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龙骨坡抬工号子发源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发展的,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龙骨坡抬工号子的主要特点是:原始古朴,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由于是群体合作,同时还具有气氛热烈、声音宏亮、韵律感强、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龙骨坡抬工号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产生过较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现实的反映和历史的见证,是巴蜀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龙骨坡抬工号子的文化背景、语言特征、音乐特征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入手,探析其文化特征与艺术价值,以期该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正>梁平抬儿调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礼俗活动中产生的,至今至少应该有数百年的历史。梁平抬儿调抬儿(即抬儿)通过吼唱"抬儿调"抒发内心的情感、释放缓解疲劳、使步伐轻松协调步力和一。其特点是曲调弦律优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劳动号子中,乌江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显明的艺术特色。 它既有川江号子雄壮的气魄,又有湘江沅水号子娓婉清丽的韵律,更有云贵高原粗犷野朴的山味;既受中原文化的启迪,又受楚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巴蜀文化的影响。它与楚蜀文化有着直接的亲缘关系,是多奶头喂养的胖儿子。至今两岸还居住着数百万土家、苗、仡佬、汉等各族人民。乌江号子便是他们一代又一代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河南劳动号子是中原儿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或演唱的民间歌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涵相当丰富。其在组织指挥劳动、鼓舞士气以及抒发志向和审美情趣方面都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劳动号子是中原儿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或演唱的民间歌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涵相当丰富。其在组织指挥劳动、鼓舞士气以及抒发志向和审美情趣方面都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民间信仰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民间信仰从"民"的角度审视,其内容是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一整套信仰体系;概述了其信仰主体的大众性、信仰客体的多元性、信仰行为的散漫性、信仰目的的功利性与实用性、信仰活动的生活性、信仰生命的顽强性、信仰范围的区域性等七个方面的特征。同时从事象性、理论性、方法性等几个方面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粗略梳理,提出了从"区域"层次展开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或许能够弥补当前民间信仰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脱节问题,同时将民间信仰纳入农村公共文化范围进行探讨,有助于拓展民间信仰发展空间,丰富农村公共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文学及美学范畴的民间具有底层性、驳杂性、包容性,在莫言小说艺术价值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莫言小说中的民间社会呈现出浓厚的狂欢化以及魔幻色彩,民间大众在野性思维的指引下消解了主流文化形态的规约,原始自由的生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张扬。民间之所以能够成为莫言小说艺术的内核,与莫言的乡村生活经验、乡愁乌托邦召唤以及新时期以来的社会文化思潮密不可分。莫言对民间的重视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节奏感,促进了继承与发展走向民间传统、反抗西方文化霸权,以及从文化现象上对"边缘境域"进行"中心化凸显"。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区域的民间工艺美术中,潮汕民间工艺美术堪称为一绝,其手工制作、形式美感、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本文基于对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调研和了解,提出了潮汕民间工艺美术在艺术史演变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并就结合整个民间工艺美术体系,分析在现代语境下对潮汕民间工艺美术所带来的影响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益阳农村民间有关竹文化的407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竹不仅全面渗透到民间社会的餐饮、水利、建筑、交通、文具、乐器、竹产品等物质文化生活之中,而且已经积淀定格成为寿诞庆贺、祖灵祭奠、文学绘画、舒怀叙志的竹文化符号。由此,提出竹乡发展竹产业时要发挥民间竹文化基础性、特色性资源的作用,注重与民间竹文化的渗透、融合,倡导与所在地共享发展成果的经营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土族民间“传闻”及其背后的信仰民俗事象为研究个案,试图去破解传闻与信仰民俗之间的一种意义联系。在土族的生活中,传闻和信仰民俗在一个既有神秘性却又充满现实感的平台上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传闻对信仰民俗有着强化和解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其中,不仅有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有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尽快制订并出台一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主要部分如节日民俗、民间艺术、人生礼俗、民间知识等的产生与传承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民间信仰是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之源和生存土壤,提出了要保护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民间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既是政府有效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责任。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简单的把民间音乐记录在文本和影像资料当中,而是要镌刻进更多代人的心灵深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要得以有效保护与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庸俗化的节日民俗不仅破坏了节日民俗活动本身优秀的文化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普通大众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应通过坚持民俗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主导价值现相协调、抵制物质利益驱动、处理好传统节日的封闭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开放性文化价值的冲突、强化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伦理建设等,使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回归本真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6.
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民间舞蹈寓于民俗文化之中。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 ;民间风俗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看一个舞蹈 ,了解一个民族。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 ,将舞蹈艺术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 ,互为依托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当代河洛文学是仰仗土地文化的一种地域文学,基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它呈现了河洛地域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河洛村落民俗、葬俗、婚俗具有浓郁的家族文化、民间礼俗和河洛理学特色,它是对乡土历史文化心理的真实再现,是一道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8.
福鼎饼花是福鼎地区特有的一种用于包装中秋月饼的装饰画,福鼎饼花既是月饼促销的重要手段,也是福鼎中秋习俗的一部分。福鼎饼花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剪纸饼花—手绘饼花—木版饼花"三次大的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民俗艺术从较为初级的乡民艺术到高端文人艺术的嬗变。福鼎饼花的发展进程是市场竞争与艺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民俗与民艺良性互动的经典范例。它不但丰富了福鼎地区中秋民俗的文化内涵,而且促进了当地中秋节俗的活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与立法之需,凡主要在中国少数民族民众生活圈内经久传承,并被其较广社会面奉为一统的文化事象,均可界定作"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鉴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类别,除物质、精神、行为等目外,还应增加"人才文化"一目.对"少数民族人才文化"实施法律保护,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莆田妈祖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兵造型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物质形态;其品类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莆田妈祖民间美术造型是妈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