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  相似文献   

2.
问责制作为一项重要的责任追究制度在当前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已被采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在问责中缺失异体问责、政治体制权责不清、问责不透明,相关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问责制还没有完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过渡,因此,对群体性事件处置失当的问责需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3.
"问责官员"频繁复出凸显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问责官员"频频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使人们对问责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产生怀疑.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制特别是"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落实需要问责,本文通过介绍问责制的内涵与背景,探讨问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分析审计问责目前的状况,以期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适应行政问责制,以理论创新进一步推进实践创新,推进审计问责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博 《经营管理者》2009,(20):303-303
在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问责制,已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逐步发展,开始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本文诣在总结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的历程,鉴于我国在问责中存在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权责关系模糊,责任难以界定位、公民参与意识的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应从加强问责机制的立法,明确权责关系,强化责任意识,健全行政问责救济制度等角度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克服问责制面临的困境,使其发挥预期功效。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民主政治理论,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责任政治下的政府自然应该是责任政府,而责任政府建设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本文从政府问责制的内涵出发,着重从制度的层面探讨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政府问责制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辛鸣 《决策探索》2010,(16):34-34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对一系列在重大事故中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高调问责,问责制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社会对问责制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但问责制在中国社会这些年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也告诉我们,问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度设计、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8.
问责应成为权力监督的重要抓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政治民主的不断推进,新闻舆论对许多热点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了深度曝光,各级党和政府对一些负有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也相继实施了责任追究,并且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防治非典期间,大批官员因渎职、失责受到了惩戒。“问责”一词已日渐成为群众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对问责制度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需要建立问责制吗回答是肯定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不仅需要问责,而且需要将问责制度化。我国已有的实践已经为问责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舆论的共识也为问责制度的出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一,问责…  相似文献   

9.
行政绩效问责是行政问责制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政府绩效水平的考察,对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政府组织及其公务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是行政问责制的深化和发展。行政绩效问责把问责制与政府绩效相结合,对政府行为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能。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行政绩效问责的相关理论,对其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行政绩效问责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关注领导干部问责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3年非典时期到最近,从中央到地方有多名领导干部因失职而引咎辞职,中国政坛上的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问责办法纷纷出台,领导干部问责制(以下简称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开始走向制度化的轨道并逐步实施。这一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喝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让人对这一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问责制的实行说明了什么首先,问责制的实行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决心。依法执政、建立法治国家,是我们党提出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建立可问责政府,是对各级政府的基本要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问责制度可望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 举后,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看 点。但如果不能跟进以根本的制度保证, 问责制也有可能扭曲、变形,沦为选择性 惩罚以防止责任范围扩大、甚至掩盖更 大责任的工具。 自2003年非典时期两位政府高官 因未能恪尽职责而去职以来,问责制度 开始在中国露出一角。最近从中央到地  相似文献   

12.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是为了使履行政府职能的公共管理主体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自实施以来,其控制成效和发展势头表明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基础。但是,行政问责制的问责主体缺失、问责内容有失公正、问责标准不明、问责程序不科学,尤其随着问责官员悄然复出,人们对问责制的可信度提出质疑,从而也表现出了其存在明显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3.
对银行监管机构问责不仅只是事后追究责任,而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持续监督及相应责任的追究。要实现持续监督和事后的及时问责,必须要有围绕着问责基本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法律制度大前提才能实现,我认为这一大前提应该由监管机构履职问责性、机构问责性和执行透明度三方面构成。围绕着三个要素,结合了国外经验,从而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机构问责制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追究责任的制度。我国的行政问责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它的问责主体单一,问责的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权责难以界定,问责标准不够明确,公民参与政府问责的积极性不足.因此,应该加快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建设,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严格划分权责界限,厘定问责标准,加强公民参与政府问责的制度化,以利于行政问责制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来,从非典疫情到山西矿难,从松花江污染到三鹿奶粉事件,人们看到了对干部问责产生的巨大威力,问责制由此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片叫好声。特别是《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追究失职渎职领导干部、打造责任政府的新时代。作为担负一定责任的领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权力与责任问题。法定的决策者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力,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行政领域实施的官员问责制就是公共政策制定中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实际体现。在具体的公共行政实践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官员问责制,我们认为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实行官员问责连带机制,将权力与责任统一原则深入到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责任政府的不断发展完善,问责制作为一种责任追究的制度安排作用重大。在强问责的背景之下,官员的"乱作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不作为""懒政"行为却有所凸显。为了激发官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缓解问责制下的高压态势,需构建容错机制,平衡问责与激励。为此,要界定容错的类型,确定查错纠错的主体,明确可探索领域和授权性规范,为公民评判提供渠道,确定集体责任追究方式,同时与激励机制相融合,使容错机制真正起到激励官员改革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掀起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的崭新一页。自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高举问责利剑",铁腕问责"让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者丢掉了乌纱帽,但"问责秀"、"假问责"也时有发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行政问责办法是行政问责行为实施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内地六个省市现行的行政问责办法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柯蓝 《决策》2008,(4):86
行政问责制度在我国启动以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完善行政问责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要建立真正的长效的行政问责制度,需要从构建行政问责体系等方面入手。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我国在行政问责制构建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行政问责主体单一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主体虽然正逐  相似文献   

20.
加强地方政府行政问责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现代民主行政的重要内容,行政问责制度是一种旨在全面追究政府责任的监督机制。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度效用的发挥与价值的实现,最终有赖于构建一套精确、完备且有较强操作性的运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