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现代化,导致了人们观念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价值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发展趋势如何?试从社会学的角度作一初步考察。价值观念是人类为了生存,通过生产劳动在不断取得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物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懂得了“财富”的含义就是物的使用价值,当把价值理解为“财富”的时候,价值观念的理论形态就出现了。当然,这首先是一个经济学命题。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 尽管价值观念是从经济中产生的,然而丰富多采的生活,使它不仅仅是以自然物,而且是以社会物、精神物等等的价值现象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样,价值就成为不同学科都应研究的对象了。例如,从人类劳动凝结于商品中的“价值”角度,即把它当作实体  相似文献   

2.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目标。但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人的现代化,人们的认识却不尽一致。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对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了辨析。在理论层面上,主要讨论了“从(抽象的)人出发,还是从人的社会存在出发”“人是前提还是结果”“人是目的还是手段”等问题。在现实层面上,通过对我国近代以来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认识误区的分析,强调只有坚持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之路,才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就侧重点而言,生活方式是以建构“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新型社会行为方式为目标,即在原有优秀文化精神财富基础上产生新的文化成果;社会文化则主要着眼于“活动”,即为最广大的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的、以自我实践自我欣赏自我教育为主的自我文化体验的机会。 社会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生活观念建设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生活观念指导、制约着生活方式,规定着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总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质的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它们直接调解着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思想道德建发不仅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创新。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的著名论断,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06页)。即是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利害关系或功利关系。价值本质上是一个关系范畴,非实体范畴。 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是以二者的实践关系为基础的,实践决定着主体和客体、同时也表明了主体通过实  相似文献   

6.
(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研究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的指导原则。列宁曾经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思想关系只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关系是人们维持生存的活动的形式(结果)”。(《列宁选集》第1卷,第18页)这里所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价值、利益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是关系范畴。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他们的外界的关系中产生的。”伦理学上所使用的价值,是指调整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它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来。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价值由经济基础决定,又通过“利益”这一“中介”而实现。利益是人对周围世界一定对象的需要,它有个人利益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的总和 )和集体利益 (按着一定关系所构成的联合体的共同利益 )之分。所谓集体,不是指任何狭隘的集团、组织和地区,而是指社会、人民和群众。集体主义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仅决定于自身科学本质的确立及其不断完善,而且决定于人们用科学的观点认识和对待它。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恩格斯早在110多年前就深刻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1页)当前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种种模糊的和错误的认识,再一次说明了恩格斯上述教导仍然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一)、用阶级的观点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念是随同需要观念一同产生的,作为与需要对应的价值是一个特殊的关系范畴。人的需要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需要导致价值观的良性趋动,同时也存在一些恶性驱动。为解决人的需要对价值驱动的错误影响,亟待重新构建价值导向体系。重构的价值导向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而要做到价值导向体系的重构,须至少满足三个条件,即政策的宏观调控,领导干部的廉洁奉公以及教育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人不断现代化,即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现代化。观念是人们行为的向导,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制约人们的社会实践,规定人们前进的方向。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1.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号召我们把各项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文艺战线来说,也就是要把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建设上来。既然建设社会主义文艺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那么,是否还需要对古代文论进行研究呢?由于“四人帮”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散布了种种谬论,使得有些问题弄得是非不清。“四人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左”字。他们为了制造文艺空白,推行“阴谋文艺”,便藉口批判  相似文献   

12.
封建状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时代艳称三元,特别是状元,不过是殿试的第一名耳。近年行事有时未能免俗,今年中央特指令高考勿渲染状元,见之报纸。此诚大哉至言。发言人说:“希望学校、家长、新闻部门及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接班人,他们都是人才,并非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更非只有高考‘状元’才算人才。”这点应使人认识清楚,不然考不上就灰心丧气了。 我们翻开明清两代的“状元谱”看一看,考上状元的人能声施后世的有多少位?可以说不多,那么人们在思想上不就泰然了吗!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如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效益观念等等;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国家观念、全局观念逐渐淡薄,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有泛滥的趋势,甚至有的人著书立说为个人主义正名,把“个人本位主义”推崇为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不能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列宁用唯物辩证法对人类意识的功能及其观念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观念是[人的]认识和意图”。认识性观念是对象性的观念。意图性观念是主体性的观念,是指示和规定未来实践的观念,亦即行动目标及其方案。一因为方案总是实现一定目标的方案,方案就内在地包含着目标,所以我们可以用“方案”来概括那种指示和规定未来实践的观念,以与“知识”相区别、相对应。知识是对既存的或必然的东西的揭示,方案则是按照人的需要和目的安排客观世界的观念,是对未来实践如何进行的指示和规定。方案对未来实践的指示和规定如果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且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就是优的,反之就是劣的。方案是指示和规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可靠保证,它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一定要作为一件大事及早规划,尽力搞好。”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作为国民经济体制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好职工教育尤为重要。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当前教育工作应加强“以智取胜”意识的培养。人们从实践中得出一个共同结论,这就是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虽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掌握科技的是人,人才需要靠教育去培养…  相似文献   

16.
用辩证否定观指导观念变革赵金荣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观念形态的变革,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观念是客观存在移入人的头脑并经人的头脑改造过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道德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定 ,对人们深层次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促进新的道德规范的产生 ;直接冲击乃至部分改变了旧式自然经济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惯 ;更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荣辱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全社会必须奉行公平、平等的道德规范。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 ,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培养学生的“义”“利”统一的道德价值观、开拓进取的道德行为方式和自主自强的道德人格模型  相似文献   

18.
要充分了解、阐述和构建当代的核心价值和价值观念,首先要理解思考的问题和指向是什么,并对思考的前提和基础形成一定的共识。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价值和价值观念是有区别的,价值是指客观的社会存在关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状态;价值观念则是对它的反映,受它决定。价值是客观的,而价值观念是主观的,因此也是多元的,当然这种多元应当是一种"面对多元化,坚持主体性"的多元。社会或个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目的就在于正确认识自身、把握自身。就此来看,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公平正义为本质特征的,这就决定了公平正义必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理论区分为认知性理论与意向性理论两类.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38卷228页)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它告诉人们客观世界是什么,属于一种描述性或认知性的意识;而作为创造客观世界的意识,它告诉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则属于意向性意识。列宁还将观念区分为认识与意图两类,他指出:“观念是〔人的〕认识和意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当前经济改革的实践,日益迫切地要求我们重新研究马克思历史观中的需要范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需要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和需要;另一方面,“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