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安是唐代的京畿重地和北宋西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唐宋各自的时代特征造就了长安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变迁,使得长安经济在我国经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唐宋长安经济研究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就唐宋长安经济研究出版了大量论著。  相似文献   

2.
长安学总论     
长安城曾是中国盛世王朝的首都。从周文王营造丰京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城市史,1100多年的国都史,13朝的政治中心史,它所积淀的历史遗产的深厚性、所蕴藏的文化瑰宝的丰富性、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的博大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之林中都是罕有其匹的(赵馥洁:《盛世文化精神是长安文化的核心价值》,《三秦文史》,2009年第1期)。  相似文献   

3.
由李炳武担任总主编的《长安学丛书》第一批8卷约500万字,最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三秦出版社连袂推出。这套丛书将在几年之内出齐百卷,总共6000余万字,统揽自古至今有关长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立论创派,力求勾勒出“长安学”的基本轮廓。中国素有盛世修史、盛世修典、盛世修学的传统。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说得好,“每当澄明盛世,集饱学之士子,奉文化之圭臬,修宏图之巨制,稽古佑文,编纂成册,藏之馆阁,传之后世,几乎成为定制。”  相似文献   

4.
源远流长的长安文化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又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其形成的原因、历史客观规律及发展前途非常值得探析。分析认为,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所在地的长安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传统文化、频繁的中外文学艺术交流等因素,促使长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艺术等领域,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延安学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学术界从延安学总体性研究、延安学分支学科研究、延安学历史学科研究和延安人物研究四个方面对延安学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延安学尚处于初创阶段,有分量的学术著述和论文较少,还须进一步拓宽延安学研究的视野,开拓其研究空间,努力探寻新的研究方法,加大史料发掘、收集整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长安学的建立和《长安学丛书》的编辑出版是陕西文化界、文史界、社科界的一桩盛事、一桩喜事,首先我代表陕西省社科联对长安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和《长安学丛书》首批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清代赋学是对此前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对赋学史上的诸如古、律赋之争等重大的赋学理论问题均作出了理论阐发,并建构了富有体系的律赋理论与古赋理论。回顾评述清代赋学研究的状况,总结其成绩与不足,这对未来的清赋研究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主要从国内与域外两个层面,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及80年代以来两个时段对清代赋学研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学术研究不仅需要融通的视野,更需要独特的学术方法。长安学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创立的,它是一种学术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剖析长安学的哲学内涵,通过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的成果,从而为长安学奠定一种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早在1895年于《原强》一文中,他就对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的要义、理论体系及方法论作了系统的介绍,同年,在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的按语中又多处介绍了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特点及其社会达尔文主义。严复在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吸取其他西方社会学理论,建立起自己的群学(社会学)体系,为开拓中国社会学作出了贡献。严复群学体系是为其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追溯了20世纪中国词学研究史,指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在资料整理、词史和词学史的写作、方法的转换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出现了像夏承焘、唐圭璋等这样的词学大师。但与其它文体研究相比,成果不够多,阵容不够整齐,程度不够深。呼吁21世纪要在基础研究上多投入力量,在综合研究上注意方法的转换,同时要有一种出“精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长安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长安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感召力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地域文化所不可企及的。在这块土地上所演绎的无数次盛衰更替以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深深地吸引了历代文人。同时,长安作为帝都,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已的题材;唐代诗人以长安为主题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长安文化所独有的本源性、悠久性、系统性和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12.
为纠正目前长安文化研究中的某些偏见甚至错误,通过历史溯源和文献解读,提出长安文化应该是自古以来发生在汉、唐等朝代称之为“长安”的这块地方及其附近地区的历代各种文化的总称,以周、秦文化尤其是西周礼乐文化和秦代制度文化为代表的早期长安文化,是整个长安文化奠基、形成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是长安文化的渊源和根本,绝不能将其排除在长安文化的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3.
定义超越城市实体的文学、文化背景中的长安形象,将其视为东亚汉字文明圈内的共同文化符号。通过考察朝鲜半岛历代汉诗中的长安形象,明确了韩国汉诗中用"长安"指代本国首都的用法始于高丽中期,揭示了韩国汉诗对长安形象的接受过程,并指出这种接受与高丽对唐宋"中华意识"的继承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儒释道文化一直伴随始终,在儒释道精神之下派生的仕宦文化与隐逸文化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在唐代长安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长安文化是厚重的,有着丰厚的底蕴。以帝都文化为主流的长安文化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仕宦文化、隐逸文化就是长安文化这条大河派生的支流。  相似文献   

15.
汉唐文化历史成就博大恢宏,具有开创性、集大成性、包容性、辐射性诸多特点,与外部世界交流交往广泛,影响深远,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历史启示,是长安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寺院流行的规制。唐都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类型。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唐都长安佛教寺院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革故鼎新,平面布局以佛殿为中心,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重大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7.
“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的构思和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和创作八卷本的"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势必要跨越不同时代,在丰富的自然和行政区域层次上展开对西安地理位置及区位价值的透视分析;西安历代政区沿革是一种城市记录,更是社会生命的一种体现,为此应当融入社会学理念的阐释。透露这一系列著作写作意义和构思,将为作者们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增添知识经济或网络时代的机会、责任和豪情,而摸索经典学术著作的创作路径,又可视作学者们萌自文化自觉意识追求惯性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8.
鉴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中,长安文化不显于世,从文化传统的整体性上对长安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文化形态的发展阶段、主观基础、客观条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长安文化5个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长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陆地文明的代表,其内在的普适性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