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二十一所高等院校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同志协作编写,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底以来陆续发行问世。这套书暂行编到建国三十五周年,计有十一卷近六百万字,建国后十七年分为四卷,“文革”期间二卷,新时期部分五卷。该书现已出版六卷,明年可以出齐。 这是一套卓具特色的书,它填补了我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新时期以来,已经出版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规模宏大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它们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但深感缺憾的是,对于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所出现的某些  相似文献   

2.
2009年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清实录·新疆资料辑录》丛书(共12册)。该丛书从《清实录》中辑录并整理订补了有清一代十朝关于新疆的重要资料,涉及清代新疆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方面,为研究清代新疆历史所必备,该丛书一经面世,就受到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相似文献   

3.
将《八五年后小说研究》开成一门选修课,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校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只述及截止于八六年的文学态势,而当代文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又产生了大量的新作家、新作品、新思潮,对此,关心当代文学的同学都渴望系统地了解。这样,我便开设了这门选修课,将我研究近年文学新潮的心得作些系统的整理,与同学们交流。众所周知,八五年以后,文学新潮迭起: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文学、新生代文学、后现代主义……都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同学们应该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我更觉得:研究文学现象,人云亦云是很难找到自…  相似文献   

4.
<正> 孔范今教授,1942年生于古城曲阜,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孔教授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先后出版有《柳青创作论》(与人合作)、《悖论与选择》等专著,编注了《鲁迅选集·小说散文卷》,主编出版了大型丛书《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4卷14册,800余万字)。发表了一系列在全国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论文。开设的课程除基础课外,还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中国现代文学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当代文学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学科。由此,在研究方法上,很自然地带来了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当代文学的开放性,第二是当代文学批评的严肃性。我们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绪论》中有这样的话:“我国当代文学,尽管还很年轻,但它是发展中的生气勃勃的革命文学,它不仅说明着我国文学的现在,而且还昭示着我国文学的未来,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希望所在。可以说,每个民族的文学发展的新水平,都是由它的当代文学来体现的。已有的水平只能说明过去,希望永远在未  相似文献   

6.
<正> 1991年12月24至27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南国花城广州召.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大会的中心议题“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沦.学会会长,八十高龄的老作家姚雪垠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结合自己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的创作,做了弘杨民族文化的讲话.香港作家曾敏之也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讲述了港台文学的现状.与会者就有关当代文学与民族传统、当代文学与社会变革、当代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台港澳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藏当代文学以其与众不同的区域文化为基调,汲取多方文学资源,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70多年来,西藏当代文学在题材、主题、视角、立场、风格、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多种面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构成,这不仅对西藏当代文学本身意义深远,对中国文学版图的重构和中国文学多样化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西藏当代文学教程》在历史与文类的双重线索中展现西藏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西藏当代文学的成就。教程结构清晰、通俗易懂,不仅为初学西藏当代文学者提供了便捷,更为西藏当代文学研究和传播开拓了途径,也为中国区域文学和多民族文学教育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粤风》是清代学者李调元编辑的一个民歌专集,于乾隆四十七年纳入《函海》初次刊行。它的问世,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我国古代民歌的发展,大体可以划为三大时期,即诗经民歌时期、乐府民歌时期和明清民歌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民歌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从明代起,人们开始摆脱儒家传统文艺观的束缚,从多方面高度评价民歌,并开始了个人大量采集编纂民歌专集的工作,出现了象金台鲁氏刊行的《四季五更驻云飞》、《赛赛驻云飞》,冯梦龙的《山歌》、《挂枝儿》以及醉月子的《吴歌》等专集。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上述专集都仍然只是采集汉族民歌的话,那么,清代李调元《粤风》的问世,就把这个局面打破了。《粤风》全书四卷,卷一收粤歌二十九题四十九首,附蛋歌三首,沐浴歌一首;卷二收瑶歌二十首,又瑶人布刀歌一首;卷三苗歌答唱二十二首,又苗人扇歌七首、担歌一首;卷四收壮歌八首。全书共收各族民歌一百一  相似文献   

9.
198 5年 5月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上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提出了整合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观念“2 0世纪中国文学”,以后他们又在《文学评论》1985年第 5期以《论“2 0世纪中国文学”》为题发表文章 ,在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主流话语”。从 5 0年代初到“文革”前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附庸政治、实录式的研究居多。粉碎“四人帮”以后 ,当代文学史研究进入拨乱反正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但这时的当代文学史研究 ,陈陈相因者多 ,有创意的学术著作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文学媒介高度发达,文学作品数量与日俱增。面对数量庞大的文学文本,具有展示典范、钩沉遗珠、呈现时代与编者文学观点的文学选本,就成了介入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有效途径。当代文学选本的理论研究表明文学选本的操作类似一种权力运作,涉及谁来选、怎么选、选什么这样一个包含了吸纳与排除的权力斗争过程;当代文学选本的历史研究则探讨了选本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关系;当代文学选本的应用研究将选本置于文学史的语境之下,重点关注文学选本对文学认知、文学形象以及文学书写的影响。进一步整理、探讨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的价值与功用,是当下文学研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文学”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 ,是整个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 ,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刘克宽先生的新著《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 ,给当代文学研究带来诸多宝贵启示。“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强的政治性 ,所以对“十七年文学”的考察 ,必然要放置在总体化的政治语境中去理解。如果仅仅关注所谓非政治性的文学性 ,那么我们就会在丰富的当代文学话语实践的历史面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贫乏。我们看到本书作者充分尊重文学发展的历史客观事实 ,正是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作为考察“十七年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视角。由于…  相似文献   

