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篇》属于字书,具有实用性,要想了解其性质和用途等情况,首先应该弄清楚其编纂目的。将《类篇》与《集韵》、《玉篇》等韵书、字书相比较,通过它们在收字及收字排列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可以看出《类篇》不是在《玉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而是《集韵》的多音字典,其编撰是忠实于《集韵》的。对于《类篇》编纂目的的考察,也有助于推进《集韵》、《玉篇》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王重民先生《敦煌古籍叙录》著录四种:P2546、P3562、P3704及罗振玉藏唐卷子本。林其锬、陈凤金《刘子集校》收录五种,所增者即刘幼云所藏、刘希亮影写、傅增湘校录唐卷子本。后林、陈二先生在《敦煌遗书刘子残卷集录》中又增加了一种《刘子》残卷,即伯3636《残类书》所引《刘子》,并附有胶卷放大影印件及校录文字。然是书囿于体例,未曾对残卷加以深入考订。本文从P3636卷子抄写时代,所引《刘子》是否《刘子》原文及其校勘价值诸方面,略作考索。  相似文献   

3.
辽代佛学字书《龙龛手镜》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梦溪笔谈》收录的《龙龛手镜》是传世的重要辽代佛学字书。该书为辽代名僧行均编撰 ,对唐《玉篇》、《干禄字书》和《一切经音义》等广为参据 ,不仅对考察辽代民间正俗字和佛学的流传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考察辽南京道、西京道等有关历史地理和辽与高丽等文化交流史 ,亦有其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芃 《文史哲》2011,(6):81-89
原本《玉篇》残卷中有73条书证材料征引《史记》,其中有27条材料涉及《史记》相关的先唐古注,经比勘判断这些古注是裴骃的《史记集解》的片段,且这些写本材料的底本来自南朝梁代。这些书证引文弥足珍贵,其价值不容忽视,对于《史记》的校理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校勘略说     
一校雠与校勘校雠一词,最早见于刘向《别录》。唐卷子本《玉篇》言部引《别录》,也有“雠校中经”之文。应劭《风俗通义》解释说:“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相似文献   

6.
宁稼雨 《文史哲》2022,(2):127-144+168
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以其遥远的年代和残缺的面貌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但通过对其种种蛛丝马迹的挖掘考索,仍然可以逐渐接近它的庐山真面目。几位先贤关于残卷“截五归四”均语焉不详,其实关于残卷截分,当事人所著《过眼余唱》就明确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早期寓目残卷者皆认为是李唐时人所写,后有人以避讳等原因提出质疑。但相关学术巨擘看法一致,旧说难以撼动;启功先生认为残卷书法与当时日本其他写本文献书风别无二致,其实这正是唐前齐梁时期盛行“写经体”的缘故;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杨守敬关于残卷的第二篇跋语,但该跋语疑点重重,当为赝品;空海法师对《世说新语》的喜爱以及他与残卷原藏主杲宝特殊的师生关系,构成了以《世说新语》为纽带的中日文化交流佳话;而残卷对于《世说新语》的文献校勘价值,更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开发的深井。  相似文献   

7.
刘彩霞 《阴山学刊》2007,20(2):18-21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正> 《启颜录》是继《笑林》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笑话类志人小说。《启颜录》原书巳亡,现有六种辑刊本。第一种敦煌卷子本,存《论难》、《辩捷》、《昏忘》、《嘲诮》四篇,三十六则;第二种明谈恺《太平广记》辑本二十五则;第三种明刊《类说》卷十四所载十七则;第四种明吴永辑《续百川学海》广集载十则;第五种明陈禹谟辑《唐滑稽》卷二十所载四十五则;第六种明许自昌《捧腹编》一则。六种共一百三十四则,去掉重复者,大约有一百余则,均见载于王利器的《历代笑话集》。关于作者,《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启颜录》十卷,侯白  相似文献   

9.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10.
《诗经》《魏风》中有一篇《汾沮洳》,全文如下: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尽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艹卖)。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珠异乎公族。《唐风》中有一篇《采苓》,全文如下: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元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相似文献   

