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而又艰巨复杂的任务.从云南省保山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来看,农村公共设施薄弱、农村公共事业滞后、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等"三个公共"问题困扰着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新体系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步伐;加快构建农村服务新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健全村民自治;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体系.为此,在宏观决策层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乡公共物品统筹供给,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分析,提出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失衡是城乡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对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失衡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和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等统筹供给城乡公共物品、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制;改变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供给方式;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立健全"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自下而上"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4.
推进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农村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必须注重发挥第三部门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政府部门要加强培育、引导和规范,促进第三部门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新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公共建设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以均等化考量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会发现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文化运作方式等是造成城乡公共文化非均等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投人主体、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等是现阶段河北省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城乡统筹两个分析视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推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反对城市化、抵制现代化和抗拒市场化,而是将农村区域置于与城市区域同样的政策框架之下,将农民作为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的国民对待;关键在于城乡公共产品的统筹供给;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联动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强调农民的参与,建构需求主导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一国两策"的管理体制下,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其制度根源在于:"二元"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畸形"的政府间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强权"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的不完善.要破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的制度障碍,就必须在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城乡统筹、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均等化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锡强 《学术论坛》2006,(9):109-112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出现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其供给体系,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唐红波  谭娟 《云梦学刊》2007,28(2):155-158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时局,大众媒介本身的历史使命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等三方面的现实决定了农村信息供求体系建构的必要性。而具体建设途径有三条:一,均衡媒介资源分布与配置,构建传播渠道、手段的多元化格局;二,兼顾效益平衡原则与媒介多功能的发挥,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三,构建“政府媒介受众”关系和谐的农村信息供求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农村改革处在历史新起点的具体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适应农村公共需求的变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事实上被漠视的曲折过程,时至今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要着眼于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建立健全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型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着眼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性,构筑市场化、民营化、社会化的农村产品供给平台,建立非政府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宜居宜业环境为依托,构建可持续、长效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社会制度.近年来,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失范效应--规范真空、规范劣质、规范虚置等规范解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交集影响的结果.矫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范的路径应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树立政府"公共人"角色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安排,建立一系列有效的规范体系;进行伦理定位,建构共享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地区,适应少数民族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独特的、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和维护其文化权利,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元化,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巨大城乡差距和中部、东部、西部建设的较大差距,且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群众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创新体制与机制,包括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构建公共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和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在民族地区乡村供需错位、供需缺位和供需不到位的矛盾,实现多方面转变。其次是拓展新路径,实现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共同繁荣。同时应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源,创新城乡共建模式,推出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是当前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关键。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体系,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当前,主要可以从三个方向来把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一是进一步完善反贫困战略的"补弱"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的"做强"机制,在产业振兴、金融支持、生态振兴等关键环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积极构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拉平"机制,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效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及相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信平 《东岳论丛》2011,32(5):5-12
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问题是当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遇到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过去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碎片化的倾向,这些对我国未来社会保障的体系建构和发展都是不利的。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较快发展,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长足发展和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碎片化和二元结构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社会保障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应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含义、表现和意义进行理论探讨,对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这一命题的提出缘于我国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长期失衡,也是我国社会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明确划分国家、地方政府和村落的功能边界,强化制度保障并实现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路径变迁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农村公共产品的短缺纠集着历史和现实的必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依然在困境中徘徊。要破解这种困境,必须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其基本思路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立"由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需求偏好的显真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注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序;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预算和监管。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增长的障碍: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远低于城市,成为农民增加收入和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障碍主要表现在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政府职能残缺、融资体制障碍等,由此导致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消费远低于城市居民.它不仅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加重农民负担,从而也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教育的体系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我国农村教育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农村教育体系涉及面广而且较为复杂,但农村信息传播体系、农村道德教育体系,农村中小学教育体系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创新上述三个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教育发展模式与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是以宗族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作为治理的主要力量,以乡规民约作为主要治理规则.城乡规则的差异性使得二者社会治理存在着差别,但城乡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农民思维方式、行为规则、农村社会结构和规则的巨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重塑乡村治理的结构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建构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及关系网络,形成家族、市场和国家三个途径的乡村公共产品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