12.
谭梅 《江汉论坛》2014,(6):80-82
正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性别的维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有关文学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构成了当代学界一个广受瞩目的问题。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盛英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常彬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康正果的《女权主义与文学》、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戴锦华的《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王绯的《空前之迹》等等学  相似文献   

13.
从人学的角度梳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比一般的思潮描述更系统清晰 ,从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的角度来看 ,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如下阶段 :50— 70年代中期 ,对应政治性 (神性 )的人 ;70年代末— 80年代中期 ,对应的是真善美的人 ;先锋文学着意描铸非理性的、假丑恶的人 ;新写实文学中充斥着日常生活中的俗人 ;90年代至今的文学则对应了感性的、欲望的人。文学中的人学 ,其实就是美学的直接体现 ,有什么样的人学 ,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对应的美学。当代文学中审美标准的变化与对人的认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浙江省的文学创作百花争妍,尤其是诗歌、戏曲和报告文学,在全国创作大势中的地位日见上升,引人注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密切注意全省创作状况,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先后主持编写了《浙江新文坛概观》(1979年——1983年卷)和《当代浙江文学概观》(1984年——1985年卷)两书。前者于去年年初出书,颇受好评,可惜因内部印行,外界较难得到。后者终于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 就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来说,这样全面、完整地反映一个省的文学创作现状的著作,还是第一本。《概观》及时总结创作经验,无疑对繁荣创作有促进作用。同时还为社会提供了资料储备。其意义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5.
本篇论文探讨现代华文文学作品在法国经典化(canonisation)的过程。首先从相关的人物与体制着手,一一检视两者如何相互作用,而赋予了某些作品"经典"(classiques)的地位:就教育系统来说,本文述及教科书、教师资格竞试必读书单和学术著作的影响;就出版面向来说,出版社特别重视某些作品,提供数个重译版本或将它们纳入具有威望的丛书之中,乃作品经典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字典和百科全书同时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从布迪厄式的观点出发,本文考察了参与某些作者经典化过程的不同权威立场,诸如汉学家、媒体、文学奖评审及文学经纪人,并思索了中国与法国双方对华文经典的认定,是否有值得注意的差异。论文最后一部分转向台湾文学在法国出版界的现况:台湾文学尚处于边缘的地位,使其至今仍不受潮流效应所囿。文末介绍了由笔者与其他两名学者共同主编的Lettres tawanaises(《台湾文学》)丛书的创立原则。本丛书是目前在法国唯一一套专门引介台湾文学的丛书。  相似文献   

16.
王伟在《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12期撰文《再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向外转"》(以下简称"王文"),就我对张光芒发表在《文艺争鸣》2012年第2期上《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以下简称"张文")商榷问题进行了反驳,认为我对张文存在着误读和扭曲。通读全文,笔者认为王文在文学理解上存在着诸多"非文学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时代、文学批评与理论建构等问题上,从而对我所主张的"个体化世界建构"观点充满了误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支克坚教授的《冯雪峰论》《胡风论》《周扬论》三部学术专著的独特价值和学术贡献做了较系统的评论。指出,“三论”以历史“中间物”的宏阔视野和学术理念,对冯雪峰、胡风、周扬及其文艺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独特地位、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理解及其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得失等进行了科学的富有创见性的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新颖深刻的结论,并自然构成了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三论”是重新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解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三个独特文本,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和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文学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爱情只是文学绚丽多姿的主题之一。由于它与人生关系异常密切,因此爱情问题常常为作家和读者所注目。在我国文学史上,爱情文学源远流长。早在两三千年之前,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异常优美的爱情诗。这之后,爱情文学在民间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继之而来的是唐传奇,它以叙事文学的形式,为爱情文学打开了新局面。以抒情为主的唐宋诗词也有咏爱情的名篇。但真正为爱情文学开拓新天地的是元杂剧、明清传说和小说。在灿若云霞的元明清文学中,《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浣纱记》、《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更是广为传诵的。“五四”之后,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中,写爱情题材的也不乏佳作,如《家》、《青春之歌》等,而鲁迅的《伤逝》,则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意义。我国爱情文学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许多名篇经久不衰,至今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并给人们以教育和美的享受。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思想意义、创作倾向和艺术经验,对当代同类主题的文学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收入桂林抗战时期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人物、作品、论著、报刊、社团、文艺活动的条目1900多条,全书65万字,是研究抗战文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早在198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就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收集整理桂林抗战文艺资料,先后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等研究资料专集,为编撰《辞典》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见,《辞典》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的出版是黑龙江区域文化建设史上的盛举,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次强力充实.其盘点黑龙江文学实绩,标定北大荒精神内涵,最终确认这方水土为汉语文学重要的栖息地,极大地完善了黑龙江文学的理论体系,对本土阅读和创作具有深远的认识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