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巢青年"一词一经出现就成为社会热点,是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后,又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空巢青年"具有单身独居、背井离乡、独立自主等特征。"空巢青年"现象的形成原因有社会变革的深入、自我需求的满足、网络媒体的发展等。化解"空巢青年"现象所带来的系列问题,需要"空巢青年"个人进行自我调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会减少思想偏见,家庭给予更多关心。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不少媒体刊登类似《中国空巢青年催生"孤独经济",可望超日本》、《中国"佛系"青年喜欢独来独往催生孤独经济》、《养蛙游戏霸屏,背后是"孤独经济"的兴起》的社会报道。报道指出,目前国内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孤独寂寞"感,正在催生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孤独经济",许多商家正试图利用"空巢青年"的生活方式赚钱。这种"空巢青年",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今年1月份,一家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一份《孤独经济》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全国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54%,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巢化打碎了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亲情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形影相吊,孤独寂寞,郁都寡欢。要想"老有所乐",除了儿女要多给老人生活和心灵的关爱,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注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精神自助"。注重夫妻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相似文献   

4.
"拼文化"是网络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都市青年崭新的生活理念和特定的生活方式。"拼文化"的流行发展主要源于网络媒介的普及、经济利益的驱动、青年心理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回归等诸多因素推动。当前,"拼文化"发展体现出由成本分摊省钱向投资理财赚钱、由提高物质生活向享受精神生活和由满足自己需求向帮助他人需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生育力下降;离婚率上升,追求个性发展自由;年轻人独立性意识增强;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是我国空巢老午人家庭增多主要形成原因。缺乏精神慰藉、生活无人照顾、经济困难是空巢老年人家庭的主要社会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空巢老年人家庭的发展趋势;逐步提高空巢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提供健康、医疗、生活照料、精神等支持,切实维护空巢老年人合法权益,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空巢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永玲 《社区》2012,(6):17-18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社区是典型的乡镇社区,老城镇居民、农转非人员、企业改制失业下岗人员、残疾人和空巢老人多,周边又是工业园区,流动人口复杂。这样一个"大合唱"社区,如何为残疾人和空巢老人服务好,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残疾青年鼓起生活的勇气社区有一名因车祸导致双下肢瘫痪的青年,名叫彭洪伟。当他得知自己永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17,(6)
"精神匮乏"的现代老年心理本质 长期以来,我国老龄人群退休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养生保健,照顾孙辈等方面,这些活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打发时间,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退休后的孤独感、寂寞感、无用感等心理亚健康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问题更加突出. 一方面,群体的边缘化导致一些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不高,身体活动、社会交往意愿能力减弱,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活力健康老年人对单一仅有物质生活的供给和纯粹的生活照料已经不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与表现.一方面,它为青年精神生活的理性构建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现代性社会化的后果使青年的精神生活世界变得多元而复杂,价值观与文化的多元化使青年感到迷茫并逐渐产生异化现象,传统与现代精神生活的断裂日益明显.现代性背景下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价值取向功利化、道德信仰虚无化、心理生活自私化和文化生活庸俗化等困境.探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层面和音年自身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我国人均寿命有了很大程度的延长。但随之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生育率的下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得“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也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空巢”家庭增多的成因.着重阐述其面临的凸显问题,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空巢”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乡"空巢老人"家庭以及孤寡老人在老年人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亟待社会关注,舟山"空巢孤寡老人"家庭的生活环境更为孤独冷清。作为一个社会特殊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应当予以重视,构建良性运行的民生制度体系,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现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养老支持力涉及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三个方面,精神慰藉是赡养支持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个特殊的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危机可以看出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青春流浪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流浪形式也不一而足.无论何种情况,青春流浪总是要经历种种苦难,这对于青年流浪者的身体、心理和精神都构成种种考验,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成年礼"仪式的完成;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则意味着对生命意义的执著追寻,具有深刻的哲学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由于受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等因素影响,他们在经济保障、生活照料服务、精神赡养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和危机,其养老保障需求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出发,我们必须适应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特殊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引起伦理规范的转型,新的以利益为重的代际关系对原有的以"孝道"为核心的代际伦理关系产生巨大冲击。代际伦理转型下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物质与精神供给的双重困境,子女供养不足,政府补贴与社会救助乏力。家庭结构的变化、代际伦理的转型、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当前形势下,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应该从协调家庭关系、寻求代际公平、完善保障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调动社会力量支持等方面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地区的空巢老年群体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更多的问题和需求,精神慰藉需求便是其中之一。空巢老人在精神和情绪上一旦陷入困境,便会长期陷入消极落寂的状态,这些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本文聚焦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研究,以郑州市万福社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城市社区中空巢老人面临着人际交往、情感支持、文化娱乐、自我实现等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帮助空巢老人疏导消极情绪、缓解孤独感,使案主能够安享晚年生活,同时为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青年求学、就业、发展压力日益突出,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倾向和观念,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针对此形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为根据,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宗旨,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强化文化认同,努力践行中华文化;运用网络等新载体、新途径,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当代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做好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1,(19):53-53
重塑价值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中年空巢是一种心理空巢,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中年空巢的根源来自于一些父母的价值理念。孩子在家的时候,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被孩子需要的价值感。当这种价值感不在了,就出现了心理上的明显落差。另外中年人从社会关系上讲也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8.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旅游者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活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外,旅游活动也是旅游者的文化"体验"和"表演",这种文化表达使旅游者的心理世界更为丰富.把握旅游活动的文化品质,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空巢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老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4~5月进行入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取福州市鼓楼、台江、仓山三个区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共得到有效样本1767例,其中空巢老人696名。空巢老人躯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ADL)、经济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健康5个维度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福州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总体比例的39%,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由logistic检验得出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受年龄、性别、原职业、是否赞成非家庭养老方式、锻炼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倡导空巢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与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对空巢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提高对空巢老年人经济支持,完善社区为老服务,从而改善空巢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以及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这也成为新时期政府在农村老龄工作上面临的新课题,是社会关注农村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