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主是白族村落的保护神,它主宰着所辖村落或地区居民的命运;本主是白族居民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白族居民的理想和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2.
本主信仰是白族地区最具民族特征的社会文化,是白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建构起来并以某种形式反映白族社会生活内涵的文化形式,有着一套内容独特、约定成俗的崇拜仪式和活动。“接花”习俗是洱源五村本主信仰中有关婚姻观念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五村与其他白族村落本主信仰的重要差别,体现出白族本主信仰的多样性和村落的差异性。它以仪式和活动的方式展现和延承着五村地域内白族群众对勤俭、和善、孝举和忠诚等社会文化的崇尚与奉行,体现了五村地域内婚念文化文化在神性与世俗性之间的互相融通,通过对时代语境的适应性阐释地域婚念文化变迁内涵的同时凸显其独特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族本主崇拜思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族本主崇拜的调查、研究,始于徐嘉瑞先生,他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的相关记述和论证,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解放后的历次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都对白族本主崇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关研究文章也不断增多,本主崇拜的调查与研究在日益深化。 本主崇拜几乎是白族全民信仰的特有宗教,在一百多万白族中,除云南怒江地区一万多人外,其余云、贵、川、湘的广大白族,全部崇拜本主。白族群众对本主的虔诚信仰和始终不逾的信念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是白族本主崇拜的思想基础。它虽未形成一整套信条,却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现于庞杂而  相似文献   

4.
白族本主庙会及其文化内涵李东红,杨利美本主是白族村寨供奉的保护神,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诞辰,这一天便是本主庙会。在白族聚居区,本主庙会是牵动千万人的盛大宗教祭典,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有关本...  相似文献   

5.
白族本主祭祀仪式象征意义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本主祭礼仪式是白族本主崇拜中最活跃并最具符号意义的元素,是白族文化的特殊形态,在文化人类学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探讨本主祭礼仪式的象征体系,对准确理解本主崇拜的宗教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族地区,特有民族宗教“本主”信仰,它的基本内容概括起历朝历代白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所有习俗。白族人民向“本主”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形成庞大的信俗思想体系来支撑人们思想精神,提高整个民族自强、自尊的凝聚力量。所以本文从白族人民“本主”信仰的普遍性、现实性、权威性三方面,来反映白族人民的本主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主为白族特有的一种信仰,它有别于“山神”、“土地”的崇拜,异于中国古代之“社神”崇拜,又不是佛教信仰。但是,诸多的崇拜以主儒、释、道三教,似都能从本主崇拜中窥探到各自的影子。多年来,对其源流、性质以及其它有关问题的争论颇多,至今未有定论。“文革”时期,曾将其归入封建迷信,横加禁止,亦未能完全制止,近几年益盛。本主崇拜何以能“长盛”不衰,并且拥有那么多的崇拜者,这是众人百思难解的问题。 无论哪种崇拜,都有其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白族“绕三灵”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特征,即白族的农耕文化、本主崇拜、古代“社”的遗子、歌舞艺术及羌文化的色彩进行分析,从而对白族“绕三灵”所包含的文化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传统信仰 ,在大量的本主神话传说中 ,有一些与水有关的故事 ,反映了农耕经济对水的依赖及凝结于本主身上的原始崇拜的影子 ,还可以看到多种文化交流在这一特定领域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白族的本主信仰,是白族社会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宗教;其底层是原始社会的土地神或社神崇拜,在社神的基础上不断叠加而形成;在白族社会实现和谐有序的内在需求之下,众多体现白族社会价值观念的杰出人物被塑造成为本主神;本主信仰的实质或最终目的,是建构白族民众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及其对自己的自信,帮助其实现各种人生福祉,同时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与永续发展.本主信仰与白族传统社会的发展在总体上是相适应的,并且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1.
大理周城白族的宗教文化是多元文化长期交融互动的产物,具有三个明显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是信仰之根,即原始宗教;第二层次是信仰之核心,即祖先崇拜和本主崇拜;第三层次是信仰之依附,即外来的各种宗教,周城白族宗教的这种“三层次”结构是整个大理地区白族宗教结构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也是白族妇女的宗教信仰。莲池会作为白族妇女本主崇拜活动的载体和民间组织形式,不仅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而且还具有明显的世俗社会功能,对白族妇女的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慰籍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养老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白族聚居的地方,解放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信仰“本主”,有些是一个村子祀一个“本主”,有些是几个村子共祀一个“本主”。各村信奉的“本主”都建有“本主”庙。同白族杂居的汉族、彝族、纳西族等,由于受白族的影响,也有祀奉“本主”的。$ 白族人民过去信仰“本主”,生死喜庆都要到本主庙去磕头敬香,信奉的虔诚,甚过信仰其它宗教。建有“本主”庙的地方,一般在旧历年初、年底或是“本主”神的生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有些地方还流行着“本主”走亲戚的习俗,到时要迎送“本主”,有的用轿抬,有的是骑马,有的还用大木车拉。“传说本主段宗是大理马久邑人,到上阳溪上门  相似文献   

14.
白族本主神号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本主神号述略施立卓与汉族的民间宗教,如道教相类似,白族特有宗教本主崇拜所奉祀的神抵大都有特定的神号。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这些神号显得芜驳庞杂。然而神号作为本主文化的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本主信仰的性质、形成和流变。本主神号,亦...  相似文献   

15.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对白族社会影响巨大.通过祭本主这项活动满足了白族民众对道德教育、愉悦身心、族群认同、人际交往等的需求,也发挥了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净化社会风气、增进社会和谐等社会治理功能.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立足田野调查资料,分析本主文化的祭祀过程,探究这种民间信仰的社会治理功用.  相似文献   

16.
白族本主信仰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又称为土主、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圣帝等。白族语原称为“武僧”、“武僧尼”、“东波”、“阿老”、“阿太”等。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白族本主信仰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据传唐代蒙氏在洱海区域建立南诏国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灵伏夷镇河圣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本)主”。本主信仰在唐南诏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倡导和巩固,到明代已经非常广泛并形成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一个民族对天、人、社会三者互动关系的认知模式,体现该民族的文化特征与思想行为。仪式作为信仰的外显,其始至终为音声所覆盖,音乐反映了仪式在信仰中的运用场合、功能、习惯、曲目、传承和传播方式等。云南白族以本主崇拜为特点,以本主形成和本主祭祀为立足点,反映了白族本主信仰与仪式环境,其音声中大本曲与吹吹腔,对仪式中作用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村落及村落中的人群、广场、本主庙、斋堂等是白族文化内涵保护的直接载体和传承场.作者透过种种实际情况,提出白族文化需要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理洱海地区"民家人"白族身份的制度性确立极大地影响、改变并重塑着他们对其地域社会历史文化的感知与诠释方式。以白族知识精英有关"本主"崇拜这一所谓"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学术书写为例,审视与检讨"民族"这一制度设计在地方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后果。  相似文献   

20.
本主庙:白族文化的博物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主文化是白族最独特和最典型的文化 ,本主庙又是其核心和重要标志 ,它作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场 ,承载着白族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在白族本主庙里 ,白族固有的文化事项 ,均能凝聚和展示 ,本主庙是白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库和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