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关于辋川山水名胜的历史文献二、唐代诗人和辋川三、关于辋川山水的唐人作品四、有关辋川山水和唐人活动的其它资料编析五、结语要点 1、山水田园诗的历史基础 2、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基础 3、山水田园诗是民族爱国主义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前人的田园诗风格,还融入了释道观,他以一个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把绘画构图中的色彩、动静等引入诗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类型。其山水田园诗给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晋诗人张协仅以十余首的存诗,便被钟嵘奉为上品.究其原因在于其诗能够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来反映时代特征;景物描写方面形成了: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的写作特点;结构上初步形成了"景-情-理"交替的叙述格局.这对后代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贵州近代诗人黎庶焘的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一部分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咸同农民大起义中人民的苦难、政治的黑暗;山水田园诗描写了家乡山水田园美景;咏贫士诗歌咏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深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的具体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他们同为扫荡玄言诗做出贡献,奠定了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身世不同,所以诗的内容和风格也多有不同:谢灵运官高位显,陶渊明则家境贫窘,所以二者对人民、对山水、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不同。在诗的风格上,谢诗富艳雕刻,陶诗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悠久的山水风物诗创作传统。古代山水风物诗人留下的名篇佳作,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珍品。江浙一带山川壮丽田园秀美,自古人文荟萃,产生过许多山水风物诗人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山水风物诗创作曾经有过一段比较兴旺的时期。后来由于阶级斗争这根弦越绷越紧,山水风物诗被当作剥削阶段的“闲情逸致”来批判,诗苑中这朵“聊备一格”的小花便逐渐衰败下来,失去了颜色和香味。新时期,江苏的山水风物诗人首先活跃起来,佳作不断出现,在当代诗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昚虚与山水田园诗派的中坚人物孟浩然,及王昌龄、诸禅僧交往颇深;其山水田园诗在立意、技法、风格上均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征相近,所以刘昚虚应当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田园诗以“深厚”的诗境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王维深得江山之助,他的诗可谓集山水田园诗大成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诗人在审美观念上比前代人有一个质的飞跃,本文试就此略述管见。一、形神兼备山水田园诗在描绘外部自然景物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形与神的关系,是重外部形貌,还是重内在精神,或者...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中国古人最崇尚的审美理想,和谐审美对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晋宋山水田园诗展现的自然美和生活美均以和谐为审美的标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本文试图通过文本的剖析深入探讨晋宋山水田园诗以和谐为核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徐州知府桂中行治徐12年,于清光绪十三年主持编纂了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凡收录明代隆庆至清光绪300余年间徐州8邑255位诗人的1723首诗作。《徐州诗徵》将“以诗存人”与“以人存诗”相结合,不拘身份广收徐州诗人诗作,按诗人所属邑县和生活年代编排,并专门为所收录诗人撰写“小传”。《徐州诗徵》不仅收录了许多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的诗歌,而且保存了大量徐州地方历史文献和徐州地方书目文献,对研究徐州古代诗歌乃至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70后"诗歌文本中凝聚了诸多诗人对城市情境采撷、勾勒乃至描绘的共性视线交集,诗人多以当代都市为触媒,探询深藏于城乡文化之间的个体经验。一些诗人以怀念"文化乡土"的姿态,抒写对城市文化经验的不适应感,对其带给现代人的诸多束缚和制约进行揭露与批判;还有一类诗人能够放松心态,将城市视为文化母体和诗意诞生的源泉,在"物欲"和"孤独"的日常性主题中纵情诗意,捕捉凡俗生活中的瞬间心理经验,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时代语境为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也构成了"70后"诗歌创作的主要文化语境,因而现代性成为"70后"诗歌的主要时代特质。从"颓废"和"先锋"两个现代性的表征出发,"70后"诗歌具有浓厚的现代性色彩:首先,理想情怀与物质现实的巨大差异让"70后"诗人体味到了生存的艰辛和生命的虚无,很多作品表现出对都市的敌视和对乡村的亲近;其次,面对强大的历史和现实压力,"70后"诗歌体现出强大的反叛和先锋性特质,很多作品表现出对政治的结构和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苦吟"是中晚唐诗坛的一种特有诗歌现象,体现了诗人的生活之苦、思想之苦和作诗态度之苦.杜甫身处盛唐和中唐转折时期,注重学习和借鉴前代优秀诗歌遗产,使其诗歌显现了"牢笼百代"的特征,并重视诗歌创作的"求新",因此诗作新句纵横,而强烈的诗歌创新精神使其崇尚及注重格律的"苦吟"式作诗方式,"苦吟"风尚垂范后世,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逐渐形成了"苦吟"流派.这与其人生经历、由盛唐向中唐转折的时代风气有关,更与其对诗歌艺术追求卓越的创新理念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仕途失意、热爱自然 ,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原因 ,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他抒发了自己的躬耕之乐、苦、忧、怨 ,创造出一种平淡之中见醇美的审美效果。独树一帜的田园诗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我国最为杰出的乡恋诗人,苏轼的还乡情结表露了对生命的珍视,对安定感和安全感的呼唤,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直面不能还乡的现实,积极调整自我心态,用崭新的时空观完成了对生命主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田园诗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批判了污浊的社会风气,鞭笞了统治者扼杀个性自由的行径,体现了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流露了对淳朴民风的热情向往,表现了改造社会的理想主张。他的田园诗,是一个心怀悲悯、孤独寂寞的贤士唱出的乱世悲歌,在看似诗意的田园生活中,透露出强烈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与王维同为田园诗人,但他们写作和对待田园诗的心态却有较大的区别。陶任真适性,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其诗歌风格表现为拙朴自然。而王维则是以赏爱的态度去观照田园,具有极强的文人化倾向,其风格相应表现为秀美雅致。  相似文献   

18.
李贺在他众多的神鬼诗里,描写了许多神仙、鬼怪意象,使诗歌中的意象表现出虚幻新奇的艺术风格;此种虚幻新奇意象特征的形成,一方面缘于他对屈原以至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艺术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另一方面也和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心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是诗人们灵魂深处吟唱的歌谣,是中国俄侨作品中一簇耀眼的奇葩,它折射出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对第二故乡的感念;诉说了离家的乡愁,也赞美了俄罗斯民族。文章从心理学视角运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中国俄罗斯侨民诗歌进行解读,阐释漂泊异国的中国俄侨诗人无意识创作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沈德潜的诗除了反映现实的诗作值得肯定之外,其诗集中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也同样具有特色,值得重视。沈德潜笔下的吴地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描写其他地区山水的诗兼李、杜、韩等人山水诗之长,并富有理趣。其田园诗熔铸陶诗和盛唐诸公田园诗之神,并能自开生面。其怀古咏史诗则使事典切,诗境浑厚,能翻出新意。沈德潜备受诟病的歌功颂德诗、应制诗在其诗集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即使是这类诗,也不宜一笔抹杀。研究、评价沈德潜的诗要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