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初,关于"非典型肺炎"无药可治,一天就死的谣言在广州迅速流传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继而出现了市民大量抢购某些药品、食品的不理智行为,社会秩序一度呈现出混乱状态.在政府和各种新闻媒介的通力协作下,风行一时的谣言终于寿终正寝,社会也慢慢趋向平静.联系到曾经发生在京津两地的"扎针"和九江的"投毒"两则谣言.我们不禁要问:这类社会谣言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迅速流传开来的?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控制和消除社会谣言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40-243
网络谣言通常利用网络传播各种谣言,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以最近发生的网络谣言事件为样本,具体分析网络谣言的特征、传播方式、危害等,帮助网民更加清楚地了解网络谣言的特征和危害,有助于规范网民的网络传播行为,整治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同时激发人们强化社会正能量,以弱化谣言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创业条件的全面改善,创业治安环境对创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南京社会治安环境具有良好的基础.从优化南京创业治安环境的角度,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改革、创新警务运行机制.近期对策是建立和完善治安预警、治安应急和治安服务等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民用花习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问卷调查法及SPSS社会统计软件对南京市民用花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摸清了南京的花卉消费额、消费品种、消费目的、购花渠道等花卉消费现状,从生活水平、文化素养、传统习惯、消费观念、赏花要素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民花卉消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南京花卉业、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曙光  ;郭育丰 《理论界》2014,(5):164-166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社会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甚嚣尘上,网络谣言作为其中影响当下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舆论因素,不断干扰着我国的前进步伐。本文分析了网络谣言对我国产生的种种影响,指出了管控网络谣言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安,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治安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因而,社会治安秩序的确立与控制,就必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我国党和政府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然则时至今日,社会上根深蒂固的仍然是“公安政法机关管治安”的“小治安”观念。有鉴于此,从科学认识治安现象的社会性本质出发,理性地审视和总结古今中外治安实践的经验教训和治安认识成果,适应改革开放条件下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略的客观需要,倡导树立“大治安”观念,创建一…  相似文献   

7.
塑造市民精神是推进城市现代文明的需要 ;市民精神是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一个城市的市民社会决定的意识形态 ;塑造市民精神应遵循地域性、导向性、实践性等原则 ;塑造市民精神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株洲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旗帜鲜明地开展严打,坚持不懈地狠抓防范,在株洲上空始终保持了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在城乡各地全面构筑了预防犯罪立体防控体系,全市政治稳定,治安形势趋于平稳,刑事案件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连续四年持续下降,尤其是1997年下降幅度在14.44%,重特大案件数较全省14个地州市平均数还低22个百分点,全市有85%的市民对治安形势表示满意,有86%的市民表示对公安政法机关满意。一、全市治安形势平稳,刑事案件下降的原因分析株洲市之所以能有效控制治安局势,保持社会…  相似文献   

9.
治安承包的理论依据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各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在社会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治安承包这种管理模式也逐渐兴起,并成为深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一、治安承包的理论依据治安承包的推出,一方面:解决了治安防范、管理工作中的“吃大锅饭”的问题,调动了防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找到了一条激励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同时又能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有人认为治安承包是公安机关在向社会转嫁和转移自己的法定义务,与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当好“守夜人”,管理好公共事务的趋势是相悖的;甚至认为治安管理权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发生在伦理阶段中家庭解体之后。家庭的解体使伦理精神丧失,从而使个人的任性获得了自由,特殊性原则成为普遍的原则。市民社会是有限性和偶然性的领域,各种冲动、任性和情欲作为需要的形式充斥其中。因此,需要的体系就成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值得我们给予其特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正值南京事件70周年,世界各国纷纷策划以南京事件为题的纪录片或电影.然而,已作为历史事实被认定的南京事件并没有成为日本国民的共同认识,也没有成为"国民记忆",南京事件否定派的言论在日本甚嚣尘上.这一问题表明:由于企图歪曲、抹杀、忘却日本战争犯罪史的历史修正主义势力占据了自民党政府(一部分为民主党)的中枢,导致日本的民主处于危机之中,日本国民对于战争的认识也处于危机之中.现在,日本和战时一样,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对这种现状抱有危机意识的日本律师、学者、教师、市民等组织起来,举办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希望以此为契机调动日本社会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因素,打破日本对于战争和历史认识的闭塞状态,挽救民主危机.  相似文献   

