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马列主义指导下,能否以及如何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于史学领域?本文认为,系统方法论的“反馈”概念适用于历史科学的研究。反馈原理为“相互作用”的表述提供具体模式;反馈原理有利于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动态变化;反馈量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稳定或动荡的重要原因;反馈过度和反馈延迟对社会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究竟什么是知识?我提议,把知识理解成一个双向的反馈过程。也就是说,把知识看成一个我们大脑的信息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信息之间的反馈过程,我们观察后者,并试图对它们加以操作。知识恰恰不只是知识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是知识与掌握知识的人的关系。凡是不能实现的东西,就是一种观点,而不是知识。当然,知识本身也有造成谬误的危险。在天文学中就有业已得以贯彻的理论,而它们后来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可现实性与现实主义绝不是一回事。但是,知识却又意味着,我们相信能够知道的东西,一方面必须接受在没有我们的干预下仍然存在着的外部世界的检验,另一方面还必须受到我们的同时代人、我们的同事和与我们在一起的科学家们的试验。没有这个双向的反馈过程,就没有知识。  相似文献   

3.
杨克 《社会工作》2009,(13):28-30
青年期社会化是人一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青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青年聋哑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他们极容易出现社会化障碍,影响社会化进程和正常的内化行为,容易引发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4.
青年期社会化是人一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青年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青年聋哑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他们极容易出现社会化障碍,影响社会化进程和正常的内化行为,容易引发越轨行为,给  相似文献   

5.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搞清人是怎样成为社会的人,并进而成为改造社会主体的。我国理论界普遍把人的社会化定义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获得既定社会文化、规范、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趋向于把人的社会化仅仅看作一个把社会文化、规范和技能内化的过程,一个单向的过程。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就可以看到人的社会化不单表现为内化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一单向过程,而且还包含外化已内化社会文化的过程,体现出双向性。一、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的双向性。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客体。人作为社会的客体是以客观自然物而存在于自然、存在于社会的。人是社会的客体这一属性决定了每一个人类个体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面临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些既定的社会文化为每个人类个体进行种种活动创造了条件,而人类个体对这些条件只能接受,而不能自由地选择。人类个体只有不断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越来越要求其成员是高质量的“社会人”。随着控制人口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生子女能否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能否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人”,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使人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对于社会,则是维持代际关系、延续文化遗产、形成社会创造力的过程。个人的社会化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童年社会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时期是人格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政策的过程观谈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明林 《社会》2002,(2):24-27
对于一项具体政策的形成、执行、反馈和调整的过程已有许多研究 ,但是从宏观背景上探讨价值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即一种在价值支配下社会政策元素的输入到在价值导向下的政策输出以及价值变迁导致社会政策变化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其实 ,着重于这样的政策过程的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8.
任何工作,要想达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有决策;任何决策要想保持“有效最佳”的状态,就必须有反馈。在信息密集、随机因素增多的现代社会里,反馈已变得越加明显和重要了,它是社会决策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知道,反馈这个词本身并不是一个社会科学的用语,它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控制与被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的社会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获得的。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社会人,而是一个自然存在物,是个无知无识的生物个体。这个生物个体只有衣食的需要,却无获得衣食的能力,也不懂得社会生活规范,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由此,便产生了人的社会化问题。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即指个人学习,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取得社会生活、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是一所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工作包括几个主要方面:理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和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是由于生活本身的要求,首先是由于社会劳动性质的变化和劳动过程的重心越来越转到智力心理方面,是由于在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技术和生产组织的根本变革,人的活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8,(4):137-140
写作反馈是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及认知能力,构建灵活多样的反馈评价体系,优化每一种反馈方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本文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框架,探寻一种有效的反馈形式,并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法权关系而言,也和国家一样,是所有制关系的表现,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法权概念也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伦理精神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现,而且它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状况;不仅体现人的目的--人们如何安顿作为社会人的人生,如何调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内在自然生命秩序,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自然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早期社会化的跨文化比较上官子木社会化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自出生起就要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教育,包括学习各种社会知识、技能及规范,从而成为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生存的社会人,这个教化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形成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体,人是它的主体。由于私有制引发的异化劳动的存在,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展开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更加不和谐;只有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消除异化,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和谐,实现人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发展包括人类的发展和人类个体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包括形体、智力、认识能力、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人的素质等七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必须与社会同步发展;人的发展需经历非自由发展到自由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是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要经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社区行为与经济振荡社会再生产是一个由生产、交换、分配到消费的往复运动过程,运动中的四个环节紧密相联,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体中,生产是决定的因素,但从交換到消费的流通过程也不总是消极被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我们对这种运动现象进行深入观察,会发现其间存在着一种类似物理学中的“振荡—反馈”机制。即由价值规律所引起的市场波动可以导致生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动,生产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加剧市场的波动。经济振荡机制所表述的是市场与生产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经济振荡机制的运行,一是决定于市场的规模和容量;二是决定于生产的反馈功能;三是决定于交换市场与生产场所的空间距离。一般规律是,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改革进程使人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此阶段的人的独立性是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所以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如何使人的发展摆脱自发性、盲目性和异己性,而表现为一种自觉、主动的过程?本文认为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需倡导几种精神:中国社会的发展精神、批判精神和超越精神。一、问题的提出社会的转型是指社会宏观结构、体制发生了整体性的位移现象,是整个社会结构系统发生一种根本性的社会变革。这一转变涉及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生产、流通、分…  相似文献   

18.
试析天皇在战后日本政治社会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政 《日本研究》2003,(3):70-76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天生具有政治意识,人的政治意识通过“政治社会化”而形成。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生命个体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进而成为政治人的过程。而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政治人,是政治存在并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确切地讲,政治社会化意味着个人通过学习和经验,修得相关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容,即那些在社会中被普遍认可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态度以及行动样式,进而形成自己政治意识的的持续过程。通过政治社会化,每个人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社会政治体系都有它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特点和显著的积极与消极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过程实际上是人们接受意识形态的宣传、灌输并与之认同的过程 ,即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1)被意识形态化的政治人的塑造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即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延续过程 ;(2 )霸权理论的形成及其整合社会的过程 ,尤其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从生成论的视角来看,自然、历史与人的存在是统一的,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历史理性就其本质而言,既不是人的先天本质,也不是神的意志,更不是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成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人的理性和社会理性。因此,历史理性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存在,只能是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不同,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对历史理性的不同理解。历史理性内涵的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是一致的,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的丰富性到近代理性齐一再到现实的丰富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