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意义非常重大.本文拟从内部控制的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按成本和效益的原则,从强化内部稽核入手,使内部控制有效.  相似文献   

2.
美国SOX法案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引发了我国理论及实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讨论.近年来,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问题也初显端倪,且可能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肘.以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为样本,运用序数逻辑斯蒂回归等方法,在代理成本框架下,探寻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中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也正在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在控制观念和控制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时,应当从国际环境、会计准则及内外部评价上充分考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4.
反映民办学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会计信息,其准则必须全国统一.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应执行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制度,营利性民办学校应执行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应提供清晰区分学校和举办者权益的财务信息;提供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赠投入的透明信息;提供两类民办学校与举办者之间关联交易的信息;编制两类民办学校的财务报告,并经审计后公开.  相似文献   

5.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已日渐成熟.本文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认识出发,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等五个方面,研究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的一项要求.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因此,结合国内企业界内部控制实践难点,分析和研究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应把握的难点及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合规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本文以广东省创业板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存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不完整,缺乏对“短处”披露的勇气,内部控制制度描述性内容远多于评价性内容等质量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容、理论贡献和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美国COSO委员会潜心研究多年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给理论界、实务界以广泛、深刻的启示,对我国仍处在改革进程之中的大多数企业来说,其理论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应强调对业务流程的动态控制,培育先进的环境文化,有效评估风险状况,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加强监督,强调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这应该是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手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当今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颇丰.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内部控制研究范式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前提,是依据信息生产--信息鉴证--信息接收这一完整的信息链条构建出的研究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国外的相关研究已比较完整.这一研究框架也为我国学者绘制了研究领域"地图",可在法律制度背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公司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和审计师的关系、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内部控制信息的市场反应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也是贯彻《会计法》的一项要求。通过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理解及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表明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初步建成,这在我国内部控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从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和应对国际形势需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形成的主要动因,并对实施初始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等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合规合法、资产安全、财务等信息真实完整等目标的过程。出于促使企业合规合法经营、风险管理等的需要,应借鉴美国、日本的立法及司法经验,在我国确立董事的内部控制义务。董事内部控制义务是董事在一定条件下对非自己原因直接造成的公司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董事内部控制义务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依法合理设置公司内部机构及明确其职责、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适时修正内部控制机制等内容。董事内部控制义务是董事勤勉义务的具体化与内在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对《水污染防治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污染防治法”课题组一行30多人于2003年7月15日至2003年8月10日,对《水污染防治法》在淮河流域(河南境内)的实施情况展开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水污染防治法》在淮河流域(河南境内)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对河南省的水污染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地方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联系《水污染防治法》在淮河流域(河南境内)的实施情况,项目组提出了对《水污染防治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及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利于该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韩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日本和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成为各国采用的主要管理模式之一。研究日本和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更好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兴贸战略实施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北京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代表城市,其发展状况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但是,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技术中介市场不成熟等问题,对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性探讨出有效对策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6.
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中政府行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近代技术引进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明治政府始终是积极干预并引导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制度变迁 ,而中国的企业制度发明及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方式则始终保持着对其传统的记忆 ,本土的惰性阻碍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对企业提出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环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探讨三种供应链环境下西部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与应变策略:(1)以西南边疆为例,探讨以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为纽带的跨国供应链环境下的西南地区制造业的机遇与应变策略;(2)在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与转移,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业如何与东部企业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供应链协作关系;(3)在低碳经济国家战略驱动的绿色供应链环境下,西部制造业如何转变赢利模式,采取新的绿色运作策略,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些企业经常出现的会计造假、虚报会计报表等财务问题都是因为企业缺少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实现全面控制的基础,是我国内部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智力资源已成为高科技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企业要使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智力资源资本化运作,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委托氏理问题.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借鉴美日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建立股权激励计划实现智力资源资本化的成功做法.选择信息比较公开、资产质量比较好、智力资本比重比较突出的我国部分上市高科技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群体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要进行我国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源的资本化运作.应切实提高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运行的有效性.尽可能降低、减少其运行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笔者着眼于日本内部控制法案施行前上市公司的应对行为,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的效果。通过分析2005—2007年上市公司异常应计量的变化,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咨询服务影响并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应计质量。本研究为验证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这一理论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同时也为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实施效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