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开发甘肃地方文化资源,弘扬甘肃精神,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我省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和我校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功能,经2007年8月30日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决定成立甘肃联合大学地方文化研究所。为了便于开展研究工作,更好地依托和利用学校学报社科版“地方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两个栏目,研究所办公室设在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河海大学于11月8日正式成立了水文化研究所。近年来,河海大学积极开展水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形成了一支水文化研究骨干队伍,开设了水文化选修课,编辑出版了《水文化教育系列丛书》,举办了江苏省大学生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日河海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成立,以加强饮用水安全研究。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而且目前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因水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使饮用水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饮用水安全保障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治理的三个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关于“地方文化”栏目设置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学报设置“地方文化”栏目 ,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关于这个栏目的现状 ,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一是以山水文化为特征 ,二是以文化遗址为特征 ,三是以断代史为特征 ,四是以文学名著为特征 ,五是以历史名人为特征。六是整体性研究。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缺憾 ,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文化的忽略 ,以及研究内容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5.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起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通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演进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要义,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先决条件,创造性地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问与实践之需。新时代新征程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域日益敞开,应秉持“三种精神”,为“两个结合”加注活力与生力,使其持续嬗迭意涵,扩充义理,释放效能,并在此视域下求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释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为支撑,以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实践层面要关注供需匹配的平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坚持知行合一,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技术载体,多维度融入教法改革;还要坚持教研结合,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7.
重视和加强新闻学研究,对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整个新闻事业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当前,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编辑、记者以及新闻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新闻学研究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探源其核心思想理念,阐释其价值意蕴及推进路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意蕴。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底蕴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格、治理理念、交往之道、文明理想等核心思想理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与“两创”工作,加强与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社"文化意指土地、土地神及所衍生的一系列文化行为。"社"文化建构了宇宙、天地与人的认知系统,调整着自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土地、姓氏、村庙、祠堂等一系列公共象征符号及围绕符号展开的祭祀、庆典等仪式活动形成了特定群体的在地化知识体系和地方感,承载着认知的"地方"与人文的"地方"多重内涵与价值系统,倾向于促进理解而不是推进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重历史向度中加以理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性和底色:“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奠定了统一安定之道;“天下为公”的价值理想确立了责任伦理之道;“尚和合”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中和守正之道。这些思想观念所蕴含的共同体智慧,蕴藏着化解从多元走向一体现实困境的丰富经验,启发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寻求公与私、内与外、秩序与自由的平衡,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深入发掘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思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命题,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在践行“七个着力”中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在科学把握“两个结合”重大意义与内在规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落脚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地处文化古城抚州,依托地方资源优势,融入地方文化,以临川文化名人王安石研究等为切入口,创办"临川文化研究"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栏,取得较大社会反响.专栏吸引了大批校内外作者的精品力作,既弘扬了地方文化,又提升了学报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13.
论地方高校学报专栏建设中的八种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方高校学报与重点名牌高校学报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劣势地位,这种先天性定位决定地方高校学报必须走特色之路,而专栏建设是体现地方高校学报特色的最有效途径。专栏建设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本校学科优势、学术前沿、专业学会、作者读者、学报总体特色等多方面的关系,学报工作者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胸怀,把专栏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苦心经营,并不断深入地研究其发展规律,使之更大限度地发挥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28日,“内蒙古民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隆重举行,揭牌仪式由科技处处长陈永胜主持。通辽市政协张庆宗副主席、市委肖芝树副秘书长、市党校于艳君副校长前来祝贺。校党委特木尔书记、王顶桂校长、吉日木图副校长以及来自党办、人事处、科技处、学报编辑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和经济管理学院的部分师生出席了揭牌仪式。吉日木图副校长宣读了《关于成立“内蒙古民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由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主办、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于2010年7月12日-16日在赤峰市举行。来自江汉大学、广州大学、济南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大学、成都大学等全国70余所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1,加强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提高地方高校学报整体质量;2,公布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评比结果,对获奖栏目进行颁奖;3,围绕如何办好特色栏目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如何办好特色栏目,进而以特色栏目为抓手,打造学报个性与特色,提高学报办报质量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和研讨。本刊对大会部分发言内容进行梳理,发表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经验与体会,通过这些文章的发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这一专题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