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伪“新民会”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伪“新民会”始末唐志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组织了一个伪团体,叫“中华民国新民会”(以下称“新民会”)。这个伪团体与华北伪政权“表里一体”,是日本侵略者奴役和掠夺华北人民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根据《新民报》、《盛京时报》、《华北治安战》等资料...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的三十、四十年代,侵华日军扶植了众多的傀儡政权。不但日军与傀儡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各伪政权之间和伪政权内部也矛盾重重。深入研究伪政权的派系斗争,揭示汉奸派系斗争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伪国立新民学院自称"最高学府",是沦陷下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1938年初由北支那方面军和外务省创建于北平。伪新民学院的建校精神是"新民主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与友邦提携先知先觉的兴亚官吏",教育对象限于中国人,主要是伪临时政府的在职官员和大学及高中毕业生,学生在学期间的一切费用都由学院支给。伪新民学院不仅实施速成教育,还实施正规教育。它不仅仅是汉奸养成学校,还是高等教育机构。因为伪新民学院的毕业生大都充任伪临时政府中级以上的官员,所以其活动对整个沦陷下的华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日籍教师的角度来考察"国立新民学院"的实态。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大片土地,河南境内的豫北、豫东等地区相继沦亡。随后,日本侵略者在河南沦陷区建立了伪教育主管部门、伪河南省教育厅、日伪新民会及民间其它伪教育团体等奴化教育机构。侵略者依托这些奴化组织,制定奴化教育方针,强化奴化教育内容,以掠夺中原文化、服务其侵略战争,使河南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这都体现了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侵华日军为了封锁、扼杀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除在长城沿线、晋东北、冀西大规模制造了"无人区"外,还在山东省和晋中、晋西北及河南省等地制造了大大小小若干块"无人区".在制造"无人区"过程中,日军实施极其残暴的"三光作战",不仅使"无人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了空前灾难,而且使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遭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6.
新民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沦陷区建立的一个政治组织,是华北日军进行殖民统治和“思想战”的工具。新民会在沦陷区建立起了以宣传“新民思想”、“中日亲善”、复古、反共为主要内容,以青少年为主要实施对象,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青少年训练为主要方式的奴化教育网,对整个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其奴化教育手段多样、身心并重,给沦陷区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也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伪政权组织是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沦陷区内纠集汉奸培植起来的卖国政权组织 ,起到了助日膂力、为日张目的作用 ,其所犯下的罪行决不亚于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学术界关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学者对日军在华细菌战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细菌战造成中国民众伤亡人数、细菌战使用的地域范围、关于对日军细菌战主要责任者的研究、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战争遗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有利于人们对日军细菌战进行全新而系统的认识,进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9.
1931~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史上使用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给中华民族造成的灾难最深重的一场侵略战争。日本利用中国国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一些亲日分子的政治野心,在中国占领区采用“以华制华”的毒辣手段,建立了一个个伪政权。史学界对个别伪政权的研究比较深人,但把伪政权作为沦陷区一种特有的现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的文章则较鲜见。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伪政权群体的本质特征进行剖析,以进一步揭示伪政权的真面目。一、伪政权群体是受日本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从政权组织和机构运行来看,各地伪…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日军七三一部队"特别输送"档案进行的实证调查证明:在中国民间,特别是黑龙江、山东两省,存在日军细菌战"特别输送"罪行的大量人证物证,这证明日军细菌部队在细菌实验中杀害的中国人的数量巨大,其中以黑龙江省受害最为严重.侵华日军驻各地的基层宪兵队猖狂进行细菌战"特别输送"活动,其"特移送"报告是细菌战"特别输送"的充足罪证;其"特别输送"活动几乎成为公开的秘密.被"特别输送"者大多数是中国抗日志士,他们的家庭因此遭受惨痛的创伤,啜饮无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凭借其强大的实力,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一举击溃国民政府,结束对华战争。但日本的这一战略在中国军民的顽强的抵抗下,不久就宣告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不得不改“速战速决”战略为“持久战略”,并将这一政策与建立傀儡政权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傀儡政权是日本“以华制华”政策的核心,正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力扶持下,先是出现了华北、华中的地方傀儡政权,进而汪精卫又建立了统一的汉奸傀儡政权,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后期,汪伪政府曾推行过一场所谓的“新国民运动”,直至汪伪政权垮台,该运动才收场。其实质是汪伪政府为维护统治秩序、配合日军行动而奴化国民的运动。  相似文献   

