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含义及主要内容为切入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通过对理论教育、社会实践、大众传媒、家庭熏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载体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将健全教育渗透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德育方法简单化、形式化;内容大而空,与实践脱节;德育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德育环境的消极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德育工作必须澄清认识,树立可持续性德育观;提高教师素质,把德育融入各科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优化德育环境;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在各科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优化德育环境,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西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应试教育机制的弊端、少数教师的师德缺失等因素影响了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小学“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德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建设,是做好广西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苏鲁豫皖等省市自治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整体情况向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同度较高,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判断、选择能力较强.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内容了解不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价值观取向存在矛盾倾向,融入教学亟待改进,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不强.对此,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改进教学方式,增强中小学融入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切实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水平;加强多渠道融入;营造和优化教育环境,努力凝成融入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灵魂。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却呈现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并存、功利思想与崇高人格共生、全球视野与爱国情怀统一的特点。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在"五个融入"上下功夫,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精神文化、制度建设、新媒体宣传中。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新时期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为当前党建工作确立了理论依据。本文探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建工作,旨在表明党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一致性。探讨党建工作中构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教育与大学德育教育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应当围绕《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的战略主题,吸收新兴生态学科的理论知识大力开展大学生态道德教育,形成湖湘生态文化品牌,开创湖南省大学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推动湖南省生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弟子规》在医学生道德教育中有着深厚的人文意蕴。目前医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教育观念意识不强、教育目标定位不准、教育内容知行分离、德育成效评价过于简单等问题。因此医学院校可采取尊重德育教育主体、建设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利用新媒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把《弟子规》运用于医学生道德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物质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融入物质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属于物质文明,其"知行统一"的特性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质文明建设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融入物质文明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立足本职、优质示范和规范践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传统的以研究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德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生态道德教育应运而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时代课题,是德育价值的新发展.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生态道德教育思想和智慧方面有着深广而优秀的历史积淀,这一传统资源的有效融入,对进一步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及构建和谐德育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其目的在于巩固全党、全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国民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起着一个根本的引领作用,而国民教育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与宣传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新时期,应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良法善治"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终极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位,在内容上存在着高度契合性."良法善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彼此成就的"共存共荣"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的"良法善治"提供价值引领,"良法善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德育现代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思想和三维统一的现代德育目标,建构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现代德育内容体系,并力争在德育方法与手段上实现突破性创新,非此不能扭转大学德育之颓势.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切合为出发点,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概念,试图构建以"价值观冲突的消解→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自身价值观的整合与重塑→构建方法的提出"为框架结构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把握当前南北方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是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对调查抽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这一问题上,存在一些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南北方地区大学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应找准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关注点挂钩;坚持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着眼大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是人们情感观念的认同和行为习惯的升华。在司法裁判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为说理依据,有利于强化说理,补强法律漏洞和克减机械司法。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路径,需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内涵,精准识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用的案件范围,以具体法律条文为基础,利用法律论证方法,强化裁判文书的说理阐释。通过在法内、法外双重层面建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和法治宣传,营造全面崇尚法治、严格依法办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活场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向度。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生产中,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文化生产的价值内涵,努力完善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评价机制。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消费中,应当引导大众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念,着力优化文化消费资源的供给结构,发挥文化旅游消费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跟进式培育秉承以人为本、交往实践的理论原则,力图构建集内容、目标、方式、制度为一体的"跟进式"培养模式,即跟进内容,围绕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导可学;跟进目标,服务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转可用;跟进方式,亲近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听可感;跟进制度,保障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敬可管。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年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及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源自于其在价值层面的本质性规定,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宽厚的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寄寓人民美好道德期盼、充盈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生活的重要媒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成人成才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