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地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当代,“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邓小平这里所说的先进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法,决不单单是指纯技术层面的,还包括“资” 与“社” 生产关系一般性、市场运行机制共同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价值规律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经济交往、经济合作、经济竞争规律的相同性。这就有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社” 向发达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活运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在相互依赖、相互吸收、相互利用中各自求得发展,构成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根本对立,界限分明,不容混淆.社会主义最终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当前“一球两制”的态势下和世界经济趋向国际化的条件下.各国之间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形成世界性生产体系和销售市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双方特别在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只有在斗争中注意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不大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就不能尽快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依赖的矛盾同一性,正确地加以处理和运用,使之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方面发挥作用,在当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任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决策:“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重大决策,既适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又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讲话所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为此,必须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些成功经验,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这—思想,是值得我们认真贯彻的。本文即想在这个问题上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并把它作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来遵循,以这个“原则”来区分姓“社”和姓“资”。这在理论上是一个误解。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在经济运行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机制的状况,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胡承槐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实践向现实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之所以存在、发展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学依据和伦理道义上的客观依据。为此,社会主义社会就需建立一整套有自己独...  相似文献   

8.
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各项工作的主题.改革要升温,开放要扩大,发展要加速,这已为学术理论界普遍关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指明了方向. 今年初,小平同志在深圳等地的谈话,阐明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诸如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也片面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要敢试、敢闯、敢冒风险;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三个是否有利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  相似文献   

9.
一、邓小平发展战略目标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发展战略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这些财富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支配这些财富的前提条件是剥削与压迫,它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一极是占有大量财富的少数剥削者,另一级是贫困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要在消灭剥削压迫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产…  相似文献   

10.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也不能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依存和联结”,才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局部的人性化的改善,才使资本主义在危机爆发时得以喘过气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因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依存和联结”现象,而坚信市场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达到对社会主义国家“不战而胜”的目的而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球攻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渗透,企图以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和科技水平的暂时优势,压倒和取代社会主义,以赢得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胜利”.这场特殊战争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主要战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交锋和拼搏,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尖锐、复杂.而且这种对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广泛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问题的研究,其中,哈贝马斯和勃兰特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哈贝马斯从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组织原则及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了冠以“合法性危机”之称的当代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而勃兰特则用“工业社会”指称资本主义社会,用工业化浪潮导致的生态危机置换当代资本主义危机。虽然他们的危机理论都是从医治当代资本主义病症愿望出发提出来的,但仍然有着深度和力度上的差别。相比较而言,哈贝马斯的分析更切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因而,他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危机论”要比勃兰特的“生态危机论”明显来得言近旨远。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历史命运巫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发现:经济制度姓“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G—W—G’即资本带来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全部秘密,社会大厦的整个地基就在这里。这个秘密曾令早期资本主义世界骚动不安。那时,资...  相似文献   

14.
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深化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试行股份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继续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股份制是公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形式关于股份制姓“资”姓“社”,能不能搞的问题,曾经在我国引起一场争论。邓小平针对这一问题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信息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为什么还要 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既不姓“社”也不姓“资”,是针对一种传统的观念而言的,即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把计划经济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际上,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价值创造问题上,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劳动创造价值,二是“要素”或“资源”创造价值。这是处于经济矛盾中对立双方不同的视角所决定的。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利益和意识,后者体现的是非劳动的统治者的利益和意识。   值得探讨的是被“要素价值论”或“资源价值论”纳入其中,并与劳动相分别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它们实则都是劳动的内容,而非劳动之外的独立“要素”或“资源”。   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历史依据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提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尖锐对立的社会制度,但这种对立并不能改变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身轨道。社会主义不能“无中生有”,它必须继承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文明成果,才能进一步创造…  相似文献   

18.
按照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要正确看待私营经济,既不要有“恐资病”,也不要犯“崇资病”。私营经济成份姓“资”不姓“社”,判断依据不要把改革开放成败标准和经济成份性质标准混同,市场主体和社会经济基础混同。私营经济的补充地位不能单纯看数量比重,要在不同产业领域有所差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同公有制企业一样要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展,不能靠政府“优惠”生存。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同一的“趋同论”或两种经济制度“融合论”,这是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资产阶级比较经济学家荷兰的丁伯根等人提出的,到七十年代初期就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思潮.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永存论的翻版.在我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幌子,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然提出“两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经济上有着趋同的条件和倾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大而日益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必然要吸取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来充实发展自己的经济;资本主义则引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式,来修补矫正日益失灵的经济妙方、诊断治疗带有疾病的肌体.两大对立社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共同因素牵引下,出对立发展到吸收发展,最后达到经济上的趋同和一致.”①他们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一种经济趋同之势”②,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新创造,而是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里贩来的旧货.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再一次指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这样就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过去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的观念,指出商品经济不姓“资”。这在理论上是一次大胆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邓小平同志又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分开来,指出市场经济不姓“资”,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