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西方文化二者既有很大差异 ,也有一定共同之处 ,可以在二者之间找到汇合点。诸如均倡导教育优先、均倡导发奋进取精神、人道主义思想。吸取西方文化对东方越来越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但从文化的三个层次 :“外围文化”、“科学理性文化”、“思想道德文化”分析 ,应进行区别对待。对前二者应持大胆态度 ,对后者则应取慎重态度。日本、新加坡在吸收西方文化方面取得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法天象地”与“以人为本”哲学和美学设计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是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实践的“法天象地”的设计美学哲学,与西方“以人为本”的传统设计哲学与美学有着不同的根源,二者在解决艺术设计问题时也遵循着不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探寻两种设计文化体系的主要发展过程和解决艺术设计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而分析中、西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的异质特征,总结我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优势,提出“法天象地”及其美学哲学中“游”的特质是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两种文化按各自的"路向"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中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观念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化育,西方人则受基督教观念影响.至今二者仍然在各自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封开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西江文化则是源于封开的岭南文化中之广府文化的源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体显现。这是大文化的概念。本文讨论的对封开与西江文化的美学思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文化”这一概念的;因为第一,具体可感性是美的特征,美是美的事物的一种非本质属性,只有在具体事物上方可显现。第二,美就其所依附的事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不了解视觉隐喻,就不能更好地研究视觉文化。视觉隐喻是诸种感官隐喻里最重要、使用最多的隐喻形式,它在西方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c)传统确立。随着后现代思想对感性和身体的重新发现,视觉隐喻不仅获得新的理论内涵,更泛化到日常生活领域,与当代视觉文化结合,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逻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视觉隐喻从两方面决定当前视觉图像的性质和特征。视觉文化是视觉隐喻在当代西方思想中的现实表现形态,视觉隐喻在西方思想中地位和性质的变化决定了当代图像形象和视觉文化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6.
"道"与"logos"是中西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最高范畴和核心概念.二者之特征在诸多方面均相通,但是由于"道"之"不可言"与"logos"本身的"言说"的根本差异,导致中西方在遵循各自的最高哲学范畴的前提下,在政治、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野.语言作为人类行为的载体,集中反映了二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通过对"道"与"logos"的分析,解析中西方在其各自影响下的语言观的差异,可以为深刻理解东西方的语言与文化展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艺术哲学,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哲学家对于“象征”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展示出了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乃至哲学体系本身的差异性,即黑格尔哲学总体说来是单向度的、西方中心式的,仅仅把片面的理性思想发展当作一切的准绳,反之谢林哲学是多维度的,对远古的和非西方的文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给予更多的承认。  相似文献   

8.
逻辑与数学     
数理逻辑学科用数学的术语表达思维,并使思维适应于计算,这是由来已久的思想。毕达戈拉斯学派的哲学家们,把数看作是事物的本质,因而把数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思想和数,思维和数字运算,有相同的意义。柏拉图也精于“几何化的”思维,因为,我们记得,他在“学园”(柏拉图讲哲学的地方——译注)的正门上写着:“不懂几何的人不得入内”。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两种文化按各自的"路向"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中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观念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化育,西方人则受基督教观念影响。至今二者仍然在各自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子“道学相即”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致思取向,形成了重人文、轻科学的传统;西方科学“道学相离”的思想使西方科学昌明,却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道学相即”与“道学相离”源于东西方哲学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二者的结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易自然哲学具有数理的客观基础,王介南发现洛书数字模式正是"自然数的自发自组织结构",李曙华将其中两个定理修正推广为"消减归元术"与"乘方增长术",说明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之源在周易,而其关键正是吴文俊所提出的中国数学的基本特征——机械化算法体系。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国数学不属于公理化演绎体系的西方代数、几何,而是中国的数字算法与数字图像的统一。随着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数学的优越性日益明显,吴文俊正是直接继承中国数学传统,一举突破计算机机器证明问题,为中国数学开辟了自主创新之道。王介南先生《洛书.终极理论——一个单独的公式》一书发掘并发展了河洛、周易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数学之渊源,而且为解决当代科学问题提供了独到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中西方思想家的儿童观有各自的逻辑,这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西方从"性恶"的角度,中国从"礼"的角度各自提出儿童世界是"充满‘应该’的世界";第二,西方以柏拉图的"相论"为基础,古代中国文学中提出了儿童世界是"游戏的世界";第三,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中国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认为儿童世界是"理想的世界";第四,中国缺少工具主义的理论,因此也缺少儿童本位理论的复兴;第五,西方的心理学和早期中国的看法认为儿童世界是"蒙昧"的世界;第六,中西方的教育思想都不约而同地认可"交互"儿童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数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数学 ,与科学思维特征相背离 ,无法成为近代科学的思维和表达工具 ,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没能走出工匠传统而致终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连续勾股数的一种拓展形式,利用初等数论的方法,得到了新结果.该结果包括目前已知的连续勾股数,并能给出更多的连续勾股数,因而更具广泛性.  相似文献   

16.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学的核心是数的和谐.他们用数的和谐解释宇宙的构成,创立了宇宙美学理论.早期希腊美学就是宇宙美学.毕达哥拉斯学派还从和谐的比例的角度,研究了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周作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表的大量有关日本研究的文章,分析周作人对作为一种独立的民族文化的日本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思考,日本文化是一种与中国文化有密切渊源关系和独立的民族文化,日本文化在某些方面甚至胜过中国文化,日本与中国具有文化上的平等地位,这个认识在周作人是明确不疑的。这是周作人的日本文化观,而这个日本文化观正是他的整个世界文化观的一个投影。“周作人强调在尊重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宽容的、多元的世界文化观,这可以说是周作人的一个基本思想。正是在这宽容的、多元的世界文化观的支配下,他坚持自己的日本研究的提倡,并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学高年级数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编制一套适合于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感评定量表,为数学教育者提供数感测评工具。研究结果如下:(1)所编制数感测评量表共包括五个维度:了解数字的意义和关系,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字与比较大小,以多重方式表征数字,发展运算策略,判断数量合理性;(2)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价我国小学儿童的数感状况。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降,王学再度复兴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中,其意志主义倾向严重损毁了心学传统的理性向度。在西学强势的持续冲击下,现代新儒家之主流力图以会通中西的方式重建心学传统的形上学体系。徐复观从中西哲学之不同路径出发.以“形而中者谓之心”的命题消解了心学传统近代衍化中的本体论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因受五四新思潮激进反传统的刺激,吴宓等留美生于1922年春出版<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思、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对现代性追求的独特禀性,形成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重镇学衡派.学衡派既反对激进反传统的情绪化态度,又不赞成以西方晚近某家某派标举西方文化的文化观,而是主张新旧相对论,认为古今中西文化当明其源流,融会贯通,以建设真正的新文化.学衡派现代性源自传统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现代化即西化的立场构成对立互补的关系,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启蒙,当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