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江泽民同志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治国新理念,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进行了分析 ,认为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强调法德并重 ,反对人治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落实到高校要求以德治校 ,以德修己 ,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并对其具体实施途径作了部分探索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江泽民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既体现了我党“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 ,又顺应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它是我党在治国方略上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在治国中具有同等地位.以德治国对于治党治国、提高个人素质和民族素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中国国情出发,指出"以德治国"并不是对"依法治国"的排斥,而可以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基础,"以德治国"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对传统"德治"的批判继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还包括整个社会生活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因而,要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既要坚持依法治国 ,也要坚持以德治国 ,法治和德治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能做到治标治本 ,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在我国社会发展步入21世纪新的发展时期所制定的重要治国方略,也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领导,党的领导权应当是属于政党的政治权威和权力,不是直接国家权力.党在国家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方略是"依法治国",这是党在新时期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法律实质上是党的政策的条文化、规范化、定型化.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现,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与严格依法办事是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党治国方略问题上三次大的演进历程,从理论上说明了人治的危害性、法治的合理性、德治的必要性,并论证了德法共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与发展、中共八大至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前行、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性转变、苏东剧变后的全面开拓与深化、新世纪初的跨越发展与全面创新、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等阶段,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70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正确对待政党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推进交往方式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法治50年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法治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 194 9年 10月至195 7年 5月 ,为创立时期。在此期间 ,新中国的立法、司法、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都有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左倾思想及法律虚无主义的因素。 195 7年“反右”开始至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是曲折发展时期。法制建设的消极表现是 :党的“政策”取代国家法律 ,法制建设停滞不前 ,法律理论与现实矛盾。1966年至 1976年 ,是中国法制遭到全面破坏时期。 1976年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 2 0年 ,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 ,国家立法工作获得突破性发展 ,社会主义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亦成绩斐  相似文献   

15.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断提高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着党执政合法性的大问题。因此,要正确处理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与党执政的合法性、党的先进性及党的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从抓住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市场机制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结合、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方面去加强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 蕴含着责任性和使命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经验性和前瞻性的历史特点, 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与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经验。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 中国共产党胸怀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满怀信心, 在统筹\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和落实“三个代表”,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先进的精神文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文化氛围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历史的梳理考察,探索中国共产党党代会制度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德治与法治两种治国方略,各有长短,都有缺陷与不足。以长补短,弥补缺陷与不足,依赖于二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用机制的有机契合。现代社会离不开法治,文明社会离不开道德,任何一个良好社会都必须依靠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有序行进的有效支撑。所以,一个理想社会的治国方略是建立在道德自律和法律他律相互结合、两维互动的制度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