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三种方法:偏离-份额方法,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和计量等方法。其中,偏离-份额分析最为常用,它侧重分析劳动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可能低估结构效应而且仅可从供给角度分析;结构分解技术可将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给予考虑。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给出经济体总体情况,也可以了解分部门的具体情况,计量方法的实证研究通常都证明了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文章通过介绍相关实证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宁夏经济的提速及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研究宁夏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实证分析了宁夏保险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微观传导机制,为地区保险业的持续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辩证分析了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中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接着针对技术创新的特征和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模型,运用我国2001-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定量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备建设的确会增进经济提升,但其并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基于内生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内生结构模型,用1997~2006年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的Panel Data,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的规模效应有利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下降.(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不存在倒U关系.(3)防止经济过热可能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费水平.(4)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弹性关系不显著,而第三产业发展则与能源消费呈显著的负向弹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雷韵  谢里  罗能生 《统计与决策》2012,(16):117-121
文章试图在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假定基础上分析中国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角度运用中国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全面的衡量了期间的制度因素,并对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正式制度在制度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非正式制度在制度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由回归结果可知制度因素不仅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对基本生产要素的发生作用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出的效率与规模——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1978~2004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政府财政支出的数据,对中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Barro定律及Karras实证方法估计中国政府的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及最优规模。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了真实GDP、实际政府支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政府财政支出是具有生产性的且政府最优规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8.2%(±3%);中国经济增长是政府规模增长的Granger原因,实证结论支持了瓦格纳定律。  相似文献   

8.
文章借助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主要对中国经济内向度和外向度进行测度,并就经济内外向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从封闭半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为内向经济和外向经济并重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内外型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作用呈现L型变化,随着经济内外向型趋于均衡,经济内外向结构变化作用趋于平稳.最后,就加快发展内向型经济,推进经济结构从内外向并重向内向型转型升级,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鹞 《统计与决策》2020,(7):150-153
文章以信用利差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为视角,考察了我国企业债信用利差与月度频次实际工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发现,当期信用利差涨跌对未来两年左右的实际经济产出增长率有显著的预测能力,信用利差与短期经济增长表现出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效率、结构、稳定、环境、民生、分配等6个维度构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实证考察了创业质量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质量提升可以显著增加经济增长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不过,创业质量提升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收入分配公平性。最后,在各种效应综合影响下,创业质量显著提升了综合经济增长质量。在新时期,决策者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通过高质量创业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此外,决策者也要注重完善产业、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避免新创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影响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从而推动经济平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李义  涂奔 《统计与决策》2017,(11):143-147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付凌晖 《统计研究》2010,27(8):79-8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8-2008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明显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有关核算资料对近十几年中国四大区域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数量考察。通过从总量、结构和贡献率等角度,并辅之于部分省际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区域金融的分布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布一致,金融业增加值向东部地区高度集中,区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东部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值得关注的是,在区域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中,区域金融业贡献率最低,且呈平稳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8年度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以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两种作用关系为着眼点,研究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与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又促进了能源消费的增长,但就不同区域而言,这两种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发现,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安市1988—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下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安市农业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并且其作用远大于非基础设施投资的贡献,表明政府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是西安市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政府近期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使用丁伯根技术进步定量评价方法,探讨全要素生产率对西安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对外开放、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占全市人口比例和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等因素对西安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着眼于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改变科技资金投入的来源,优化要素的配置结构,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使经济能够取得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安徽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一年的发展,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相关实证分析显示:金融规模的扩张和股票市场的发展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虽然股票市场的发展滞后到第七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才超过了金融规模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其贡献度一直在增长,这表明,虽然金融规模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较大,但是成立只有十几年的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很大的潜力;而金融发展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且有些时期对经济增长呈负作用;保险市场的发展并没有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了安徽的金融发展更快更全面地促进经济增长,安徽股票市场的发展应摆在比传统金融中介发展更优先的位置,应继续加大企业从股票市场的融资力度,同时应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体系来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加快保险机构改革并提高保险业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市场上对制造业出口进行区域优化布局,既是中国外贸转变的重点,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基于SITC REV.3五位数分类的47国10年的出口产品数据,本文计算了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上的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布局及演进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到了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技术结构的规律性结论.这些结论,对拓宽出口贸易市场,优化与提升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为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布局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