11.
《篇海》是古代字书收字最多的字典,也是第一部按笔画数序排字的大型字典。该书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有重要的价值。但该书在异体字处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异体字和正字的关系缺乏必要的说明与沟通。论文对后代大型字典引《篇海》在异体字收录、辨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以下简称《残卷》)是被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劫走的写卷之一,藏于巴黎图书馆,编号为伯2555。解放前,王重民先生从那里全部录出,进行了一些整理,惜未最后定稿。在此基础上,前些年又由舒学同志参照北京图书馆所藏照片进行了校对整理,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上。去年收入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全唐诗外编》一书。 《残卷》共存唐代两位诗人的诗七十二首。本文仅对其中一位敦煌佚名氏的五十九首诗所反映的作者身世及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地理风物等进行一些研究讨论,谨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西夏字音进行了补证。订补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等西夏人当时以西夏文编写的韵书、字书。  相似文献   

14.
李婵  徐传武 《东岳论丛》2011,32(3):126-128
《诗经》中有三十余篇诗歌涉及玉文化,内容包括玉饰风尚、玉的象征及比喻意义、玉作礼器、美玉馈赠、修治玉器等,从中可看出周代玉文化的特点,即玉器的人性化特征得以确立、"玉德"成为道德标准、玉器得到广泛使用、治玉工艺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举世闻名的,现存世界上有确切年代可凭兼有插图的最古刊本,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刻本《金刚般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原卷长十六尺,高一尺,是用柒张纸粘贴,折式装裱,完整无缺的卷子本。在印刷和制作技术上,  相似文献   

16.
<正> 《招魂》的作者、对象、写作年代,自汉朝以来竞相争论,未得统一。笔者想从以上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招魂与招生人魂,招生人魂源变等五个方面,试成辩正,以求教于专家。一、《招魂》的作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这“其”是代词,指屈原,“志”应当是爱国主义精神。从《列传》这一总结性的言论,说明《招魂》是屈原的作品。屈赋二十五篇,这里仅列举四篇,可见  相似文献   

17.
范志新 《晋阳学刊》2005,(5):125-126
敦煌遗书伯283《3文选音》残卷的作者,近人王重民假定为隋萧该——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清水淬其锋”,《(文选)集注》引《音决》云:“曹七对反,萧子妹反。”曹为曹宪,萧为萧该。此残卷作“之对、子妹二反”与曹宪《音》不同,又知非曹宪书。李善音间(于)《文选》注,许淹《音》盖已无存,而此残卷所载“子妹”一音适于《音决》所引萧该《音》合,余虽仅得孤证,在未见许淹《音》以前,无宁假定此残卷为萧该《文选音》也[1]卷五。周祖謨《论<文选音>残卷之作者及其方音》则非其说,主撰者为许淹——已而按核残篇,乃发现此书非萧该所作,王先生之…  相似文献   

18.
华喆 《西域研究》2012,(3):96-106,140
通过对吐鲁番地区出土《论语》郑注残卷内容的分析可知,郑玄《论语》注具有尊用《周礼》、参用《仪礼》、《礼记》的学术特点。《论语》郑注是郑玄礼学的延伸,对研究郑玄的经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所见到的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实际上有新、老版本之别,老本《安腔八音》乃陆求藻仿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参考明梅应祚的《字汇》于18世纪中、末叶编成,新版由陈登昆与其师陆尚淋在原本基础上根据时音于20世纪初重新修缮,目前所见版本是陈祖蔚1953年对新版《安腔八音》的手抄本。通过将残卷中残存的韵部与《安腔八音》手抄本作比较,结合现代福安方言,发现残卷所反映的福安方言韵部系统与新版《安腔八音》和现代福安方言有很大差别,推测残卷成书年代大概在18世纪中、末叶,最迟在19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唐代地理总志《括地志》散佚于两宋,国内仅存后世辑佚本。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有古抄本《括地志》残卷,残存内容记述了唐初曲阜县。"残卷原文标点校正"部分对此首次标点校正;"残卷校释"部分论述残卷所记曲阜自然地理、曲阜县治及鲁故城、鲁城其他古迹以及残卷所引古籍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