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民族研究》2006,(1):52-56
这是一个家族的苦难历史,也是回回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回族老人说,他们是苦芦湾的人。“苦芦湾”在何处?为什么老人们对它是那样的怀念?这些问题常常挂在我的心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苦芦湾”人后裔,也看到了一些历史资料,在人们的言谈中,在一些星星点点的文史记载中,我才了解到了“苦芦湾”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苦芦湾”回民的来龙去脉,也更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许多回族同胞提起它是那样的辛酸,那样神往……  相似文献   

2.
我们叫做“日出舞”,可它却历时长达4天之久。“日出舞”是白山印第安人阿帕切族为庆祝一个少女从孩童成长为妇女所举行的最盛大的仪式。我14岁的那年,本不想举行这个仪式,我觉得难为情,因为所有的朋友都会盯着看我。可我的双亲非要举行不可。我的妈妈——连她自己都没有举行过——说这个仪式很重要,“这样一来你就可结结实实地活到老了。所以,我也就默许了。我父母为此准备了一年之久。他们四处邀亲访  相似文献   

3.
游戏人生     
以一种什么方式营造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问题。在我看来,最美丽的人生应该是“游戏”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游戏人生”,不是指对事业、对生活不负责任,而是指应该以一个相对超脱的心境对待生命中的一切。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幽默地对名誉和生死的态度,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启功先生名扬海内外,不少单位请他讲学。出于礼貌,开始时都要说上一句“下面 请启老作指示”。启功说:“指示不敢当,因为我的祖先原来就活动在东北,是满族,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所以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说’……”启功先生年过九旬,可…  相似文献   

4.
走进甘巴拉     
作为一座“不可逾越的山”,甘巴拉的海拔高度可以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边防官兵的人生高度。  相似文献   

5.
21年前,7月里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团部广场,一个四十五六岁模样的中年人喜滋滋地把我们十几个同学叫上他的马车,爽快地说:“团里把你们分给我啦!今天我特意拴了一挂最好最快的车来接你们.我姓金,以后就叫我老金好了.”这就是“金老歪”——我认识的第一个北大荒人. “金老歪”姓金名英浩.一听这名字就猜得出,准是朝鲜族人.我们所在的连队是一个汉、朝两族杂居的村庄,80多户人家中有近20户是朝鲜族.老金的家也在村里.他是主管农业生产的连长,又是我们200多知青的头儿.  相似文献   

6.
去台湾文化大学交流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遇到一位阿美族小朋友,我问他:“知道你先祖的故事吗?”小朋友天真地说,阿爸告诉他,阿爸的阿爸,阿爸的阿公,还有阿公的阿公……都住在一个有山有水,山河壮阔,风光明媚的地方,那就是台湾的东部。小朋友还夸耀说,他们祖先的本领特别大,无论是上山打猎,下海捕鱼,还是采食野菜,野外求生,通通难不倒他们。恰好,在我们的行程里,文化大学安排我们环台湾岛绕行一圈,我有机会能一睹阿美风情了,快哉!阿美人自称“班榨”,它的意思是“人”或“同族人”。清代以来,在文献中他们就被称为“阿眉”、“阿美”。…  相似文献   

7.
一条项链     
美国的一家首饰店,店主正坐在店里眼望窗外。一个大约8 岁的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橱窗玻璃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漂亮亮的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其实,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接着她又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这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  相似文献   

8.
广角镜     
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与台湾“统联”访问团共话祖国统一时,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到中央工作以后,从整体上对一些问题作了些研究.我感到,‘中华民族'这个词,比我们过去常讲的‘炎黄子孙'的概括性更强,它包括了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9.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有经久不衰的报国热情在二十几年艰苦环境下脚踏实地的工作,这就是本文主人公——边坝县委书记刘海涛的人生篇章。但我还是想报道他。他的人生,正是一代“老西藏”(在藏二三十年的内地同志)人生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吉祥蒙古     
一 小时候,我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蒙古人。 3、4岁时,我和姐姐一起由TieTie(曾祖母)照看。Tie Tie怕我们丢了,圈在家里玩儿。我只透过玻璃看过一些人,卖酸枣面的老头,还有敞着怀、露出八寸乳房的女人。 Tie Tie说,这都是坏人。 在家里,我们说蒙古语。一个人第一次遭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时刻,万物被“命名”。语言不是工具,它是领你走进世界的神祉。桌子、火、脚趾、眉毛、土和虫子,头上有须的虫子,扁圆的胖虫子。世界对我来说是蒙古语的,它亲切、详实、变化。到现在,我也不能从大脑的黑板上擦去蒙古语的声…  相似文献   

11.
党和毛主席,处处都能体贴我们贫农的心。听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要在全国逐步推行半工(农)半读的教育制度,真是英明正确。过去,我曾经为这件事担过心。我现在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我只有两个儿子,都为咱们劳动人民打江山牺牲了。我在旧社会,给地主扛过十三年活,受的苦,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到一九四五年“八一五”  相似文献   

