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同顺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2,(2)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又名宏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他出生于南朝士族世家。远祖陶谦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显赫于东汉末年。其祖、父皆有书名。《华阳隐居录》称其祖父陶隆善写行书,其父陶贞宝因袭祖艺,善藁隶书,书体以羊欣、萧思话为法。当时的士族家庭对其子弟都十分重视书法、宗教、医学、琴 相似文献
2.
张厚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8-82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道士、学者和文学家,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他作为道教宗师的光环所遮掩。陶弘景早负文名,诗文辞赋,众体皆备;内容上表现出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感情上显得真挚深沉;总体上具有自然秀美、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1)
陶弘景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学思想家、医药学家、文学家,史载其为“丹阳秣陵”人,然其籍贯故里现今何处,各类著作叙述不一,有研究者提出“石城坞”“陶家渚”“江宁县西北”“江苏镇江附近”等说法.以梁代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为依据,结合大量地方志,并进行实地考察后,考明陶弘景的籍贯故里应在今南京市区双桥门北街路南至旭光仪器厂附近. 相似文献
4.
美柏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8):84-89
学界通常认为道教经典大量借用佛教元素的情形,主要存在于五世纪早期的灵宝经中。提出两点证据,指出我们应当重新考虑此一成见。佛教关于轮回的观念以及多重世界构成的大宇宙体系,不仅出现在陶弘景的著作中,同样也见于他所搜集和整理的东晋上清经中。这些对佛教元素借用的痕迹,在六世纪晚期之后被系统性地从道教经典中剔除。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3)
赤斧,巴,戎人也。曾任碧鸡祠主簿。刘向署名的《列仙传》将他写成古代的“活神仙”。左思的《蜀都赋》也说“赤斧服而不朽。”据今分析,赤斧当是古少数民族的一位炼丹士。 相似文献
6.
张厚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75-80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学者和文学家,他的学识、品行、风度等对文学的影响丰富而深刻:陶弘景作为道教宗师,通过与当时文人的交往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及文学创作;他所流传的著作特别是搜集整理的道教经典《真诰》在后代文人中广泛流传,成为他们创作取材的重要源泉;由他所开创的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对后世文人生活与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汤其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2):108-112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在其归隐茅山的四十余年中,他不仅吸收葛洪、陆修静及寇谦之道教改革之成果,而且立炉炼丹,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道教的炼丹理论。他以上清经为基础,融儒佛道为一体,创立了茅山宗,开宫观道教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任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73-74
陶弘景"自然漏刻"的构想是与当时最先进的漏刻——秤漏——相迥异的另类计时仪器设计思想,它是以自然流水为动力以达到"循环自转"、"无需守视"的一种机械运行计时仪器。类似于后世的轮漏,但时间却早了七八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9.
张琼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5)
中国古代的炼丹活动产生了很多化学成就却一直没有产生近代化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道士们炼丹活动的指导思想带有神秘主义的义理体系;其次是因为道士们的炼丹活动带有强烈的世俗目的。而一旦这种神秘主义义理体系之下的炼丹活动,没有办法达到预定的世俗目的,就必然走向自身的式微和消亡。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以大量翔实资料,着重从武陵源和桃花源、桃源县和桃花源的历史渊源和相互关系以及桃花源、武陵源文学流派的形成发展上进行系统研究清理,阐述了今日桃花源与武陵源的各自特色和共同功能,其目的在于阐明今日武陵源的降落尘世绝非偶然,今后旅游的发展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胡先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喻母是古汉语语音中的一个声母。对于喻母,清代以来,学者们作过一些研究,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1、喻为影浊说。清代江永在《音学辨微》中说:“影最清,喻之清;喻次浊,影之浊。”认为影母是喻母的清声,喻母是影母的浊声。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五《答问》中说:“凡影母之字,引而长之,即为喻母;晓母之字,引长之,稍浊,即为匣母。匣母三四 相似文献
13.
古候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元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沈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作为古城 ,它的最初创建年代一直悬而未决。通过考析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 ,得出结论 :沈阳古城即是战国燕将秦开所设辽东郡属下之候城县 ,设置于公元前 2 99-前 2 97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侯云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2,(1)
《左传·僖公四年》“南至于穆陵”中的“穆陵”在今何处?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到今天的《辞海》都误以为在今山东临朐,以致与历史史实、与上下文扦格不入。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具体上下文的考证,得出了穆陵当在今湖北麻城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错误结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汉阙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汉墓建筑及画像石艺术中,有许多建制雄伟的“阙”。本文认为,汉阙非独为汉代建筑艺术的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早期道教所追求的仙界的象征符号和人仙两界交通的神学媒介。 相似文献
16.
蛟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成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3):77-79
蛟龙神话产生于战国早期 ,系由“交龙”一说演绎而来。“蛟龙”一词本来是指生活于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但是这个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异 ,有时又指鳄鱼、鲨鱼等凶猛的大鱼 ,有时还指大白鳝 相似文献
17.
杜瑞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44-47
挽歌是一种哀祭文体,集文化和文学于一身,因其悲哀感人的曲调,被丧礼所用。后成为丧葬礼仪制度的一部分。从此,挽歌就与哀生悼死结下了不解之缘。挽歌的判断标准与丧葬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挽歌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8.
西王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永红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4):64-7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论证西王母有三类 :一是历史上确曾存在过的人 ;二是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作为人的西王母应是西周初期活动在环青海湖地区的羌人母 (幕、膜、穆 )部落首领 ,不一定是女性。《山海经》中对西王母形象的描绘是笼罩在神之光环下傩文化现象的记录 ,现存同仁县年都乎村土族的“於菟”舞极可能是这种傩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罗其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105-109
主要探讨我国的珠算发展史, 附带也介绍一下外国的珠算。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一, 我国珠算的起;二, 我国珠算算法的发展历程; 三, 我国珠算工具算盘的演变; 四, 外国珠算简介。 相似文献
20.
朱则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4):87
本文为清代诗歌系列考证中的一组文字,旨在解释有关重要作家与作品的某些具体问题,纠正旧有的疏忽和错误。主要包括:一、施闰章和施彦恪父子对饭店主人“王翁”的记载分歧;二、朱彝尊有关传记资料中的重大失误及其成因;三、屈大均与厉鹗并非同时代人物;四、查慎行《牵牛花十二韵》朱彝尊同作的下落;五、吴雯《莲洋集》内部的作品重出问题;六、蒋士铨的生卒时间订正;七、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及小说《子不语》对蒋士铨梦做冥官一事的错误叙述;八、袁枚《随园诗话》及相关作品误记蒋士铨梦偕袁枚登山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