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革新 《学术论坛》2003,(3):132-135
当代人类文化正处于文化同一与文化多元共生共存并迅猛变迁的时代。所谓文化同一主要是指规范文化同一化的趋势 ,文化多元则是指非规范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人类规范文化同一化呈现出客观必然性、强化扩张性、冲突竞争性、认同调适性和融合共创性等基本特征 ;而非规范文化多元化则呈现出共享性、融合共生性、新生共创性和弱化萎缩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全球一体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全球一体化中文化发展趋势是最具争议性的课题,文明趋同论和文明冲突论等各种学说、观点粉墨登场。然而,从文化自身的特性和客观环境来看,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中人类各文明间将互相包客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3.
李路曲 《学术界》2012,(9):99-108,286,287
文化提供了一种让人们相互了解动机和行动的意义系统,从而制造着人们斗争的动机和方式,但同时也制造着终结冲突的动机和方式.冲突既是对文化所界定的利益的追求和竞争,也是参与者对身份的不同诠释.文化或社群的共存一方面既不能通过促进某个文明或社群的“普遍性”来实现,也不能通过强调其“特殊性”来实现,而要通过寻求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来实现.在多元文明的世界里,建构性的道路是放弃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使文化的联系更加频繁,在一定意义上说,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形势.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冲突与认同危机,文化实力与民族复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博物馆是建立文化认同,缓和文明冲突的重镇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与中西文化会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黛云 《河北学刊》2008,28(1):185-189
文化自觉不仅在于理解与把握自己文化的根和种子,更在于依据现代认知和需要来诠释自己的文化历史。中国文化所追求是文化的多元共存,简洁地讲就是"和"。近些年,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召唤"第二次启蒙",他们所倡导的尊重他者、尊重差别的思想,有助于通过会通世界各国文明的成果来解决人类所共同遇到的问题。中西方普遍的文化自觉,有望使人类社会出现一个全球多极均衡、多元文化共存的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6.
金秀琴 《北方论丛》2004,(4):130-132
多元化是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表现,是文化互动形成的世界文化格局的表现.法律文化的多元化表达的是人在认识法律的过程中对法律的不同态度,表达的是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一定的法律文化现象只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不同文明国家在社会演变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法律文化心理,具有一定的不可变迁性,从而形成各具形态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全球文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本文认为 ,全球文化体系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实 ,但“单一同质性”全球文化体系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呈现出来并将长期存在的全球文化 ,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系统 ,既内含着与人类共同命运相关的普遍性的文化价值观 ,同时也内含着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当今全球文化的复杂结构意味着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和相互冲突 ,它内含分离和整合两种文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外文明互鉴的诸多现实路径中,最生动、最真切、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传播载体,当属文学艺术。跨文化交流与跨媒介重构的过程中常伴有“误读”的产生,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下意识误读”实乃人之常情,而偏见式、敌意式的“有意识误读”,以及资本操控下的“文化利用”和选择性的“文化过滤”则可能加剧理解的“变异”和文明的冲突。全球化时代的文艺创作和跨文化交流,关注的焦点仍是文化的“人”或曰创新性地“以文化人”。在40多年改革开放坚实积累基础上守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探索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共通处,须提防他国商业化、媚俗化的“平移”蛊惑;要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构筑多元并存、共生共荣的世界文明新生态。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将本民族文化转变为人类共有的资源。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并行不悖的 ,二者是二元共存、双向交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国家保护、承传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战略性重大举措。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的生态发展空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一以贯之,无论是物质层面富含人文内涵的文化现存,还是精神范畴之文化心态、天工与人事的智慧之链.在中华大地熠熠闪光,其文脉和肌理从未中断或缺失。  相似文献   

11.
王现东 《天府新论》2012,(1):115-119
在文化哲学的意义上,"文化"是人类对生存意义的追求,它体现为一种活的精神,这种精神塑造着人和人类社会,并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总体性、超越性把握,是一个动态的、处于生成中的把握。文化全球化是当今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和必然趋势。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文化全球化面临着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一元与多样、冲突与共生、固守与变革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系统中,人类文化生生不息,演绎着复杂多样而又鲜活生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文化何以能救世界人类?[台湾]陈立夫中国人从天道中,学到了“公”、“诚”、“仁”、“中”、“行”五个字,以形成人道,为他人做事的基础。传承数千年,成为文化道统,是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国族之强盛、世界之和平、人类之幸福,均将以其得到力行实...  相似文献   

13.
瞿沐学 《天府新论》2006,(6):111-113
一、国际化与多文化共存随着世界日趋国际化,从文化这个层面来看,多文化共存已成为各国推进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课题。人类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多种文化既然可以在同一个国家或者同一个民族共存,为什么不能在地球上广大的不同地区共存呢?”他还提出:“所谓全球一体化,不正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类社会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人类社会又将会有一个大飞跃。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成一体,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将在矛盾、冲突和互相影响、借鉴融通中发展。在现代转型时期,中西方文化只有相互融通,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今,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日渐扩大,世界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广泛,人类文明由此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然而,在历史上,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并非都如田园牧歌般祥和与美好.由于存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关系,不同文化类型之间常发生剧烈冲突和碰撞,甚至表现为大大小小的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充满不平等和暴力冲突的野蛮文化交流方式,虽然不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历史的主流,但也深刻影响和制约了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进程.即使到今天,在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的时代背景下,这种陈旧、落后的文化世界观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突出表现就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实质的形形色色的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类社会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人类社会又将会有一个大飞跃.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成一体,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将在矛盾、冲突和互相影响、借鉴融通中发展.在现代转型时期,中西方文化只有相互融通,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世界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了世界不至为一种霸权文化所覆盖,我们需要不同的制衡。不同的制衡需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互相宽容、互相支持、互相吸收。比较文学的目的在于跨越文化,跨越学科,让人类通过文学互相交流、互相对话、互相理解,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共存和互补的和平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人类精神生活及其同一性是人类生存的最后文化防线,这道文化防线以伦理忧患的方式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在文明史上,伦理忧患常以"道德咒语"的方式对历史发展进行反思。中西方文明中具有终极意义的伦理忧患是"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将会怎样?"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下的"后"意识是人类对自身延续的精神链和文化链的伦理忧患。伦理忧患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以物质力量为主导的发展方式进行伦理诊断、道德批评和文明预警,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19.
汪田霖  吴忠 《学术研究》2002,3(6):65-69
人类的文化行为、文化创造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一面。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文化的多元共存。构建适应文化全球化的文化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揭示人类文化的共性,构建对异质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超越文化中心论,确立共生共荣的文化意识;增强开放意识,营造各种文化顺畅融通的渠道;在创新中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自觉的深层次意义来自于其价值性的最大体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引发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危机,是我们为何需要进行文化自觉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理性地对待不同文明的价值差异,需要我们对社会转型中文化自觉的价值性进行审视,站在整个人类的文化和谐发展的高度进行不断的探究和思考,始终把文化自觉作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以及彰显与践行和谐价值理念的重要思想与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