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王晓玲 《城市》2016,(5):21-28
以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特征的“新东北现象”是东北城市深层次问题的集中体现.只有东北城市全面转型,才能逐步化解潜在危机,使东北城市免于陷入衰退,对东北城市转型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价也就成为必须.已有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城市转型并不完全适用.东北城市转型指标体系重在评价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创新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三者是东北城市转型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东北在建国初期是国家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主要实施地,担当着国家在落后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重工业体系的重任,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成为共和国的骄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却呈现出诸多不适应症状,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北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振兴东北这一基本国策的提出,为"东北现象"的破解迎来了曙光.国家在东北实施优惠政策,围绕传统的优势产业启动了100个项目,总投资610亿元,这些无疑是东北振兴的强劲助推力.但是,东北的振兴不能仅仅是产业的振兴,还要大力发展东北的城市,加强东北城市的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是国家发展所需的重要能源之一。近代东北煤炭资源丰富,日本侵略者经过长期调查,在"九一八"事变后大行掠夺之实。"满炭"系统是伪满时期操控东北煤炭资源开采、冶炼、销售的垄断组织。这一时期,东北大部分的煤炭资源经"满炭"之手被日本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4.
王晓玲 《城市》2005,(2):13-15
东北在建国初期是国家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主要实施地,担当着国家在落后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重工业体系的重任,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成为共和国的骄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却呈现出诸多不适应症状,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北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振兴东北这一基本国策的提出,为“东北现象”的破解迎来了曙光。国家在东北实施优惠政策,围绕传统的优势产业启动了100个项目,总投资610亿元,这些无疑是东北振兴的强劲助推力。但是,东北的振兴不…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动力和源泉,只有重视人才培养才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英语这一世界性通用语言在人与人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注该类人群的英语能力,可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也可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吉林省本科以上在职人员的英语能力普遍不高,并且存在英语损耗的现象,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人们对流行元素的喜爱,东北方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它的流行与广泛很大程度得益于影视剧的发展。方言影视剧的出现,为东北方言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本论文会从三个大板块来分析,首先是就目前的东北方言热现象来看影视剧中的东北方言。其次是通过影视剧中东北方言的运用来分析东北方言的特点。最后是对东北方言在影视剧中运用的现象及以后的发展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当前影视剧中东北方言的运用情况来分析总结东北话与影视剧相互促进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东北话目前运用的现象来阐述东北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东北,喜欢东北。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对该地域的社会,经济及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东北地域文化是由东北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制度范式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青年影响最大的是东北的农业文化和计划经济文化。东北地域文化的先天不足和缺失,是制约东北经济与东北青年发展的一大障碍。只有重塑东北地域文化,弘扬创业文化,构建良性互动的新东北地域文化,东北人才有希望,东北青年才能发展,东北经济才会振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滇东北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为主要探索内容,对芦笙这一富有苗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器乐进行了扼要介绍、对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人王杰锋的调查、对滇东北苗族芦笙传承现状、制作技及在芦笙舞蹈中的运用。笔者期望通过本文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滇东北苗族芦笙,使芦笙这一传统民族器乐能够长久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现象中有诸多是运用动物隐喻的形式来完成的,借用了动物形象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气息。通过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被引用到东北的方言中,在东北方言中出现频率高的动物基本有虎、鹿、熊、狗、狼以及包括鹰在内的各种鸟类,不难发现,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即与东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以萨满文化为代表的东北民间神话中具有代表性的图腾形象。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现象,表面上是语言现象,其实是深厚的东北文化的表层体现,是起源于萨满文化的神话体系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东北文化影响深远的神话故事的考察分析,总结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动物隐喻类型、隐喻意义及语义路径来源。  相似文献   

10.
"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在赣东北这片红土地上,赣东北供电公司广大员工以"优质服务满意工程—2008和谐行动和金牌服务迎奥运"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倾心打造国网品牌,奏响了美丽动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11.
东北石油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东北石油大学的国际化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同国内领先的高校比较国际化程度还很低,本文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所处的国际环境进行研究,深入剖析东北石油大学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和不足,给出了东北石油大学国际化的分析,为更好的推进东北石油大学国际化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动画创作是文化创作的一种,文章以东北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东北地域文化资源在动画创作中的价值,以及东北地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体现,以期创造出具有东北文化底蕴的动画作品,使动画作品成为传承和传播东北文化的载体,使动画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贤 《老年世界》2011,(6):10-13
1948年,当漫山遍野的香山红叶染红了大半座北平城的时候,东北战场传来一个于国民政府而言石破天惊的噩耗:锦州失守,守军范汉杰部被全歼,这就意味着东北通往华北的大门被紧紧关上了。  相似文献   

14.
赵本山春晚小品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东北方言热的出现。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的使用为其小品增色颇多,主要表现在小品语言对东北方言语音、词汇、句法的纯熟使用上。从语音使用角度看,平翘舌不分,说话常带儿化音,声母"r"读成"y"是典型现象,这使得表达变得俏皮、可爱,富有幽默感;从词汇角度看,词语表达直接是最大的特色,跟对方关系好,说话就特别亲切,称呼对方为"大哥、大姐",跟对方关系不好,说话就夹枪带棒,讽刺力极强,体现东北人的直爽与豪放。感叹词使用是一特点。感叹词依赖于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感情。亲属称谓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能显现东北方言的亲切与朴实。单音节词"整"在东北方言的不同语境中具有多个意义,丰富了语言的内容;语法角度的形容词重叠使用也颇具特色。AABB重叠式的形容词读起来节奏感强,也易于被观众所记住。  相似文献   

15.
小品牌闯进大市场,欲与强者争高下 沈阳,东北重镇,东北地区的主要重工业城市之一,东北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枢纽,也是东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是外埠企业及产品攻打辽宁市场甚至东北市场的必争要塞。由于沈阳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相对而言,城市的轻工业水平不算发达,所以每年城市的消费零售总额在数千亿以  相似文献   

16.
流人是东北文化发展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东北流人文化一直是东北文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部分,在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东北流人文化研究已取得不俗的成绩。在旅游文化日渐盛行的当下,以流人文化为核心开发东北的旅游资源,是展现东北特色地域文化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唐宝民 《职业》2012,(1):58
美国一家打印机公司的中国分公司准备招聘一名区域销售经理,负责东北区域的销售工作。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3个人进入了考核环节。这3个人中,将有1人胜出,成为中国分公司东北区域的销售经理。  相似文献   

18.
邓贤 《中外书摘》2010,(10):69-72
蒋介石批准偷袭西柏坡的计划 1948年,当漫山遍野的香山红叶终于染红了大半座北平城的时候,东北战场传来一个于国民政府而言石破天惊的噩耗:锦州失守,守军范汉杰部被全歼,这就意味着东北通往华北的大门被紧紧关上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东北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东北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扶持力度不够、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优化东北农村教育财政体制,是为广大农村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关键。通过比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分配机制、建立专项补贴等一系列建议,以促进我国东北农村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日本殖民者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战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集中于中共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活动以及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日本殖民者的调查内容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的史实。这些调查内容的立足点是为日本殖民者制定侵略政策服务,体现了殖民性和侵略性,现在已经成为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国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