12.
作为"陌生人"的人类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引号的“陌生人”,有其特别的所指。1908年,60岁的德国社会学奠基人齐美尔写了一篇题为《陌生人》的文章,在文中,齐美尔对于我这里引用的“陌生人”概念作了一个精妙的诠释。齐美尔说:“天狼星的居民对我们来说并非是真正陌生的”,因为他(它)们根本不是为了地球人而存在的,因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踏进广西河池地区的大化、都安、巴马等县的壮乡瑶寨,我吃惊地发现这里的适婚龄女青年外流现象很严重. 一位30年代的私塾老师说这是“孔雀都东南飞”了. 大化县有一个村,18岁至22岁的少数民族女青年18人,外流到外地(包括其他省)成婚的共11人.在都安县,近年流传着一首瑶族山  相似文献   

14.
易子 《民族论坛》2003,(12):41-42
我用十二分的热情在做这份工作,在坚持这个栏目,却正是因为对它没有把握,对“民族”二字信心不够,所以力图为它增加力量。所以,当看到“2003年省会各民族联谊联欢活动”邀请函上“共约2000人”参加时,我心中一边大声对自己说“你一定要参加”,一边却在打鼓。是的,正如一个朋友所说“这是一个浮光掠影的时代,一个又一个紧俏的话题,装饰着我们日益精美而木然的生活”,我生活在其中;但我来了,我一定要寻出和写出它的美来!栏目主持:易巧君  相似文献   

15.
在宽敞明亮挂有波斯花纹壁毯的会客厅中,我们坐在包老身旁,倾听他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感想。“新疆是我的故乡。我离开它虽然30年了,却象惦记着亲人一样时时惦念着它。它取得的每个成绩都使我激动不已。”91岁高龄的包尔汉同志精神矍铄,谈吐自如。他说:“自治区成立3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胜利前进。新疆的30年,归根结底,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伟大成绩的30年。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政策。新疆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国情,也完全适合于新疆的情况的。”包老于三十年代投身革命活动,为维护  相似文献   

16.
海正忠 《回族研究》2002,(2):116-119
“我已经到了老年 ,亲身的经历以及外出的观察 ,都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 ,在我的一生中 ,再没有比办教育更有价值的事了。”———海长泉“我们老俩口是一对孤儿 ,都没有上过一天学 ,是苦水中泡大的 ,托共产党的福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 ,我们  相似文献   

17.
8月的哈尔滨,清爽的秋风早已滤尽了夏日的酷热和烦躁,把一缕缕白云抛上天空.在一片湛蓝的宁静里,它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座落在“冰城”西南隅.从它诞生那天起,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地刻写在厂长王果青的年轮里.58岁的王果青,满头黑发,一双深邃的眼睛含着刚毅的神情.谈起治厂,这位“老东轻”可是专家,他说:“我们上有正确的战略经营思想,下有坚实的基础工作,企业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这个‘天地'之间的大舞台上展开的.”你看他这——  相似文献   

18.
他叫封锦恒,人们都叫他封三叔,1995年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85岁了,但精神矍铄,为人爽朗随和,记忆力极好,思路清晰有条理。与他交谈十分钟以后,我发觉我找到了一部马帮文化的“活字典”。 到后来,封三叔简直改变了我对马哥子的看法。是啊,马哥子并非都是只懂得牲口、道路和生意的人,他们懂得人生,懂得文化。封三叔爱写诗,一提起茶,他马上就为我们吟了一首:“思茅扬名普洱茶,明清专供帝王家。大观园中列上品,艺冠南滇一枝花。”诗虽不尽合律,但毕竟不止停留在“大跃进民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们供销社的同志都说我是一个“厉害的姑娘”;还有人说我嘴快舌尖,口头上不让人,因而又管我叫“机关枪”。其实,我既不厉害,也并不是什么“机关枪”,只不过是见到一些不合理的事,爱提意见罢了。爱提意见有什么不好?象采购员  相似文献   

20.
金秋,北京友谊宾馆颐园。女主人黄浣碧开门,她热情招呼并引导我们进入客厅。客厅不大,陈设古朴。84岁的爱泼斯坦精神抖擞,红光满面。他笑迎道:“一个代表团呀!”当他知道了我们几个来访的年青人都是少数民族时说:“我们都是少数民族。我是中国最小的少数民族……”大家笑作一团。我怀着惊奇的心情,望着这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老人,想从他身上寻找非凡的影子。眼前的他平静如水,平凡如初;笑得那么透明,说得那么平和。是中国革命使我留在了中国爱泼斯坦1915年生于波兰,犹太人。两岁时随父母迁居天津。15岁进入英文《京津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