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其芳早期散文描画出一个个梦一般的世界,在这些散文中弥漫着一种孤独忧伤和无法消除的焦虑,显示出何其芳潜意识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人格的双重冲突。这些焦虑具体表现在:面对家庭的矛盾心理、少年时的温馨和成人后悲凉之间的落差、骄矜的青春中对爱情的失望和期待、渴望表达却难以表达的焦虑、乡土情结和城市文明间徘徊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在苏曼殊和郁达夫的人生历程中都有过辛酸凄凉的童年和漂泊悲惨的经历,这一独特的人生经历衍生了作家主体的孤独感。为了逃避孤独,他们在无情的现实中构建起有情的小说世界。苏曼殊好用“一男择二女”的情节模式,郁达夫则选择了“一厢情愿”的情节模式;自卑情结形成的“弱势心理”使他们把爱情理解成“母爱”或“同情”。  相似文献   

3.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比较张鸿声(郑州大学中文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五四”小说中的知识者作为一个类属。对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与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往往在相同的社会意义中视为同类,如社会的反抗者、多余人,...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郁达夫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风格、心理分析和自卑心态五个方面对郁达夫小说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力求反映出郁达夫小说的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来。一、郁达夫的小说题材在郁达夫的大多数作品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占了很多的篇幅。郁达夫之所以喜欢这类题材,与他受外国作家影响和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关系。屠格涅夫、卢梭等外国作家对郁达夫的影响深远,而这些作家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圣手,同时,郁达夫自已也认为,人类有一种感情是“比较的注重他人的安宁、快乐,而自已常处于一种牺牲的地位”。这就是爱情。“古…  相似文献   

5.
外国作家和文艺思潮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时期的名作家中,郁达夫的文艺思想是独树一帜的。要了解郁达夫文艺思想的演变和形成,不能不探讨郁达夫与外国作家和文艺思潮的关系。“文学作品,严格地说,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是法国作家法朗士的一句名言。从郁达夫的作品来看,和法朗士的作品风格相差甚远。但郁达夫从法朗士那里接过了这个口号,同他所受到的西方和日本文艺思潮的影响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6.
缪丽芳  常锐 《江淮论坛》2009,(6):145-150
本文通过对艺术家自恋心理进行分析,尝试探究其爱情的特征及表现形态。艺术家的爱情呈现出一幅“想象的激情”的心理图像,由此揭示出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尴尬处境,以及最终以孤独作为他们的归宿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和郁达夫分别以《女神》、《沉论》,共同显示了创造社作为文坛上一支突起异军的创作实绩,掀起了“五四”浪漫派文学的潮流。但两人的作品风格却显然不同。郁达夫主张“有情写实”的创作手法,赞赏史托姆“带写实风的浪漫派”风格,特别偏爱中外那些具有“殉情色彩”的文学作品。殉情主义——毫不掩饰地抒发内心的苦闷、感  相似文献   

8.
汪 :你在杭州的论证让我相信 ,效用主义观点似乎可以解释“爱情”现象的一部分。为更有说服力 ,让我们把似乎可以得到效用主义解释的“爱情”归入“人类情感”范畴 ,然后讨论“情感”是否可以纳入广义效用理论的解释范围。首先 ,“情感”在我使用的中文语言里 ,应当与“感情”相区分 ,因为前者似乎更加高尚 ,例如真正的情感往往包括爱情、爱国、献身 ,等等行为。而感情则可以包括日常生活的例子 ,如对事物的感情 ,对朋友的感情 ,等等。这两种“affectiveness” ,抱歉 ,这个英文语词 ,在佛格森的《文明社会史论》里面正好对应于我们说的“情…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一些人物的命名,确实独具匠心,深含寓意,绝非信笔由之,正显出作者的深刻博大来。如阿Q、孔乙己等,已有多人谈及。鲁迅给《孤独者》主人公起了“魏连殳”这个怪名字,我以为,个中亦有奥妙。查《辞源》,魏,“魏然。独立貌。”连,“相续不绝也。”殳,“兵器,长一丈二尺。无刃。”将三字连在一起,似是此意:独立不倚地接连不断地舞动着长而无刃的武器。再作引申:孤独地不断地以个性主义为武器进行战斗(鲁迅在驳杂繁多的中国古代兵器中,独取“殳”者,正因其无刃——因个性主义对于强大的旧势力来说,确是驽钝无刃的)。如此看来,“魏连殳”者,孤独者也!——但是是不停地战斗着的。  相似文献   

