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形态,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互动、刚柔相济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儒道都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只是两家的落脚点不同,儒家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动力机制作用,道家起到了平衡机制作用,儒道互补表现为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对立与统一.儒道均具有宗教的超越性,但与西方的宗教性不同,主要体现在"安身立命"、"终极关怀"和人格的"内在超越"等方面,其内在的根据是道德精神.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性对科学、民主和社会政治的演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约翰.希克是西方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在宗教哲学理论上有重大贡献。他提出的宗教多元论对促进当今世界宗教对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宗教对话范式对目前我国神学思想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对宗教的批判到对美育的倡导,构成了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内在逻辑。该思想认为,宗教不仅没有永存的本性,而且还具有强制性、保守性等弊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宗教精神也格格不入;而美育则不一样,它不仅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情感慰藉功能,而且还具有宗教所没有的自由、进步、陶冶感情之优点和长处。分析、研究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健康精神家园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庆兵 《天府新论》2021,(2):140-149
《楚辞·天问》为屈原根据楚先王宗庙壁画而作,经历了从图像到文本的过程。这一生成过程对《天问》的文本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天问》集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等内容于一体,在文本上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这是由于具有宗教作用和训诫意义的宗庙壁画本身含有这些内容,屈原据图而作,自然受其影响。《天问》内容丰富,但在结构上有清楚的层次,从出土汉画像石来看,层次分明亦是壁画的通例,《天问》的结构安排也应与楚宗庙壁画有关。《天问》虽是据图而作,但却不是“述图之作”。屈原在创作《天问》时,一方面客观呈现壁画内容,另一方面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并调动个人的知识储备。这些内容融入《天问》中,使得《天问》据图而作的线性叙事结构被打破,从而造成文本“不次序”。总之,《天问》的文本特征多与其从图像到文本的生成过程有关,其文本所存在的问题也应放到这一过程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5.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有本生、因缘、譬喻等内容,从壁画内容上分析,是小乘佛教戒、定、慧三学在佛教实践中的反映.根据佛教"九分教"或"十二分教"的划分,这些壁画内容都属于律藏系统,这些故事画绘在石窟中,起到强化戒律、静思禅定的作用.龟兹地区出土的有关戒律方面的经典,这与古代龟兹地区一向戒律严谨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政策。本着爱国爱教的基本方针,宗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视角下,探讨宗教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7.
艺术和宗教几乎是同样古老,而且长期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出激烈地对抗和不相容,但同时又紧密而恒久地纠葛在一起.这种现象是令人迷惑费解的,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它们联系的共同基础似乎是:①宗教和艺术都植根于人类的情感生活;②宗教情感和艺术情感的基础都在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③宗教和艺术的情感体验都具有超我超物、超越物我矛盾的特征.但是,可否因此断定宗教情感与艺术情感以及宗教和艺术就是一回事呢?显然不是的.这里,试将它们的情感本质的根本区别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水陆画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龙寺壁画再现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和一部分社会生活的内容,题材范围广、覆盖面大、表现形式多样,是佛教及其绘图传入中国后吸纳中国本土文化并经过长期改造和融合后产生的宗教绘画样式.青龙寺壁画线条飞动、色彩绚丽,充分展现了元代佛教壁画的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9.
郝保英  郝瑞斌 《理论界》2009,(2):112-113
针对反动的宗教神秘主义思潮,普列汉诺夫极为巧妙地从原始宗教入手,从根源上揭示了宗教思潮理论的内在荒谬性.普列汉诺夫对原始宗教的研究,包括万物有灵论及其产生的根源;万物有灵论和宗教的关系以及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宇婷 《理论界》2006,(5):235-236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背景、教育经历等很多方面已与以往有所不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情感上的相对缺陷性成为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特征情感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对当代大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亲情、友情、爱情、感恩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健全学生情感,训练学生理性思维、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教育完成其培养高素质人才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郑臣 《兰州学刊》2007,(10):28-30,51
王安石新学在宋代思想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开风气之先河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新学在"道德性命"方面的内圣之学的不足,二程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并指出新学内在的学理弊病.二程也正是在对王安石新学进行深入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其"内圣外王"的理学思想的,在宋代思想转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后嗣观念是人类文化观念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嗣观念的强烈程度与历史意识成正比,与宗教意识成反比.中国儒家后嗣观念重视父系嫡亲男性后嗣的单线传承,这在中国历史上居主流地位,且与中国人分外突出的历史意识相互强化;而中国儒家这种特殊的后嗣观念对中国人的宗教意识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使中国人的宗教意识相对淡薄.  相似文献   

13.
“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育代宗教”是内涵丰富的理论命题,也是“五四”时期一面进步的思想旗帜。它反对宗教愚昧,倡导思想自由,是“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对宗教不仅仅是针对基督教,更重要的是针对孔教,对反抗封建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推翻了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理念,因而倡导美育以代替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填补人生价值真空的意义。直至今天,舍宗教而取美育,对培养人文情感,建设绿色人生,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以菱格画最为著名。菱格画题材多源自宗教,其画面元素亦常与宗教教义联系。菱格画的独特形式在克孜尔地区繁荣,除宗教因素外,也应与该地区偏爱菱形格的传统有关。菱形格在其他地区也被广泛运用,并有较丰富的遗存。菱形构图画面,其突出优势之一是利于石窟壁画的大面积绘制,以满足宗教传播需要。克孜尔石窟菱格画独特面貌的形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宗教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 《理论界》2010,(11):194-196
虽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宗教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影响是消极的。高校应采取积极对策,从优化大学生群体成长的外部环境、提升大学生群体成长的内在素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反境外宗教渗透机制方面入手,应对宗教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齐美尔《现代人与宗教》的文本解读基础上指出:齐美尔在对传统宗教起源论和现代性危机的深刻认识上,认为只有“后宗教”才能克服现代性危机。后宗教实质上是个体生命的内在宗教,现代性危机的克服不在于对传统宗教建制的现代化改进,而在于个体生命的内在实现。在此需指出,现代性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齐美尔从后宗教进行消解只是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视域,同时,也受到他所在社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两河流域宗教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两河流域战争中教权与王权关系——并合与冲突两个方面论述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与战争 ,并以此说明两河流域的宗教在一次次战争的胜败中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而得到发展 ,并在维护新生的政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宗教伦理是宗教信仰与伦理的结合.在伦理道德的来源和内容上,宗教伦理是神性和人性的统一;实现途径上,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价值目标上,是德性和幸福的统一.宗教伦理是人和社会的普遍需要以神圣律令的方式外在化、客观化,再通过信仰内在化为人的思想行为,从而实现作为存在物的人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伦理功能是宗教的重要功能,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讨论当今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问题的一个溯源性课题.从总体上看,古希腊哲学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划分.作为诞生哲学的母体,希腊宗教既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也压制和束缚了哲学的发展.而哲学在挣脱宗教束缚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对传统宗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攻击,客观上对传统宗教和城邦民主政治起到了削弱和破坏作用,传统宗教的护卫者城邦保守势力也对哲学进行了压制和打击.另一方面,古希腊哲学还保持一种与传统的仪式和习俗和谐相容的状态.而且,古希腊哲学的兴起与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希腊宗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三部门迅速得到发展.西方国家福利多元化的经验说明第三部门对我国社会保障发挥作用是可能的,而克服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缺陷则必须要求我国第三部门的参与.当前我国第三部门对社会保障主要在补充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