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代成为蒙古族“品牌”文化,享誉国内外的魅力在于它所包含的蒙古族古老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文化和乐观主义精神.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文化是蒙古族安代的文化灵魂和文化魅力;乐观主义精神是蒙古族安代的文化核心和文化源泉.因此,富有蒙古族古老文化元素的安代舞—安代艺术—安代文化代代相传,世世传播.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民俗民间舞蹈,以自己独特的身体语言记载着那一族群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民间舞蹈也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因而对民间舞蹈的分析不可从相关的文化情境中剥离开来。本文将蒙古族安代舞纳入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通过对安代舞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非语言文字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来综合分析安代舞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代是一种融合舞蹈、音乐、唱词于一身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博"是安代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什么时代,博都是安代舞中的灵魂人物,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安代舞的发展,"博"角色发生了不少变化。本文旨在揭示这种变化,并浅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更好的发展传承安代舞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安代舞是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蒙古族歌舞艺术形式。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安代舞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特征,阐述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健身、娱乐、表演、社会交往、旅游经济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库伦旗是安代歌舞的古乡。传统意义上的安代曾经是蒙古萨满系统之一种,新安代是传统安代的演变形态,它是传统安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的形式,在本质、内容、形式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十年来,安代研究工作得到丰硕的成果,已成为一个体系化的学科领域。安代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仪式是特定人群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表达形式,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而实用目的而举行。透过作为表象的仪式,有助于阐释特定文化的意义和本质。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历史悠久,驱魔治病,整个仪式充满了指号意蕴。借助于皮尔士的指号理论,从象似、标指、象征三个维度分析仪式文本,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隐喻性叙事中的文化动力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7.
安代舞是一种蒙古族集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但近年来安代舞的创作呈现出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针对安代舞尴尬的发展现状,探索寻求安代舞发展的对策与途径,才能使安代舞重新展开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草原的安代,是科尔沁文化现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科沁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安代歌舞具有审美主体客体之间的短距性与紧密性、审美活动的群体性与合一性、审美对象的生活性与艺术性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安代传说母题均为女人的精神病,而且多数传说与勒勒车有关,都是乘车远行。这与蒙古先民车载病人至深山以避之的举动极为吻合。或许由畏惧而产生的逃避是先民对疾病的唯一或基本对策,也是传统安代无意识发生的契机和车与病紧密相连由生活走入仪式的媒介。车、荒野、歌舞架构了传统安代仪式场,车( 或带轮车轴) 、纸房( 代表车室或病屋) 演绎为安代起源的象征,安代传承的符号和举办安代的凭依物。但是,仪式场中的车轴有别于萨满教体系中的登天梯、神树、祭杆、宇宙轴、图腾柱,是神秘的萨满世界中罕见的实证。文化变迁中的安代车,历经了生活车进入仪式———以寓神车轴代车———升华为物文化象征———无实物的舞美意境———广场艺术民俗点缀等几个不同形态的沿袭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64年我随中国艺术团任主要独舞演员赴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西德等西欧六国访演了半年之久,回国后去内蒙古探亲,在呼和浩特观赏了仁·甘珠尔扎布导演和青巴图排练的大型<安代舞>.有意思的是这里巧遇1961年在哲里木盟库伦旗相识的著名民间艺人哈达、额尔敦巴拉、满达(门德巴雅尔)三位<安代舞>能手安代奇.还有鄂尔多斯著名"酒盅舞"民间艺人那森霍图格.我非常庆幸的是与他们再次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