12.
网络谣言作为舆论的一种特殊形态,并非偶然性的虚假信息流瀑,而是社会架构更迭中结构性张力的聚合与呈现。在社会学视野下,我国转型期语境下的网络谣言蕴含着“结构张力—情境诱发”的生成机理:风险社会境遇中的网络谣言,充当着个别人满足脱域性团结需求、缓释焦虑情感的工具;信息交互不畅态势下的网络谣言,扮演着实现畸形化信息突围的社会公器;利益张力格局中的网络谣言,充当着释放消极社会心态的重要出口;网络意识形态紊乱情形下的网络谣言,本质是民粹思维驱动下的极端行为展演;“文化堕距”状态下的网络谣言,是由直观化经验主义惯习勾勒的日常思维图景。消减网络谣言负面效应、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从善治思维起步,搭建面向网络谣言的国家与社会治理桥梁,将国家、社会、个体间的张力结构串联为协作默契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一、私人利益是市民社会中个人生活的出发点政治革命解放了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摆脱了国家共同体,变成一种独立性的存在,而且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存在。市民社会中私有制的确立,使个人从国家整体中解放出来,成为有各种私人利益要求的"特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主流形态是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对个人权利与自由的过度强调导致了政治参与水平下降等诸多民主社会的危机.发端于托克维尔的当代市民社会理论所针对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市民社会是指各种非政治制度(包括家庭、教堂、邻里、公民团体及各种志愿社团)所置身的那个社会部门,其特点是,这些社团通常都是自愿的、可以自由进出的.市民社会的繁荣有利于培养合作、信任、妥协、忠诚等公民美德,促进民主政治的正常运作.不过,市民社会理论本身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阈限与谣言:地震灾难的宗教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辉林 《青海社会科学》2010,(3):131-135,117
本文以仪式过程和谣言研究理论,分别就汶川、玉树等地震灾难中的社会仪式化与谣言频传现象,进行了人类学解读。指出,灾难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种难以避免的发展推力,同时灾难必然刺激社会宗教化与谣言的流传。要客观地认知灾难和谣言存在的合理性意义。应从灾难与谣言的正面启示中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反省,并在经受苦难的痛定思痛之余,对惨痛的历史教训,不仅要哀之,更应鉴之。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的法治化治理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的基础.新冠疫情谣言传播呈现出渠道立体化、内容碎片化、扩散速度实时化、动机多样化等传播特点.谣言治理中存在惩处力度不足、政府单向主导化治谣、言论自由和网络谣言界限不清、“塔西佗陷阱”和“老谣新传”等治理难题.基于法律与政策关系、多维共治理念、比例原则、法律普及和技术治理等法治理念的考量,建议提高网络谣言治理的立法层次和系统化程度、培育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规范谣言司法治理的谦抑性、增强技术手段下辟谣平台和谣言预警机制建设、建立信息透明公开的社会沟通机制,维护舆论的正向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谣言作为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它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冲突的发生几乎都可以看到有谣言相伴随。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行动,它与社会冲突的内在逻辑,在转型期中国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对大量社会冲突事件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谣言贯穿于社会冲突的全过程,对社会冲突的孕育和发生都发挥着重要影响。而谣言最终止于信息的公开、了解事实真相、对政府的信任和公众的理性。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南京住房短缺、地价暴涨和房租腾贵现象日趋严重,给城市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房屋纠纷造成了军政人员与市民,以及房东与房客之间的紧张关系;普通市民居住质量堪虞。面对房荒,官方采取了投资兴建住宅、奖助市民自建住宅、管控房租和保护房客承租权等措施予以应对,但该市"荒房"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城市社会矛盾也因居住两极分化而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至义和团运动期间,社会的剧烈变革与动荡,引发谣言空前奔涌。谣言是社会心理的反映,该时期的谣言,彰显出当时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满汉矛盾、帝后矛盾及中外矛盾等。与此同时,谣言的疯传,扰乱了社会秩序,导致迷信风气盛行,煽动了朝野上下的战斗情绪,使中外关系紧张,政局进一步恶化,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市民记忆中永远无法忘却的一页。 1982年 ,日本教科书事件后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纪念碑相继建成 ,架通了南京市民连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记忆通道。在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中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情感 ,两者相互缠绕 ,共存共生。幸存者对大屠杀的史实记忆刻骨铭心 ,而他们的情感记忆更多的则表现为宽容。南京市民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已超越了原始复仇阶段。创伤记忆理应置换为人类追求和平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