是强调“适意”,即在审美欣赏中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和审美主体的主观因素的和谐一致,在审美创造中审美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艺术表现的自由结合;二是主张“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其核心是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享受中的能动作用。苏轼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的统一,其所概括的统一形态主要有“常形之美”、“形神之美”、“常理之美”三种。苏轼强调“意”与自然的统一,并探讨了统一的过程,提出了“性与画会”及“境与意会”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1.环境整体与环境中的个体。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系统,它不等于环境中的个体的简单相加。所以我们研究的“环境美”,不是个体建筑的美。我们要提高环境的审美功能,就是要创造一个美的环境,而不是用艺术去美化环境,使环境带有“艺术性”。2.继承传统面向现代化。人对环境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都是在一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都带上本民族的特色。割断了历史,抛掉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摆脱一切既成的模式、程式、形式,便不会有任何美。所以,对于艺术越是民族的越成为整个世界的。只有形式美的一些普遍法则具有跨越一切民族、阶级和时代界限的超稳定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出现,包括建筑物在内的一切高技术产品的民族形式必将趋向淡化。  相似文献   

8.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的一些基本规律诸如整体观察、形体结构、解剖、透视、明暗线条等,是画各画种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本文就如何掌握素描艺术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谈一点看法.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和普通实际生活中的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典型的特点.艺术美来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美的反映,它不仅能加深人们对现实中的美的感受和领会,而且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好的艺术作品,它可以感染人,激励人奋发向上,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活中的美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水美是自然美中的一部分,有时可合称自然山水美。它与社会美同属现实美,有别于艺术美。本文从现实美内部两个不完全相同的层次,谈谈旅游中欣赏山水美与欣赏社会美的异同。一、就审美对象相比较,旅游中欣赏山水美偏于形式,而社会美的欣赏,则偏于内容。任何种类的美,都有其不同的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因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而统一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之中。但是,社会美偏重于内容,如人的美的内在精神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0.
对于阳明诗歌,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多关注其与阳明心学思想之间的联系。然而,在阳明创作的诗歌中,与其心学有关的作品仅占其全部诗歌的小部分。因此,仅将阳明诗歌定位为其心学思想的艺术表达,并不能全面地反映阳明诗歌的真实面貌。实际上,阳明诗歌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蕴含着三个向度的艺术美,即与心学思想无关的禅意美、诗歌辞藻上的语言美以及对仗工整与韵律和谐的形式美。与以往通过心学诠释阳明诗歌的路径不同,文章着力对阳明诗歌禅意美、语言美与形式美的揭示,较为全面呈现了阳明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美学家断言:美是—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自然也不例外。这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然而数学美与美的社会形态之一的艺术美不同,艺术美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再现生活中的美,而数学美则是数学本身所具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报告文学展示出一幅璀灿夺目的金题玉躞,一条艺术追求和美学探索的轨迹.本文试图在寻找它的艺术探索轨迹的曲线中,去把握其宏观的美学特征。(一)新时期报告文学,以紧紧地拥抱生活、展示生活中的美及揭示美的生活为“经”;以内在的艺术美的追求,不断地趋于艺术的自觉意识和开拓艺术的新天地为“纬”,交  相似文献   

13.
<正> 朱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知名诗人,也是艺术美的辛勤探索者。他虽然不是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但他那些闪烁着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光彩的见解却是值得重视的。三十年代初,曾有人说朱湘的新诗美学是“为艺术而艺术”,称他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后来,有的研究者也认为他的文艺观是唯美主义的。应该承认,朱湘曾受过唯美主义的一定熏染,也说过文学要表现“自我”这类话,并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参与过新诗形式运动的倡导,强调过诗的形式美的重要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他的美学倾向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就是唯美主义。对此,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审视美术欣赏,有借助于学生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视觉对艺术美中的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欣赏.本文所谈的观点正是美术欣赏的特殊性决定的--让学生在他人(主要是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享受美术欣赏学习的趣,领悟欣赏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其艺术美论独到而义深刻.他主张艺术家要洞察真理,要有心灵美和人格美,要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提出了艺术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这一重要美学观点;注重艺术题材的真善美和艺术结构的有机统一;倡导以美的方式,通过理想化,创造出整体美来.其艺术美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古希腊哲人开始,人们便触及到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问题,但对艺术美与自然美在价值高低上作出比较,实际上很难得出最后的结论.为此,后来出现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生活美)的说法,其实并非一个科学的命题.艺术美与自然美作为不同性质和形态的美,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谁“高于”或者“低于”谁,而是“不同而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诗中有画"虽然使闻一多的诗歌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审美效应,但是二者的过度混界也给诗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斫伤.首先,进入诗歌的色彩是附丽于情绪的,情绪的隐遁也必然带来诗情的隐遁.其次,色彩的使用也须适度,由浓丽而达到浓缛同样会使繁复堆砌的色彩和线条遮蔽了艺术美感.此外,文学的工具较之绘画的色彩和线条更富于精神性,因此,诗歌借文字来捕捉精魂的神通是绘画所不及的.通过重新解读<秋色>,有助于探讨诗与画的界限与适度.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根本特征是“美”。以“丑”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艺术”的异化,不足以撼动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美依据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呈现为“艺术题材的美”与“艺术创造的美”。“艺术题材的美”参与了艺术作品美的构成,但由于艺术媒介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不同,故造型艺术反映丑的题材受到更多的限制,作为观念艺术的文学在反映丑的题材时可以有更大的范围。真正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决定艺术作品所以美的关键是“艺术创造的美”。这种美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艺术形象的逼真美,二是艺术形象的主观美,三是艺术媒介的形式美。艺术创造的美使美的艺术在反映现实题材时获得了不受美丑严格束缚的广阔空间,艺术作品既可以因美丽地描写了美的现实题材而美上加美,也可以因美丽地描绘了丑陋的题材而化丑为美、丑中有美。  相似文献   

19.
艺术形式美的问题,近年来颇引起不少学者的注目,于培杰的新著《论艺术形式美》,便一定程度地拓宽和开掘了这一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该书的著者凭着对艺术形式诸门类研究现状的真切把握,对这一领域中的一些薄弱地带作了尝试性的挖潜。如果说西方美学的媲祖毕达哥拉斯学派对音乐中的数的关系进行过最初的思考,那么其后继者请如荷迦兹、鲁道夫·阿思海姆等大都侧重于对视觉形象形式(如形体,色彩等)的分析,先辈们在这方面探讨上的偏好,恰恰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语言特点也是服务于这种特殊的文体的,它既具有文学性,又不拘泥于文学性,既有自身的使用常规,又追求丰富的艺术美感.散文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朴素的自然美、优雅的诗意美、跳跃的音乐美、绚丽的色彩美、深远的哲理美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