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社会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但目前还存在人民不懂监督、不能有效监督、不知道如何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改进公民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舆论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权;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开辟有效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2.
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牢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政权能否长治久安的大事。构建高效的反腐倡廉建设运行监控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形成高效的党内监督机制、强有力的人大权力监督机制、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富有实效的民主党派监督机制是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反腐败的独特优势,而其真实性、偶然性、侵权等问题又制约了这种优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有制度成因,如何进行制度构建是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关键。这种制度构建有三个维度,从网民层面看,基于有限实名制的自律和基于法律规范的他律同等重要;从网媒层面看,应尽快建立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机制、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媒体间协作与创新机制;从政府层面看,应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机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事件调查督办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所引发的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三反”运动,揭开了当时反腐败斗争的序幕。当时的反腐败斗争,从宣传入手,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从高层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抓起,各级领导干部亲自主管抓好这项工作,最后才能赢得这场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有腐败就有反腐败。因为腐败像一个毒瘤 ,寄生在人类社会的肌体上 ,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和由此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 ;劳动者丧失应有的人格平等、尊严和自由 ,也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的清除是不能立竿见影的。腐败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主观原因。尽管全世界都掀起了反腐败的浪潮 ,但腐败这个危害人类社会的“爱滋病”能否得到彻底的清除和根治 ?我们党能否取得反腐败的胜利 ?这些尖锐深刻的问题已十分严峻地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 ,迫切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许多人都在为这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而上下求索。本文也为解决腐败问题谈了一些自己浅薄的认识 ,并对根治腐败现象的产生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腐败斗争的四大特点,指出了搞好反腐败斗争的三大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搞好反腐败斗争的四大对策。在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总要求,就一定能妥善地解决好反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当前腐败的表现、特点和危害,可以看出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之一。反腐败斗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说明反腐败斗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政治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有效途径和评价标准。有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原则、视角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加强廉政思想道德教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的工作力度,依法保障党员和公民权利,特别是要保护人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进入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 ,在经济领域出现了领导、部门、行业等的以权谋私行为 ,即腐败现象。本文欲从腐败的本质、特征表现、原因分析腐败现象 ,从而消除人们认识的误区 ,同党中央一道为遏制腐败现象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论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的力量克服党和政府自身腐败现象的第一次可贵探索。这场群众运动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主要有:群众性的检举揭发、群众性的调查取证、群众法庭公开审判和群众性的舆论监督。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运动取得实效的基本经验包括: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制度规范,群众的检举揭发只对职能监察起辅助作用;二是维护法律的权威地位,群众运动通过法律的途径惩治腐败;三是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群众运动注重把握政策界限;四是加强宣传教育,群众运动反腐败与推动苏维埃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发展相结合,与从思想根源上消除腐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同党内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在长期反腐败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反腐败斗争要紧密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加强廉政法规、制度建设、使反腐败斗争制度化、法制化;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反腐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约束权力,防微杜渐。认真总结党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及其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权力的异化 ,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是权力者、权力的对象和权力所处的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法律的角度来看 ,监控不力、惩治不严是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法律监督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 ,它包括防范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惩治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它们构建了一个全面、协调、有效的反腐败机制。因此 ,完善反腐败的法律监督机制 ,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 ,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2.
建立科学、完善的党的监督机制,是建立整个权力监督机制的关键,也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党的监督机制是科学的监督理念、完善的监督体系,合理的工作机制的完整统一.监督,既是对滥用权力的制约,也是对正确使用权力的保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要求.党的监督是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统一.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监督、组织监督、专门监督、舆论监督的统一;党外监督包括法律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统一)和社会监督(政党监督、公民监督、群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治理教育腐败必须致力于建立一个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廉政建设体系:既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又开展实质性的制度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的建设,同时将学校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促进了网络监督的飞速发展。虽然它存在着资源丰富、安全隐蔽和影响巨大等独特优势,但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不少局限性,特别是与制度反腐对接不够。要进一步发挥网络监督的功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督平台和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机制,使网络监督和制度反腐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法人腐败是导致社会资源不合理分配的群体行为,和一般腐败相比,它具有制度化、组织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如不及时遏制,将会延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治理法人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我们提高认识,而且要做好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都铎晚期和斯图亚特早期是英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也是英国历史上社会腐败较为突出的时期。引起腐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监督机制的弱化和缺失与腐败的盛行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一时期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新的王室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使得英国王室政府监督机制具有如下特点:政治监督的尴尬和社会监督的两难。正是在如此的监督状况之下,社会腐败的态势难以监控和遏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融入到反腐大潮之中。通过对10个典型网络反腐案例的分析,可以从共性中反映出网络反腐是公民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且具有反腐的高效便捷性,能减少举报风险。同时,网络反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以上因素,笔者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廉政文化、中观上完善网络反腐制度、微观上提高网络反腐主体素质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虑工程投资规模,将监理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外生随机变量及其影响程度等因素引入委托代理理论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工程监理的最优激励系数,从而增加激励效用,提高监理工作积极性,更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参与方式单一、常态化参与机制缺乏和内部控制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也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党的“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治国理念下,党内监督应坚持合法性、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平等性、协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网络引导和监督机制、党员全程协商民主参与突发事件预警与快速处置机制、党员自发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入机制、党内监督参与指标的综合模态化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性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度改革,是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腐败像一颗毒瘤威胁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治理腐败重在制度创新。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政制度和监督制度,是当前治理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