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霞 《新天地》2011,(11):181-182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老问题。但又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转化学困生,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这些都是建立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家长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永清  杨家琴 《新天地》2011,(12):453-453
这里提的学困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在学习上困难的学生,一般地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差,学习不努力成绩落后,不大遵守纪律等等,在人们的心目中被称为“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帮助他们较快的提高成绩,一直是教师们长期努力探索的问题。据多年来教育教学的实践,认为可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3.
广东"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在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实施"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的依据与实践意义;同时结合广东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推进"教育区域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修养课"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主渠道.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修养课"教学的灵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检验"修养课"教学效果的标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修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坚持与时俱进是搞好"修养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能否"去政治化"论争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族群"与"民族"一样,很难进行准确定义.但民族问题能否"去政治化",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该如何认识、如何评价的重大问题.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将民族问题"政治化"或"去政治化",都是一种国家支配的"政治"的行为,故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中做不到,也不能这样做.根据中国的的具体国情,搭建民族政策平台来解决民族问题是无法绕过的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提法值得反思,中国古代实际存在着的主要现象是"非强制同化"或"隐性的强制同化".所谓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打断了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民族融合进程"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6.
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正史和地方志资料,加之作者的实地考察,详细地考证了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和"边墙"的沿革与兴废,并指出其历史地位。作者认为,堡哨"边墙"是镇压、控制当地少数民族的特殊军事设施和暴力工具,但在客观上和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保留和维持"苗疆"相对稳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8.
儒家"反求诸己"教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德育的实效性存在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方法本身缺少"德性".弘扬儒家"反求诸己"教育方法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改善.儒家认为,道德教育首先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教育必须首先反思教育者自己,这种真正具有"德性"意义的教育方法,对于改善当前因方法造成的德育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公民教育"理论有多种多样的主张,共同表现出理论性、渗透性、整体性、实践性、专业性等基本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许多有益启示.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道德模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加强我国社区和社团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并对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在阐述学习和贯彻钱伟长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基础上,作者论述了上海大学所进行的以“三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体会。这些体会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贤妻良母"曾一度被看成是封建女性的代名词.冰心、陈衡哲等"五四"女作家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理智、谨慎地对民族、文化、历史进行审视和反省,扬弃了传统的女性角色.她们对女性标准人格和角色定位做出了准确把握,从思想基础、自身修养和社会尊重等三个方面赋予了贤妻良母新内涵,在文化观念方面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何其芳作为年轻的京派文人,在其创作的文学道路上有一段可以称为"京派时期"的创作期,时间从1931年秋至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期是何其芳多元创作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有涉猎,艺术特征总体体现唯美主义,思想上把京派追求艺术独立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但在他"京派时期"的后期,思想与创作随着人生路径的曲折与外部境遇的变化在不断嬗变,从极端追求唯美主义向现实主义渐变.通过对何其芳这一时期创作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清他走向延安革命前的思想与文学追求,有助于研究其整个文学道路,对探讨现代典型作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位于性状形容词之前的“其”字,就词性、意义和作用来看,学界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作者结合文献中大量例证的分析和考察后认为,“其”字在句中以副词的形式修饰和限定后面的形容词,以此来强调事物的性状程度。这种形容词前的“其”字在语义上相当于副词“甚”,有较为具体的语法作用和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高校的"两课"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路子,在培养青年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实的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发挥"两课"素质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文章试图从探索高校"两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研究如何通过加强高校的"两课"建设,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论"有限政府"的"有限"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有限政府"这一行政价值取向已为人们所认同.文章从政府作为主客体两方面对"有限"内涵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