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现代性为衡量的主要尺度--也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是,它具有了不同于以往一切文学的现代性.现代、现代化、现代性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与西方启蒙现代性在追求自由民主、社会进步、科学和真理、个性主义、理性主义、人道主义等方面基本一致;西方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有内在矛盾,中国现代性亦然,青年鲁迅对此有清醒反思;由现代性角度切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可以定在19、20世纪之交或20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代性"(modernity)这一理论视角考察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在文学史进程中与文化产业的复杂关系,从中国近现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市场的初步形成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剖析其现代性追求的产业性因素以及带来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批判与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理主义、科学主义和消费主义既是现代性畸形发展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性推向绝路的动力.现代性的迷茫引发了现代性核心精神的偏离,人的生命意志的丧失和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但是,现代性并没有走向终结,通过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来重建现代性,还原诗性的生活,才能回归人的本质,把现代人重新带回本真的生活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史形式,其中涵盖了小说史、流派史、戏剧史等多种分类文体史的概念性研究.在这些研究对象中,唯独迄今为止传承百年的话剧是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话语结构,是具备"现代性"这个基本特征的.而就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而言,"现代性"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话剧史的研究出发,侧重诠释中国话剧史研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摘要]1980年代以来,伴随新启蒙思潮,“重写文学史”运动以“现代化”的观点重构了文学史视野,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典范。1990年代,中国知识和思想界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从追求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的资本逻辑:一元模式与多样模式的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性的模式有一元与多样之分,一元模式论强调了西方模式的唯一性,多样模式论则试图寻求西方之外的道路.由于现代性的真正有效性取决于资本的逻辑力量,而不是关于人的文化观念,因此,当下的现代性模式本质上是一元的.资本逻辑越是有效,世界的前景则更具危险性.解决中国与世界的现代性问题,必须对资本逻辑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三个层面.中国现代性存在着感性现代性不足、理性现代性片面和反思现代性薄弱的结构性缺陷.同时,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之间存在着冲突,致使现代性发展受阻.中国现代性具有未完成性,因此当前还要坚持启蒙主义,不能认同后殖民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历史也是现代性生成、扩展和完善的历史,期间也经历着对现代性的不断反思.社会理论家们创造了把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思考人的命运结合起来的理论传统,即以人的方式理解现代性.了解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独特性和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本土性,是反思中国现代性问题的首要前提.以人的方式理解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性理论建构的有效途径,也是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一定意义上说 ,每一部文学史著作都是一个过渡性文本。因此 ,对于研究主体来说 ,文学史具有广阔无垠的空间 ,有一种永恒的潜在张力。所以反思规范与挑战规范正是一个文学史教学与研究者的天然使命。本文通过文学史的构成、重写文学史从呼唤到实验、回归文本与名著重读、追寻文学史的心灵史意味、倾听民间回声、夹缝时代、世界文学史格局中的中国文学史、当代意识与学院派批评的建构等多视角阐释 ,申明自己的学术立场和文学史观念 ,强调文学史家在一定意义上应是思想家 ,他的历史思考应与现实思考水乳交融。而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 ,尊重文本乃是第一要义。因此 ,作为寻求文化现场的文学史研究应到作家的心灵文本中去勘察  相似文献   

10.
李欧梵发掘“颓废”的现代美学和文化意义,建构起“颓废”文学史,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这可视为80、90年代重写文学史热潮下的“现代性”研究的重要一元,促成了文学史研究范式由社会政治研究范式向文化现代化研究范式转换,其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学史研究的立场和标准问题,在当下学者对“重写文学史”予以重新审视的思潮下,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达·芬奇密码》的热销从深层次上反映出西方文学在回应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中的东方转向、原始转向、性别及生态转向。在这部备受争议的小说中,丹·布朗以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为依据,改写了基督教早期的历史。小说在激发大众阅读热情的同时,满足了身陷现代性危机的读者们潜意识中对于精神回归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分期与文学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史分期的讨论反映了不同的文学观念的讨论 ,近二十年来围绕现代文学史分期的讨论 ,经历了以五四新文学为起点的政治性标准、以世纪之交为起点的国家现代性标准和人的现代性标准三个阶段 ,使文学史分期成为多元复杂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研究的困境在于变笼统概论为专题分梳。五四以降的晚明文学现代性研究,首先视晚明文学为五四新文学的源头,继而以资本主义萌芽等话语为轴线,新时期以来则从中国文学的整体观念和美学思想方面着手,新世纪以降则从消费文化等方面考察晚明文学的现代性。梳理此研究历史和现状,借以审视其研究困境,力图从颓废面向来重视晚明文学的现代性,寻绎中国文学自身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文学思潮不是前苏联文学理论中所谓“创作方法”的应用,创作方法不是一个科学的文学理论概念。文学思潮是文学的历史运动,是对现代性的反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现代性的不同立场和态度,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思潮。现代性发生以前,没有形成文学思潮。现代性开启了时间性,也开启了文学的历史,形成了文学思潮,并推动了文学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论现代性的起点不是学界确认的一个,而是二个:一是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艺术审美自由起点;二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学为社会政治现代性服务的起点。由于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开端缺乏原创性,存在被迫、被动性与摹仿性,因此,自开端就预示着会产生三大难题,这就是:中国文论现代性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是一种没有以“通”为前提的“变”,以及缺乏一个整体性的现代性生态平衡环境。解决这些难题的根本途径,一是让中国文论现代性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培育整个中国现代性的生态平衡环境,以确保中国文论现代性为“中国”的;二是充分吸收西方文论现代性的先进成果和经验,以保证中国文论现代性为“现代”的。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选取五四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当时诸文学流派对西方唯美主义的接受,以此为着眼点来思考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问题.论文聚焦于五四文学,但并非全面叙述整个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而是以唯美主义的审美现代性作为理论资源和研究策略,考察这一时期几个十分突出而且意见迥异的文学流派及作家代表作品,运用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哲学分析来论证唯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新文学史的产生与20世纪30年代总结新文学成绩有关,是“书写现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写作主体的文化差异,文学史呈现出不同取向.对照两部沉寂的新诗史可以发现,如果让新文学史料重新开口说话,一个充满差异、具有活力的文学史图谱将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性"在文学评论界一直是个长谈不衰的话题,很多时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存在。谈论"文学性"只有从著名学者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论题出发,回到"人"、"人性"这一层面,才算是触及到了"文学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传统思想能否实现现代转化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和反思儒家内圣外王思想转化的过程,尤其是海外新儒家对内圣外王思想进行的现代转化,认为价值取向上传统或复古的导向以及对现代性的片面认识是内圣外王思想没有实现现代转化的原因,并且认为只有通过儒学内在超越和西方现代性的重新思考,内圣外王的现代转化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