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弘扬儒家道德精神商聚德历史上,中国一向被世界视为礼义之邦,“讲道德、说仁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良好风范。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国家政权的迅速更替,其后又加上政治运动的频繁发动,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往日被尊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的民族气质、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气慨、民族情操.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革命的和科学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其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占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深层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和理想人格的总和,它植根于中国特有的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而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继承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在当今文化领域所遭遇到的现实难题是后现代文化的广泛传播。在后现代境遇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深刻辨识后现代文化思潮给其带来的现实挑战,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契机,对后现代主义有所批判地借鉴,最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后现代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新挑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凝聚力的体现。要显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当今教育的整个体系:家庭教育注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熏陶,学校教育注重砺志、创新、理想、信念的培养,社会教育注重“温、良、恭、俭、让”文明环境的形成,它们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共同担负着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为此 ,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 ,必须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必须培育公民的“守法”意识 ,必须大力宣传和弘扬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中国现当代史上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我们可从历史及相关文献记载的梳理中看到这点。在对待外来侵略、主权尊严、艰难困苦、国民精神、未来前景、外交关系、振兴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中国人民都体现出了独立、英勇、自信、坚韧、乐观、思辨的特征。毛泽东的这些特质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推进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改进生活方式;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保障机制;必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只有从子孙后代的福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着想,才能永固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提高民族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其中民族精神是核心与灵魂。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负有的重要使命。高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忧患意识即主体对对象客体的关注态度,就中华民族而言,忧患意识即其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忧患意识由于中华民族成长过程的特殊性质而获得其特殊内涵;"儒道互补"的中华主流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力弘扬与培育的时代精神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的时代精神,必须充分体现当今时代的基本特性。要大力弘扬与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必须全面了解当今时代的丰富多变的特性,既要从国际的视角了解时代特征,也要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要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去大力弘扬与培育时代精神。要全方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完整体系,要在大力弘扬中不断丰富与创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所阐述的“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论语》的思想影响 ,形成了中华民族提倡“修身、克己、贵贱志不渝”的传统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变通精神、淡泊名利精神、民族忧患精神、严于律己精神等高尚的道德精神。这些道德精神,既对当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发展有过重大影响,又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问题:第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好“古”与“今”的关系;第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今时代,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解决好“中”与“外”的关系;第三,既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尊重文化建设的多样性,解决好“一”和“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代,孔子以"仁"释"礼",彰显出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即旨在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深刻把握,分别从国家精神的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个体主体精神的培育三个角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精神。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从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总体视角概括和总结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精神。这种概括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确立了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确定了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主要范围和基本内容,建立了学习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唐君毅一生以弘扬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背景下,积极参与和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阐述了孔子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之异同,对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之精神价值进行了理性的诠释,从而彰显了孔子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是5000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尽管我们曾经否定中华文化,但中国人的精神依托,仍然固执地镶嵌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人身上,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民族文化心理,几乎都能够同时找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