10.
王秀娟 《南方论刊》2010,(3):95-95,99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多有救国救民的抱负,但是因为社会的腐败,他们屡遭挫败理想幻灭,逐渐沉沦自暴自弃。忧郁沉沦是他们最主要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绝望和自弃,孤独意识和自伤自悼阶梯式构成郁达夫小说的沉沦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并不是近几年才被“引进”的“新兴”技法;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到“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才出现了“第一次现代主义热”;因为,大量资料无可争辩地表明.在“五四”以来的文学潮流中,始终存在着一条时隐时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线索。本文试图从外国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总体关系中,考察现代主义思潮对新文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在经历了“伤痕文学”、“新写实主义”、“先锋文学”、“新人文主义”等等文艺思潮之后,日益显示出其远离“政治-伦理”中心的边缘地位,显示出自己自由、独立的价值体系。在文学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天平上,后者的砝码似乎显得更重一些。从政治标准唯一到...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怀玉 《河北学刊》2005,25(3):115-119
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联袂 演出的“马克思主义终结论”,逼着马克思主义者发展 出一种“更加现代的”(实际上是“后现代的”)马克思 主义,这就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晚期马克 思主义。它试图对传统的研究对象,一一资本主义本身 所呈现的“新的出乎意料的维度”,即“后现代状况”加 以理论化〔’l(即0)。由此,晚期马克思主义从不同角度得 出一个近似的结论一一后现代主义与其基础即晚期资 本主义具有着互为表里、彼此辩护的现实同谋关系! 而达成如此共识的理论前提是,认为马克思以生产方 式为核心的历史性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文学的发生,自晚明诞生的“反理学”思潮再一次受到现代知识分子的关注。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等近现代思想家都对“反理学”做了诸多评述。作为新文学的领军人物,胡适一生深受“实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其师杜威的言传身教自不必谈,源于晚明的“反理学”思潮,也为胡适的“实验主义”注入了更为深远的能量。胡适认为,晚明“反理学”所提倡的“实用主义”与杜威的“实验主义”颇为相通,除却共有的“实”之思想外,二者都对“终极真理”予以彻底否定。“实用”的主张与“实验”方法相交汇,构成了属于胡适的“实验主义”新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生长的阶段,胡适的“实验主义”具有全新的哲学意味,其“及物性”所指涉的对象,与“反理学”密切相关;而“古——今”“中——西”的“实验主义”渊源,也从侧面昭示了胡适的新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孤独与艺术     
<正> 近些年来,当代西方的哲学观点蜂拥而入,其中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已经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产生了影响.这种从观点转变为观念,从理论转变为思想的内在化的过程,是中国当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条件为其移植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甚至可以说,即使没有外来“主义”的渗透,大陆思潮中也会滋生出类同的观念.实用主义的影响是普遍的、社会性的.存在主义的内化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知识分子里,本文的话题是后者.“人不外是自己造成的东西”,这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按海德格尔的说法,个人存在是哲学本体论的根源,破坏了这个“亲在”和“此在”的深在状态,就要陷入“共在”的烦恼之中,所以,存在主义是孤独哲学.  相似文献   

16.
戴清亮 《江淮论坛》2004,2(1):20-24
马克思、恩格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时,都是在这种思潮前面加上代表者的名子。例如: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没有修正主义之说。修正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新词。谁是提出“修正主义”这一词的第一人?专家考证,不是列宁,而是著名的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女社会活动家、理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罗沙·卢森堡。1899年1月,伯恩施坦出版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声称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一次修正、审视和析疑的尝试”。但多次声明自己不是修正主义者。4…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出现的反科学主义思潮,本文分析反科学主义自身的理论缺陷,同时通过对科学意识的分析,指出科学主义观念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并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自觉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意识建设,从而达到提高公民科学意识的目的。面对当前世界高科技的激烈竞争,举国上下已经意识到“科技兴国”的战略意义。因此,反科学主义思潮是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有高度科学意识民族的不利思潮。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悲剧小说特点的构成取决于其童年时代的坎坷遭遇、 留学时期的爱国意识、孤独忧郁的个性心理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使郁达夫的创作 在 郁闷绝望、悲愤沉痛的精神园地中,怒放出一朵朵灰色、苍凉、感伤、愤激、惊世骇俗的 悲剧之花,为中国现代悲剧小说创作展示出一片别样的绚烂。  相似文献   

19.
现代的西方西绪福斯精神孕育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新悲剧意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形象是“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人”,是“局外人”,并由此表现出少有的孤独和冷漠,潜含着真正的悲剧性。生之忧与死之惧是现代人的通病,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断触及的表现主题,荒诞的厌倦和恐惧构成现代主义文学悲剧意识的两大内容。“异化”是西方人最严峻的悲剧性境遇,对人类崇高品格的否定必然导致对悲剧崇高性的否定,因此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反向悲剧。  相似文献   

20.
邮寄爱情     
军人的爱情是通过邮寄完成的。 女人们在接纳军人之爱的同时,就必须接纳远远近近的距离。这种“搭配”的爱情,有一种把孤独拉得很长,把日子盼得很瘦的相思……这是军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