13.
申玉山 《东方论坛》2007,(3):122-127
热河省是建国前一贯道活动最为猖獗的省份之一.其自抗战时期传入,利用该地区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历经发展,流布城乡社会各个阶层,活动极为活跃,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性、群众性的组织团体.其组织系统极为严密,且因时而变,加之先后被日伪、国民党当局操纵、利用,极具反动性、破坏性.  相似文献   

14.
陈谦 《东方论坛》2021,(2):15-29
《中华日报》创办之时,正逢“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之后,国内政治纷争愈演愈烈的重要时间节点。汪精卫为了独树一帜,扩大政治影响,需要有一个发声渠道。《中华日报》的系统化及普遍联系的新闻编辑思路,在当时较之它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左联”作家、左翼经济学人与《中华日报》合作办副刊,是利用《中华日报》“改组派”色彩中的某些相容性,为自己策略性地找到了可以暂时容身之处。汪精卫另立政权(或曰投敌),某种程度上就是国民党的派系政治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极端化,而《中华日报》则与之如影随形,是派系政治极端化的记录者。《中华日报》是日伪合谋贩售所谓“和平建国”“中日亲善”“东亚共荣”政治骗局的大招幌,更是掩盖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遮羞布,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耻辱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汪伪政府"收回"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后期 ,汪伪政府“收回”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 ,是日本政府为挽救太平洋战场的颓势而推行“对华新政策”的产物 ,也是汪伪政府试图“改善”对日关系的重要尝试。本文详尽考察该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局 ,论证了汪伪政府的政治目标在形式上似乎是得到了实现 ,但实际上所得十分有限 ,形成了日本侵华史上最富于欺骗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渤海根据地(包括其前身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的军民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粉碎了日寇掠夺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阴谋,并支援了山东其他根据地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山东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中,渤海区人民参军支前,成为华东战场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为华东乃至全国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在日本华中派遣军的直接操纵下,集特务、警政、行政于一体的控制机制逐步建立起来。日伪统治暴虐的程度、控制的力度和渗透性可谓空前绝后,日本特务、顾问、宪警成为南京社会的主宰。傀儡组织和伪政权承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制度,直接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略。日特、宪警、保甲互为补充,对南京城乡实行严密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随着日军在杭州湾的登陆和国民党军队军事上的失利,各级伪政权组织相继建立并将控制区从杭嘉湖、宁绍一带,扩大到金华等地。它们在日军司令部、特务机关的授意与控制下,对沦陷区民众实行严酷的政治统治,依托警察、保安机构、汉奸外围组织厉行法西斯统治;实行"人口"登记与保甲制度,限制民众人身自由;实施治安肃正,维护铁路、警备公路和通信网的"安全",以强化其统治;沦陷区民众政治上、精神上受到严酷的摧残。  相似文献   

19.
日伪统治广州时期,由于烟毒业存在着暴利,且有利于日伪的殖民统治,故日伪当局采取纵容和保护的策略,致使烟毒横流。烟毒严重摧残着国人的身心健康,该行业的“繁荣”,印证了日伪统治广州的殖民本质。  相似文献   

20.
略论日伪对南京的物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统制是日本军国主义掠夺沦陷区财富的重要手段。梳理日伪在南京的物资统制,可以为研究抗战时期殖民地经济提供很好的个案观察。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先是与日本联手统制物资,继而建立了自己的统制体系。日伪的物资统制,以保障日军的战争需求为目的,对中国沦陷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公开掠夺,给沦陷区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日伪联手乃至汪伪独立统制物资的过程,更加清楚地揭示出伪政权的傀儡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